□ 本报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卫学平 黄炳坤 “大董美如画,幸福人人夸。”刘仁八镇大董村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坚持产业、环境双提升,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汇聚多方共建力量,推行民事共议,让一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明星村”。 27日,在大董村杂柑基地,圆滚滚如乒乓球大小的柑橘挂满枝头。 “今年的柑橘产量预计达到3万斤,产值达到30万元。”大董村党支部书记万大造正在杂柑基地里劳动。“我们村里的‘绿色银行’多着哩。”万大造介绍,除了100亩的杂柑基地,村里还种了100亩的翠冠梨等。 曾经的大董村,交通不便,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穷则思变,村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2017年,在“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活动中,建筑老板万大造响应党的号召,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从基础设施入手、从环境整治入手。”新的村“两委”班子组建后,从群众所需所盼的地方做起,筹集多方资源,号召群众投工投劳,对全村6公里道路进行刷黑,让当地3000多名群众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象;沿湾组安装800盏路灯,13个村民小组实现路灯“组组通”,村民不再“摸黑出门”。 “事情做到了群众心坎里,群众的心也聚在了一起。”62岁的老党员刘得美感慨道。 大董村的白萝卜,以“爽口、水分足、好炖烂”远近闻名。原来靠着各家各户零星种植,挑着担子到处叫卖。村“两委”牵头成立合作社后,对种植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提升萝卜品质,同时建立稳定销售渠道,使该村萝卜的年产量从原来的四五万斤提升到现在的20多万斤,售价也逐年水涨船高,产值达30余万元。今年,在大冶市总工会的帮助下,该村筹集资金80万元,建起了专业冻库,让大董萝卜可以反季节销售。同时,村里还搞起了萝卜丝、豆豉、腐乳等农产品深加工,村级年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00万元。 “大家的事大家议、纠纷的事大家议、公益的事大家议、发展的事大家议。”大董村发挥村委会、理事会、包保单位等力量共建,充分激发新乡贤、退休老党员、村民骨干力量,实行“四事共议”,共建共管,共同缔造美丽新家园。 在万明湾,一个面积上千平方米的荷园格外引人注目。荷园内满池荷花,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说起这座漂亮的荷园,真的是“来之不易”。2021年,万明湾启动改造,村前有一大片淤泥田,深达半米,无法耕种,理事会提议,种些荷花,打造成荷园。因为涉及四户人家的土地,理事会牵头组织进行商议。 万明湾理事会会长万其美,主动将位于荷园建设范围内的自家1亩多田无偿让了出来,其他2户也主动让了田。但是,湾子里还是有一户人家不同意将自己的田让出来,要求给予赔偿。 湾理事会多次召开群众评议会,并上门做工作,最终,该户户主同意将田无偿让出来。“有事大家商量,总能把话说开,把心打通。”万其美说,在改造整治过程中,协商会、评议会开了很多次,一个个问题、一件件矛盾都是在这样的“面对面”的协商中顺利解决。 2022年,大董村成功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该村颜值也越来越高了。今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建成,成为村里的“网红打卡地”;当地古代名人万止斋被誉为大冶“千年第一贤”,围绕孝贤文化打造的万止斋文化园也正稳步推进……傍晚,华灯初上,村前活动广场上,音乐响起,村“两委”委员、妇联主席刘水香,带领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她说:“我们大董村一点不比城里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