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我市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荆门高新区·掇刀区),主题发布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向着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奔跑”的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近年来,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紧紧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目标,高效统筹、精准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127元、13050元,同比增长4.9%、6.1%。 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以锂电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势成群,云集了亿纬、格林美等头部企业34家,建成产能152GWh,成为华中地区产能最大、产业链条最长、集聚企业最多的锂电池生产基地;以汽车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速,集聚了福耀玻璃、玲珑轮胎等51家零部件企业,长城汽车产销两旺;以循环为特色的绿色化工产业加快转型,荆门石化被确定为中石化“油转特”基地和转型升级标杆企业。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7.64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5个、竣工投产38个。 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培育各类国家级、省级平台10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48%;转化重大科技成果49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44.19亿元,交易量较上年同期翻番。 产城融合持续加快。全域推动锂电、汽车、石化等产城融合片区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开展铸魂、赋能、融合、安居、关爱“五大行动”,增强产业工人归属感。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新增经营主体6428家,总数达到6.41万家;新增“四上”企业42家,总数达到631家。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781人;完成双泉学校和高新学校初中部扩建工程,新增学位2300个;建成养老服务驿站4个、幸福里食堂2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01.2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全域覆盖;统筹推进官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流域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