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又称“元日”、“岁旦”、“阳历”。元旦在历史上的地位,就像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民族,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传统。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也失去了一些东西,失去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元旦的由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便在国都咸阳举办盛大的朝会,庆祝当年的“天下大一统”,并把每年正月初一定名为“元旦”。后来汉武帝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冬十月朔”开始元旦,这一天国家要举行庆贺仪式。自此以后,历代元旦日不固定,但“元旦”之称却被固定下来。而且历朝元旦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西汉时为岁首正月的第一天;东汉末年为每年正月的第一天;魏晋时为每年二月的第一天;唐代为正月初一的辰日;宋代为每月初一的朔日;元代为每月初三的日初;明代为每月初十日。清朝以后,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民国元年(1912年)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并从1月1日开始举行庆祝活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阳历。 二、元旦的活动 1、古代,元旦在公历元月一日,后来逐渐固定在每年1月1日。2、元旦是一个传统节日,各地各民族都有庆祝元旦的不同方式。3、有些地方还要举行“踩街”活动,就是在街道上设置舞台,组织一些街头艺人进行杂耍表演。4、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在元旦这一天,要举行“抢春”的活动。5、在民间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庆祝方式,比如南方有的地方在元旦这一天要祭“灶神”。 三、关于元旦的传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尧以年德薄,不能治天下,皆尧自身所不及也,故传位给舜。”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尧帝在位时,曾在公元前259年,用“春夏夏秋冬”五个季节来定年的年号为“尧历”。但因尧在位时尚有“夏历”存在,所以当时的尧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每年的季节变化。到了公元前259年,舜帝逝世,尧帝之子丹朱不成器,于舜年死后不能代位而死。而尧却知人善任,把帝位禅让给了贤德的丹朱。由于当时的历法只能反映出四季和24个节气,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一年中的四季变化和十二个月的循环,所以人们就在丹朱死后把他安葬在了他生前住过的地方——九疑山。后来人们就把“尧死后,舜帝葬在九疑”这一天定为元旦日。在南朝时梁人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为鸡日,谓之元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