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忽尔今夏2005 于 2024-9-12 14:34 编辑
当炎热还未曾褪去,金桂却已飘香,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与日俱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到来。夜风轻拂,月色如洗,照亮归途,推杯换盏,举杯对月,敬明天,敬过往,敬远方。 自古以来,中秋节有亲人团聚,观花赏月的习俗。“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最能引发人们无尽的思量。古人好以月指物、以月抒怀,那些藏在经典里的诗句,总能不经意间拨弄人的心弦。 说到关于中秋的古诗词,我最先想到的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经典诗句,张九龄写《望月怀古》时正值被贬,盛唐也将从张九龄的被贬开始画上了句号,这首咏月的千古名篇终将成为的绝唱,也带走了整个盛唐。此刻的月圆之夜,诗人不能与家人团圆,只能遥寄思念,共同守护一轮圆月。 唐代诗人王建的七言名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诗中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描叙了月圆之夜,家人却不能团圆,有多少人还在遥遥眺望,思念着远方的家人。不知道有几户人家,团圆的梦想能够照进现实。 古人望月之作,多有思念、忧愁甚至困苦不堪。王建这首诗则没有深陷其中,而是浅尝辄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诗人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首诗就是跟其它诗人不一样的开局,给我们展示一幅不一样的中秋画面。过节了,不要有那么多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开心一点,人间才更值得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相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没有几位中学生不会背诵,这篇流传千古中秋佳作,是苏轼中秋佳节思念弟弟苏辙的一篇词作,虽然词的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称为爱情的代名词,但是并不影响这首词的伟大,不影响它称为千古名篇。 我们宋代大文豪苏轼是一个感性多情的人,当然,文人如果不多情也写不出好作品。苏轼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所以弟弟苏辙一生都在保护苏轼的路上。这首小诗是写兄弟二人难得一起共度的一个中秋佳节。阔别多年的兄弟久别重逢,共赏月圆,把酒言欢,尽情游乐。 然而“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团聚的欢欣中,却写满离愁。只能叹,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滞慢,中秋佳节亲人不能团聚,也难得只言片语,只能在诗句中寄托对家人和亲朋的思念。 如今,神州处处路路通,千里迢迢借助飞机高铁可一日千里,瞬间变为近在咫尺。当然,也有因为工作原因,外地的游子可能在中秋节无法回家与亲人团圆。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魅力四射。中秋节来临,我们不妨一起到唐诗宋词里观花赏月,看花好月圆,感岁月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