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武汉市12个区GDP突破千亿元大关。这包括3个开发区、6个主城区、3个新城区,其中青山区和硚口区两个老工业基地成为新晋者。随着“千亿区”实现扩容,武汉“千亿区”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2016年,江汉区成为全市首个突破千亿元的行政区,标志着武汉区级经济开始向GDP千亿元跨越。此后4年间,武汉每年至少两个区入列“千亿”,2021年和2022年,“千亿区”数量稳定在10个,至2023年首次扩容至12个。
以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为引领,光谷加快迈向“世界光谷”;“爬坡过坎”的中国车谷,则在过去一年走出了一条“筑底、反弹、回升”的曲线。包括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在内的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分别以光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北斗空天信息、数字经济为主导,打造优势产业。
6个千亿主城区位于城市中心,聚焦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武昌区、江岸区、江汉区为代表的中心城区,展现出底盘稳、韧性强。开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新赛道,武昌区在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中攀升至第42位;做强金融、商贸两大“看家”产业,江岸区正创建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领衔,江汉区产业新场景、新业态蓬勃兴起。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定制化等手段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青山区和硚口区两个老工业基地首次跻身千亿城区;大学环绕的洪山区,将围绕环大学创新经济带,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域创新。
3个千亿新城区,占据武汉近一半的土地面积,正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都市农业高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黄陂区以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加快150平方公里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新洲区航运航天战略叠加优势凸显,将打造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核心枢纽;紧盯科技创新,江夏区通过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俱乐部。三个新城区,各自发挥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为例,需要和多领域进行合作,与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武汉临空港开发区的网络安全产业等都有交集。未来,各区之间也应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技术、信息,协调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