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23日电(记者 郭晓莹)宜昌市政府新闻办公室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建设的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将于1月25日开街,推动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二马路是百年老街,位于宜昌老城区核心位置,见证和承载了宜昌的沧桑巨变,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2021年初,二马路城市更新(一期)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围绕“码头味、民国风、烟火气”的定位,统筹实施“留、改、拆、建、营”,集老旧小区改造、商业开发、历史街区保护修缮于一体,是一个文旅商融合城市功能综合提升项目。
据介绍,在改造过程中,宜昌市采取四项措施对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实行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一是坚持最小干预,推进整体保护。项目不大规模拆除现状建筑,不大规模搬迁,有效保留了街区整体格局、街巷玑理、历史风貌,确保了真实性和生活方式的延续性。该市编制街区保护规划,保留传承邮政巷、平和里等风貌,对大阪仓库、太古楼等6处保护文物及满意楼等50余栋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留住城市记忆。
二是坚持民生为先,推进城市更新。项目对街区内的20个老旧小区、44栋建筑实施改造,全面提升小区水、电、气、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停车、充电等公共服务水平,实施门窗更换、立面改造、优化交通等措施,增加街区景观绿化和城市家具,显著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同时拆除了片区内20余幢D级危房和违法建筑,打通消防通道,恢复公共空间,居民安全感及城市韧性显著增强。
三是坚持运营前置,推进活化利用。项目聚焦全龄友好街区打造,活化利用文保建筑和特色建筑,引入新业态,提升街区活力。如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古楼打造成公益展馆;依托大阪仓库打造休憩广场,导入书屋、民宿、原创设计师工作室、演艺空间等;将满意楼改造为民间艺术和非遗展示中心,恢复复古百货业态,还原老宜昌人的记忆。
四是坚持以文塑旅,推进融合发展。以文商旅融合发展为主导,加强业态准入管控,扶持传统业态,培育新业态,注重非遗传承、文化产品等业态引入,持续为市民、游客提供有“看头”、有“玩头”、有“尝头”的新体验,努力让“流量”变“留量”。
春节期间,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准备了非遗、国风、漫邮、数字等风格的16场各类文化活动。西陵区人民政府将联合相关部门,完成街区停车整治,同时整合周边停车场资源,更新街区周边道路铭牌引导标识,提升游客游玩体验感。(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