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484|回复: 0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精华
0

25

主题

25

帖子

44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44

IP属地:中国

发表于 中国 2024-3-18 21: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现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几点初浅体会。

一、创设愉悦环境,营造和谐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快时,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可见,在教学中,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情绪,敢于幻想,敢于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关键。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创新的气氛。以各种恰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以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学会换位思考,要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坚信他们都有创新的潜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热情美好的语言,真诚希望的目光,造就宽松的人际关系和欢快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教师的关爱,洋溢着同学之间的友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气氛之美,师生情意之浓。为学生创新开辟一块精神乐园。

二、启迪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是求异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 4+9=13时,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议一议,看看有几种计算方法。结果,A、把4分成3和1,9加1等于10,10 再加3等于 13(凑十法);B、把大数9记在心理,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加到4,结果等于13(数数法);C、把9看做 10,10 加4等于 14,14 再减1等于 13。再如:在教学甲数是乙数的2/3,乙数是丙数的3/4,甲、乙、丙的和是 216,甲、乙、丙各是多少? 生 A: 先求出甲:乙:丙=2: 3:4,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甲:216×2/9=48乙:216×3/9=72丙:216×4/9=96 生B: 把丙数看做“1”丙:216÷(1+3/4+3/4×2/3)=96乙:96×3/4=72甲:72×2/3=48生C: 把乙数看做“1”,乙:216÷(2/3+1+4/3)=72甲:72×2/3=48丙:72÷3/4=96  生D: 把甲数看做“1”甲:216÷(1+3/2+3/2×4/3)=48乙:48×3/2=72丙:72×4/3=96以上两种数学实例反映了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展示思考的全过程,发表独特的见解,使思维由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的意识。

三、启发质疑问难,鼓励独特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教育中最基本的态度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好奇、质疑是儿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说明“疑”是人类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只满足于“知其然”,而不追求“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摆脱这一困惑,必须靠教师的循循善诱,靠教师一次次的科学质疑去启开学生心中的疑问,使学生单纯的“好奇心”转为认识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圆面积的意义后要求学生借助学具,同教师一起探讨如何求圆的面积”,并思考以下问题:

1.能不能按照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呢?不能,为什么不能?怎样才能?(使学生悟出必须“化曲为直”的道理。)

2.要想“化曲为直”,这个圆面必须怎样?(切开)怎样切开才能把它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3.为什么拼出的是近似长方形?怎样才能使它更接近准确的长方形?

4.找出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圆的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我静静地倾听,巧妙地引导和热心帮助下,学生智慧和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质疑问难的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共同讨论、合作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四、实施分层教学,鼓励积极创新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教学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通过争论,找出最佳答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难度较小的问题,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给一些难度较大问题,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对学困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对中等生要求是: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对优等生的要求是:用一块三角形纸片,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变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这样分层教学,能够较全面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五、提高动手能力,养成思考习惯

    新课改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方式,这就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使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所以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亲自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基础上,就能逐步地学会探索、研究并逐步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各一个,沙土或粮食),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或粮食,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几次正好装满。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后,我问:“同学们你们通过试验发现了什么?.请谈议个人的见解”。学生发现了正好三次倒满,说明了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等底等体积情况下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反复思考,取了新知识,最后得出了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加深,更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一个尝试,一次体验所能做到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发现和体会。不断的探索与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