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堂劝勉诗赏析 刘南陔 龙泉书院始建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在这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石刻资料,极具史料价值。石刻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是龙泉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撷取几首试作简要分析。 洗心堂是龙泉书院荆园内的一座古建筑,存有五版石刻诗词:舒成龙的五律两首、萧式汤长律蔚柱古风各一首、邵荫梅的五律一首。五首诗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皆为劝勉龙泉学子修身养德、建功立业镌刻。 萧式汤的五言排律《洗心亭》存于洗心堂室内左墙。萧式汤,清广东嘉应(今广东梅县市)监生,乾隆年间任荆门州参军(吏目),其时舒成龙知荆门州。全诗如下: 升任太守舒公于书院之左复构荆园,引龙泉水环绕其中,颜曰洗心堂,以为多士澡身浴德之地,诚盛典也。汤襄事落成,恭赋排律一章。 圣代崇经术,灵阿育庙堂。 辟开岭石髓,幻出玉泉香。 讲院浮龙窟,荆园锁兔光。 才过得月地,直到洗心堂。 簦担来鱼贯, 参差肃鹭行。 理宗经与传,士策宋兼唐。 雅晏延英日,新晴濯锦旁。 曲廊穿柳眼,复道架虹梁。 久坐忘喧寂,澄怀接混茫。 爽迎岚气湿,清映石床凉。 欹枕高羲梦,临波浴点狂。 杯中和月吸,槛外带星茫。 昔忆川流叹,今知道脉长。 楚材归朴斫,荆璞尽琳琅。 极目章天汉,倾心数仞墙。 斯文真再造,寿考献无疆。 诗前小序交待了舒成龙构建荆园的经过与洗心堂名称来历。与今人对心的认知不相同,古人认为“心之官则思”,古人认为“心”是神经系统,所谓“洗心革面”“忠心耿耿”皆是如此。所谓“洗心堂”也就是训育思想的地方,学子们须在这里接受精神的洗礼,惟有“楚材归朴斫”,方能“荆璞尽琳琅”。其实心脏这个器官真管不了思维。 蔚柱的七言古风《洗心堂》存于洗心堂室内右墙: 龙泉之水何悠哉?穿流屈曲过讲台。徘徊逡巡不肯去,行行直绕荆园隈。荆园地辟真寥廓,草堂书屋连云凿。中间石柱耸高擎,洗心堂里云烟扩。飞檐直并书院起,清虚真称读书子。襞绩块垒全消除,共看澄潭与止水。我闻古人善浴德,德具于心心所职。心惟涤洗见光明,浩浩天机流弗息。堂外一篑功已成,堂下活水来潆潆。可以招邀弄风月,可以引曲醉流觥。大都心地本无疵,一入斯堂一提撕。相期同务退藏密,好向栏杆话道基。 蔚柱,清荆门州人,有《荆门三台八景歌》传世。古风以设问开篇,以泉水为线索,尽数洗心堂的优雅环境、建造过程以及游园感悟。自“我闻古人善浴德”一句起,语势急转直下,运用顶针、重叠、化典等多重修辞手法,让读者自然而然进入“邀风弄月”“曲醉流觥”的意境中,向其传授“大都心地本无疵”的道理:先须洗心浴德,方能到达“心惟涤洗见光明”。洗心之处在于乐学,浴德之处务求潜移默化,诗人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以上两例我们不难看出排律与古风虽然都属长篇,但二者规制完全不同:前者16联,除首尾二联外其余14联对偶都非常工整,书写时需两句一行;后者11联,不需要对偶,用韵平仄转换,语言流畅,一气呵成,书写时需连排。 舒成龙的两首五言集句律诗《大道在川上》存于洗心堂室内左墙: 大道在川上,悟来无片言。 云林谢家宅,山水仲长园。 简帙罗精异,诗书自讨论。 传言二三子,恃此探渊源。 前贤芳躅在,留得古亭台。 及此追先哲,何难继后来。 雄飞应直上,壮志莫轻灰。 闻说麒麟阁,诸公尽异才。 舒成龙,字御天,清代直隶河间府任丘(今河北任丘)人。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知荆门州。任内尊重贤能,创建龙泉书院、汉上书院、内方书院等。 集句诗是集前人名句而成的新构诗篇,非广采博集莫属,两首诗八联句集自何处限于篇幅姑且不论。《大道在川上》这两首五律将咏物与励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虚实相生,鼓励学子读书会“精异”,论学“探渊源”,力争成为当世奇才,踵继前贤先哲,展翅雄飞直上,争取留名“麒麟阁”上,其情殷殷,千古可鉴。 邵荫梅的五律《沼浚新堂启》存于洗心堂外墙右侧: 沼浚新堂启,澄怀与静深。 渊源通道脉,清澈见天心。 星月波中浴,云霞槛外侵。 灵台欣其洁,对此一披襟。 这首诗运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泉水环绕洗心堂所独有之清澈见底、映波衬霞的景色,衬托出书院学子澡身浴德、洗心畅怀的学习生活。通篇写景抒情、托物言志,不乏虚实相照、画龙点睛之笔,避免了哲理诗的空泛议论。读后让人心怀静澄,余味无穷。 (引文均见刘南陔等编著《荆门古迹碑文抄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