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黄金第一章
“哎吆,这腿坐久了不得劲的很!”
付坤看着老妈边站起来边说,头顶中间的白头发格外晃眼,这是染过之后又新发的。
“妈,干脆我还出去打工算了”
付坤想了想说道。
“你想干点什么,你什么都不会,现在找工作也不容易。”
老妈看了看他说。
“要不还去我姐厂里吧,她前段时间说忙不过来。”
“那行,帮谁不是帮,帮你姐那是一家人,她一个女的撑起一个厂子不容易。”
付坤的姐姐在广东打工几年后,业务做熟了,和人合伙开了一个小模具厂,后来合伙不顺,自己单干。
厂子维持了几年,效益还行,几个员工也都跟了她几年,算是稳定下来了。
就是一个文员有时候忙不过来,再招一个又必要性不强,所以当老板的也经常跟着忙。
付坤曾去她那里做过,给文员阿梅打下手,就是做下激光刻字和出货打包,一个月两千包吃住。
曾经付坤也觉得两千有点少,毕竟他是老板的弟弟,但想想自己做的事确实算不上重要,再加上自己用钱的地方很少,也就没争。
家里父母有姐姐帮衬,他也没尽过多少责任,能给她的厂子做点贡献,也算自己一份心意吧。
于是联系姐姐说定之后,付坤再次来到了熟悉的伟研模具厂。
厂子又搬了一次家,租金少了一些,不过空置的房子有,姐姐给他安置了一个单间。
于是付坤又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活。
虽然他做的事不算重要,可是却是阿梅唯一的手下,多少减轻了她的负担,所以阿梅对他还是挺欢迎的。
姐姐也有更多时间带孩子,或者跑客户。
付坤也不准备学画图,毕竟他是老板的弟弟,如果画图也熟练了,可能厂里就不太需要阿梅了。
付坤觉得自己就做点简单的就好,他也很不想做那么费脑筋的活。
于是每天上班,有需要刻字和出货的,他就忙起来,其他时间他就上网,也没人管,反正挺自在的。
厂里刚好十个人,老板是他姐,文员阿梅,主管大个子,还有五个磨床师傅,一个PG师傅。
对他们技术上的问题,付坤也不懂,也不准备学,反正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办公室多了他一个,有时候和阿梅聊聊天,时间过得也挺快的。
平常六点下班,有时候出货多加班能到八九点,石碣这边总是短袖天气,晚上很是热闹。
付坤有时候也出去吃宵夜,再买上一瓶饮料,小日子也算悠哉悠哉。
转眼间就来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间,因为新员工押一个月工资,所以付坤下个月才能拿这个月的工资。
这是这边厂子普遍的现象,都是怕员工忽然就走人了,押一个月,员工如果要走人就会提前跟公司沟通。
好在付坤身上还有几百块钱,足够用到下个月底,所以倒也无所谓。
现在的他已经四十岁,不考虑结婚的问题了,也没有多少花钱的地方,对他来说就算攒钱也攒不到多少,只要过的顺顺当当就好。
又一个月过去,厂里的生活波澜不惊,付坤和厂里的师傅们基本也都熟悉了,和阿梅配合的也有模有样。
阿梅要教他画图,他都坚决不学。
到了月底,付坤终于拿到了上个月的工资,两千块钱。
付坤算了一下,自己吃宵夜买东西,一个月最多也就用五百,吃住都在厂里,家里也不用他操心。
这样他每月还有可支配收入一千五百。
想了想自己来时的规划,付坤觉得是时候启动了。
第二天早上上班,付坤在离伟研模具厂不远处的街角小便利店买了十瓶加多宝,给厂里每个人发了一瓶。
“坤哥大气!”
“坤哥有钱人!”
“付坤你不攒点钱娶老婆?找个女朋友也行撒。”
大家都跟付坤说上两句,就继续自己的工作,都以为他昨天领了工资,心里高兴。
还有人认为付坤的工资只是表面上两千,他姐肯定还给他的有。
然而第三天,付坤再次买了十瓶加多宝,又给每个人发了一瓶。
第三个月过去,付坤这个月的每一天都买十瓶饮料,发给厂里员工。
不过有人不要加多宝,因为他每天都买,渐渐的就有人说要矿泉水,有人要冰糖雪梨,有人要冰红茶,有人要可乐。
付坤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大家要买什么饮料提前跟我说,五块以内就行。
反正五块以内,十个人,一天五十,他一个月花一千五就足够,这件事完全可以持续下去。
而厂里的员工也都看到了付坤的坚持,他们乐见其成。
开始还有人不好意思,后来就顺其自然了,渐渐的都觉得这是厂里的福利了。
而付坤也在厂里获得了一个饮料小王子的外号。
三个月过去,付坤在附近的几个厂子已经是人所皆知了。
尤其是街角的便利店的老板娘,付坤每天消费接近五十块,是她的大客户,她也注意维护关系,跟付坤熟的不得了。
周边几个厂子也基本都是做模具的,都是十来个人的小厂,其他员工看到伟研有这项福利,都有些眼热。
其实这些模具厂师傅的工资都是七八千以上,也有上万的。
但是他们的消费水平并不高,有的人两三个孩子,一大家要养,有的要攒钱准备以后结婚买房。
总之少有大手大脚花钱的,厂里虽然有伙食,但却不会提供饮料,自己要每天买,舍得花这几块钱的不多。
所以付坤饮料小王子的称号半年时间算是传遍附近厂区了。
甚至为此都有学徒想要跳槽到伟研模具厂,就为了沾沾这个饮料的光。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吃住都在厂里,很多人没有花钱习惯,用在自己身上的钱没有多少。
饮料这个东西是可有可无的,不像有的抽烟的每天都要抽,饮料几天不喝没多大感觉。
但要是能免费喝,绝大多数人是愿意有这份福利的。
当然要是他们涨工资也不会花在这上面。
所以付坤提供的这个福利,仔细算下来,居然比有的人一个月花在自己身上的还多。
所以一对比,这个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付坤是名副其实的二老板,而且打工拿工资是天经地义,而付坤这个福利是工作之外白赚的,
这就很令人开心了,不用自己花钱,还可以选着喝,
瞬间一对比,伟研的员工都觉得自己比周围其他厂高出一个档次了。
对常年厂里打工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第二章 黄金第二章
一年时间过去,伟研模具厂居然在石碣这边工业区小有名气了。
是的,街边便利店老板娘居功至伟。
毕竟守便利店时间很多,和左邻右舍聊天自自然然的就宣传出去了。
而提到饮料小王子,人们自然的会加上伟研模具厂这个称号。
当然,付坤此时的工资已经涨到三千了。
虽然他不学画图,但是刻字和打包两项业务做的得心应手,其他闲的时间多,有时候也干点修电扇擦车的杂活。
在厂里的人缘那不必说。
首先坤哥的名字大家都喊的不自觉的亲热几分,饮料小王子更是传遍周围厂区。
经常来的客户都知道了伟研模具厂有这么一个奇葩的老板弟弟。
厂里新进来的两个学徒,也都领到了每天的福利,知道坤哥是老板的弟弟,而且工资和他们差不多。
有的人固定要一瓶加多宝,有的人每天来点不同的饮料,反正早上都要和坤哥打声招呼。
厂里的氛围也比以前和谐许多。
也有其他老板在员工的建议下提供饮料,可是老板发的大家觉得理所当然是自己劳动换取的,那种感觉跟白给是完全不同的。
而要让某个老板之外的员工来做这件事,拿自己的大半收入打水漂,也没有人会这么做。
所以付坤这个现象简直就是独一无二。
这样的奇葩事件自然是越传越广,虽然其他厂没有,但不代表他们不幻想。
都想自己老板学习,或者厂里也出一个饮料小王子才好。
于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当地记者不知道哪里听说了,居然来采访了一下。
记者问付坤怎么想的,付坤居然讲的头头是道,居然说出几份道理来。
付坤说道:我常想,很多人为什么觉得以前过的开心,因为以前的人目标很小,只管今天吃饱饭就可以了,
而这个目标是容易实现的,实现之后就觉得满足。
而现在的人吃饭很简单,就没了这个短期目标了,于是搞出了很多长期目标来。
比如要存钱,要买房,要买车,等等。
而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于是就都积压在心里,觉得负担很重,每天做完工作一计算,才完成了不到百分之一。
所以有的人是主动有的人是被动,总之都过的很艰难。
而我给大家买饮料,就是想让打工人目标放短一点,今天过的舒服开心,我完成今天的任务就行,未来的事交给未来的自己,不要想太多。
我觉得我买饮料这一年多,虽然是一个小事,可大家确实要轻松许多,这是工作之外的福利,大家会有意外的获得感。
而且买饮料,可以促进消费,每天都有消耗,如果这样做的人多了,消费就会提升,那些水果饮料都会卖的更多,对社会是有好处的。
本来记者采访只是看个稀奇,没想到付坤居然有他的理论和想法。
于是一下子报道后这个热度就起来了,居然上了一段时间的百度热搜。
网友们一下子热议起来。
“羡慕伟研模具厂!”
“天啊,我们部门上百人,根本模仿不了,哭!”
“呼唤饮料小王子!”
“要是每个厂都有一个饮料小王子。。。”
“好想和坤哥一个厂”
最离谱的是,有敏感细胞的一个大厂为了蹭这个热搜的热度,居然立即发布招聘,要招一个人做本厂的饮料小王子。
而他的招聘条件简直令人流口水:月薪两千起,每月加,工作只是每天给员工发饮料,其他什么都不用做,而且无学历要求!
这个招聘被报道出来瞬间也上了热搜,网友纷纷羡慕到眼红了。
一时间,每一个厂的员工都在幻想自己的厂有一个饮料小王子,更多的人想自己做饮料小王子,当然前提是厂里出钱。
热度出来之后,有灵敏的饮料厂闻风而动!
加多宝找饮料小王子代言!
而且只花了一百万!
这一百万对加多宝这样的企业来说是小意思,但是对一年前工资还是两千的付坤来说,就是巨款了。
所以,又是一次热搜!
连续几天的热搜都有饮料小王子的消息,人们发现自己内心的冲动被调动起来了。
有条件的话,谁不想每天都有免费饮料喝呢?
就是那些大厂大企业,也不见得员工都能每天喝饮料。
而一些动辄几万员工的企业,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成本也是很高的。
所以反而是一些小的公司能够模仿付坤,因为花费并不大。
所以这件事成了一个现象级事件,以致于接下来一段时间,不少找工作的人都会问一句,请问贵公司有免费饮料(饮料小王子)吗?
所以这个事是越演越烈。
于是各种新闻都开始报道分析。
有人把这当做消费升级的一个典型事件。
特别是饮料行业都加大宣传,在背后推波助澜。
毕竟平时饮料都是可喝可不喝的,而在付坤这里,是每天都喝,这对饮料行业的提升就太大了。
那些饮料行业的上游,卖水果的,加工的,都欢欣鼓舞起来。
如果每个人都每天喝饮料,厂里都愿意负担的话,在这方面的消耗将会暴增。
付坤也算是引领一时的潮流了。
而现在的他也成为了网络名人,不但代言直接拿了一百万,而且他姐也给了他奖励。
他也直接成为了正能量的成功人士,而且是打工人心目中的本年度最想成为的人。
第三章 黄金第三章
这件事发酵之后,因为非常的正面。
一个打杂的员工,工资仅仅两千起步,居然心怀大爱,每月拿出一千五给同事买饮料,而且坚持了一年多。
引来央视报道!
这就非常重磅了,涉及到消费升级,促进相关几个行业发展的大局。
于是下面的各个新闻部门,评论部门都开始跟进。
甚至传到了国外!
人和人是一样的,国外的人也想每天有免费饮料喝啊!
所以他们也议论纷纷。
一时间饮料小王子的故事又成了文化输出的一个典型。
又是一波报道。
找坤哥代言的,合作的,想包装他搞直播带货的,都来找他。
付坤谨慎的选择了几个合作对象,正如他说的,目标只要短期的,那些想用条约绑定他的,都不考虑。
我就是喜欢月结,日结!
我现在不缺钱,轻松为主。
这就是付坤的想法。
他已经成为了顶级网红。
在工资两千,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逆天崛起,成为了打工人心中的传奇人物。
更是饮料行业的消费之神!
一个人提升了本季度至少百分之十的销售额。
这里面的利益和效率,令人叹为观止。
而很多工厂企业,也都招聘了自己的饮料小王子,这个拿饮料做福利的做法正在渐渐成为一个打工人的趋势。
对于人数少的小厂,有很多乐意这样做,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宿感。
头部大厂有一些本来就有饮料的,也跟着宣传一波。
很多企业招聘介绍自己,都要加上一条,本厂有自己的饮料小王子。
打工人的眼光高了之后,更是有很多人没有免费饮料的厂根本就不考虑了。
一时间,风起云涌,波澜起伏。
轰轰烈烈的消费升级行动在全世界推展开来。
坤哥案例也进入了哈弗商学院的教材。
全世界的经济学者都在研究或讨论。
一个工资两千的普通员工,凭什么就搅动了全世界的消费格局。
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也有更多人觉得这太合理了,只是之前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起码拿工资的一大半去投入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而付坤这样做了,不但自己获得了成功,而且为其他的所有打工人争取到了福利。
当然,他姐的伟研模具厂也是跟着扬名天下,甚至街边便利店的老板娘都顺势成为了一个小网红。
付坤的爸妈在家里眼看着这一切,只感觉好像做梦一样。
本来一事无成连女朋友都找不到的儿子,只能在自己姐姐的厂里打杂,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翻身了,而且速度这么的快,这么的猛!
光宗耀祖了啊!
老人倍感欣慰,觉得祖坟都冒青烟了。
家乡的人们也与有荣焉,那些饮料行业,或者种水果的,看着行情起来,也都默默地感谢。
而付坤的短期目标的理论也深入人心,对这个世界有些畸形的超前消费观念是一个纠正。
不少人都重新审视了自己,更加重视自己短期的目标和感受。
而喝饮料,也一举跃升为仅次于吃饭的一项基础消费。
年尾的时候,评论人分析,付坤对全年GDP的拉动效应至少达到了百分之一。
不少人都呼吁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付坤,唯一一个不是经济学家的民间获奖者!
一段饮料小王子的传奇故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轮番上演,经久不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