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就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除航运外,运河还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奔腾不息的长江,自古就是一条财富水道。但武汉至宜昌段仅能满足5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枯水期甚至只能满足3000吨级。近年来,建设荆汉运河,破除航道梗阻的瓶颈,畅通财富水道被湖北提上议事日程。连接武汉、重庆两大超大城市的荆汉运河一旦投建,伴随着一批临港产业园区的新兴发展,进一步释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吸引力,无疑将成为荆州振兴、湖北腰部崛起的新机遇。 
2000多年前,荆楚大地曾经有一条荆汉运河 中国的运河的开凿始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外界的交往,在所控制的区域内开凿运河,沟通自然水系。开凿于公元前506年的胥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中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为沟通湘江和漓江之间的航运而开挖了灵渠。主要建于中国隋朝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早在2000多年前,在广袤无垠的荆楚大地上,江汉运河、巢肥运河、荆汉运河等一批运河,就先后被楚先民开凿建设。江汉运河,又称扬水、子胥渎,楚庄王时激沮水作渠,引江水循入古汉水支流扬水,东北流至今湖北潜江西北注入汉水,沟通江汉。后来伍子胥率吴师伐楚,疏浚此运道以入,故称"子胥渎"。中国重新掀起运河热,首先因为水运具有运能大、单位运输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比较优势,更适合煤炭、钢铁、工业产品等大宗货物运输。据测算,水运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一半,公路运输成本的五分之一,航空运输成本的二十分之一。 
路通才能业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我们 楚庄王即位后,因晋楚争霸以及北上会盟"问鼎中原"的需要,而开凿的荆汉运河和巢肥运河,应当是见于《史记》、《水经注》等书记载的中国最早的运河之一。其中,荆汉运河把发源于荆山流入长江的沮水,与发源于郢都附近流入汉水的扬水连接起来。巢肥运河把淮河的支流肥水与流入巢湖,经濡须水入长江的施水连接起来。 总投资超8500亿 中国重新掀起运河建设热 近年来,国内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放缓,但同属“基建大户”的运河建设却突然兴起,成为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及河南等省区的新宠,预计总投资将达8500亿元。 湖北则规划投资748亿元建设荆汉运河。荆汉运河从荆州到武汉,利用原有河道和新挖部分河道,建成一条230公里长、8米深、90米宽的人工河,能够行驶万吨船舶,建成后将使长江航道截弯取直,极大提升航运效率。 
有了完善的公铁陆上交通网及航空运输网络。与近些年铁路、公路和机场的巨额投资相比,内河水运仍是国内交通投资的短板。如今,为了让水运航道成为兴业之路,开始大刀阔斧建设运河被提上议事日程,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运河建设有望成为拉动投资、畅通内外循环、引领区域发展的新手段。 建设荆汉运河 被湖北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奔腾不息的长江,自古就是一条财富水道。目前,长江三峡枢纽以上和武汉以下均达到10000吨级航道,但武汉至宜昌段仅能满足5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枯水期甚至只能满足3000吨级。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起,在鄂专家团队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荆汉运河项目赫然在列。2023年的5月18日,《湖北新闻》为民众展示了较为详细的运河统筹方案。荆汉运河就是从荆州到武汉,利用原有河道和新挖部分河道,建成一条230公里长、8米深、90米宽的人工河,能够行驶1万吨的船舶。而运河之所以由湖北启动,就是因为动工地就在荆州松滋口以及武汉的东荆河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加快推进荆汉运河前期工作”成为湖北代表团全团的建议。恳请国家有关单位尽快启动荆汉运河项目预可行性研究。荆汉运河工程起于荆州松滋市的松滋口,止于武汉市东荆河口,拟新建236公里运河,估算总投资784亿元。目前湖北正不断推进修建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荆汉运河等工程。 建成荆汉运河,可以让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整体航运效率得到提高。据分析,荆汉运河将会让宜昌与武汉之间的航行里程,缩短至少260公里,并且船舶通行的时间也能有效的减少14小时左右。而这些节约下来的时间,如果换算为货币成本的话,最终甚至能够让通过的船舶少支付总计300亿的物流费用。其次,荆汉运河的出现将能够让万吨巨轮从上海直达重庆,长江作为黄金水道的效能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专家分析:荆汉运河畅通后,有助于促进(长江)上游中游下游融通发展,促进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融通发展。 伴随荆汉运河建成 荆州将迎来崛起新机遇 毫无疑问对湖北而言,荆汉运河建成后,将直接提升宜昌、荆州等沿岸港口城市的航运能级。此外,沿线将新布局一系列港口、陆域,以及作为后期配套的临港产业园区。其中,身处江汉平原的荆州等地或将迎来最大变化。 治荆楚必先治水,无论对“千湖之省”“百川之地”湖北,还是对荆州而言,水都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荆州战略地位重要,肩负着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任。而荆州不振早已成为湖北的一大“心病”。上世纪80年代,荆州还是湖北较为富裕的地区。但伴随工业化快速发展,荆州因“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无缘重工业布局,只能发展轻工业,城市发展“急转直下”。 “十二五”时期,湖北曾提出实施“壮腰工程”,希望尽快把荆州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钢腰”。但迄今为止,荆州的发展仍难令人满意。当前荆州GDP总量虽排在湖北省第4位,但2022年才刚跨过3000亿元门槛,与襄阳、宜昌差距甚远。除工业短板外,荆州还面临对外开放水平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资源环境压力大等突出问题。一旦荆汉运河建设,上述问题都将迎来转机。 
荆汉运河将有效减小江汉平原的防洪压力。实际上,三峡大坝在荆江河段的防洪效果非常显著,但并非万无一失。专家分析:一旦发生千百年一遇的洪水,荆汉运河能起到分流长江来水的作用,延缓荆州、武汉等地的防洪压力。更重要的是,荆汉运河将大大改善荆州的交通条件,提升当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吸引力。 2021年以来,荆州累计招引20多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工业总产值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工业经济多项指标领跑全省。不难看出,荆州正努力补齐工业短板。近年荆州工业条件有所改善,特别是一系列重大项目上马,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预期。2024年上半年,荆州实现GDP1503.44亿元,同比增长7.0%,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系列数据表明,荆州已经迈开了振兴崛起的脚步。 在此情况下,连接武汉、重庆两大超大城市的荆汉运河一旦投建,伴随着一批临港产业园区的新兴发展,荆州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将进一步释放,无疑将成为荆州振兴、湖北腰部崛起的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