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社会实践团赴湖南涟钢探索钢铁工业脉动 (通讯员赵亚宾)近日,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湖南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开展了生产一线参观、校友座谈以及钢铁行业调研等活动,深入体验钢铁工业的脉动,探索钢铁精神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完美融合,感受科技与智慧的火花。 感受钢铁脉动,深入体验生产一线 在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实践团队成员穿上了工作服与安全帽,开始切身实地走进生产车间参观学习生产的工序与工艺。 210转炉厂内,巨大的转炉在高温下熔炼着铁水,团队成员们现场观看从铁水到钢水的转变过程,感受到了钢铁工业的震撼力量。 步入1580轧钢厂,团队成员观看了钢材的轧制过程。厂区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一条条火红的钢坯在轧机的重压下逐渐延展,每一次轧制都是对材料极限的挑战,也是对工艺精准度的考验。 在热处理板厂内,团队成员们学习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来改善钢材的性能,参观后,成员不禁感叹,“厂内的每一道工序都透露着科技与智慧的光芒。” 参观期间,同学们深入钢铁冶炼生产一线,依次了解了选矿、烧结、炼钢、热轧、冷轧等工序,对炼钢的基本的生产链、工厂的生产环境以及工人的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有了一定的认识。 淬炼智慧火花,感受云数据中心的科技震撼 走进涟源钢铁集团的云数据中心,团队成员调研了涟钢的智能协同管控系统。据云数据中心的技术人员赵梦瑶介绍,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涟钢全流程生产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并跟踪分析数据,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共享。 在数据屏幕上,团队成员看到包括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在内的众多生产厂和生产线以及400多套关键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显示,系统能够进行计算分析、智能模型判断、劣化趋势分析,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实现设备全流程智能运维。 实践团队成员汪策军表示:“在这里,我见到了传统钢铁工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科技为工业生产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探寻钢铁品质,座谈会上进行深度交流 9日下午,实践团队与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亮、技术中心副主任齐江华、高级工程师肖爱达等公司负责人及技术骨干进行了座谈。 会上,梁亮以“技术创新,质量效益行”为主题进行了报告,介绍了涟钢在技术与管理上的创新、最新投入建设的硅钢产线以及不同产线上的竞赛与奖励机制。 全国劳动模范、涟钢科学家肖爱达在座谈会上讲述了其自1999年到涟钢,从基础操作员做起,一直到做到了现在技术中心的科学家的成长经历。肖爱达表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发挥自身内驱力,严以律己,精益求精,不计得失,眼光长远。” 座谈会上,材料学部的5位实践团学生代表与涟钢6位技术骨干围绕钢铁行业的转型与创新、技术难题及未来发展等展开了深入交流。 据悉,今年武科大材料学部将以“寻钢铁之魂,造高端材料,做时代脊梁”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湖北、河南、新疆、湖南、广西等地的传统钢企、耐火材料企业、新材料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材料学子们的钢铁报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