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繁忙的宜昌白洋港,笼罩在一片细雨霏霏中。 岸上,3台岸桥式起重机,6台门式起重机,一字排开,高高耸立。岸下,6艘货轮停靠在泊位上,正在装卸货物。 2024年,宜昌港创下1.49亿吨的吞吐量,白洋港正是核心港区。 “陈师傅,新年好!”上午10时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冒雨登上岸桥式起重机,转过一层层之字形镂空舷梯,在离地18米高的驾驶室,见到了操作手陈飞。 今年33岁的他,是宜昌猇亭人。 “这是你今年春节第一次当值吗?” “不是,我正月初一就在上岗,今天是第二次。”陈飞的驾驶台底部是镂空的,这是方便他向下俯视。 此时,从武汉驶来的“江集运1271”集装箱船正在卸货。紧握两个手柄,陈飞全神贯注操作着,10吨重的长方形吊具,在两根粗大的钢索牵引下,缓缓向船舱落去,江水就在脚下。 “干这个工作,一要稳,二要准。”陈飞说。 记者看到,吊具落到船舱内的集装箱上方时,四个锁头与集装箱的四个锁孔完全吻合。 “当吊具上的白色指示灯亮起,表明可以起吊。”陈飞一边操作一边对记者说。 随即,吊具抓牢集装箱,升空后缓缓向作业区移动,最后稳稳落到下方拖式货车上。操作流程看上去十分枯燥,且容不得半点差错,陈飞一天要做150次左右。 当天,和陈飞一样,在白洋港区一线当班的员工共有24人,确保520个标箱的计划顺利完成。 在中心控制室当班的段翔,也是其中一员,作为调度员,他时刻看着16块屏幕,紧盯着港区的一举一动:“春节这几天,运进来的主要是糖蜜,供应安琪集团,出口商品以磷酸二铵和化肥为主。” 白洋港区生产操作部经理沈亮,已在宜昌港口工作了25个年头。正月初四这一天,他也在当值:“白洋港区今天是24小时作业,换人不停机。预计整个春节期间,白洋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800标准箱,件散货吞吐量达到2万吨。” 与白洋港相距不远的云池港,春节期间也在正常作业,刚创下3天吞吐量突破7万吨的“开门红”;新年伊始,枝城港也以昼夜吞吐量5.94万吨的业绩,刷新开港以来历史纪录…… 宜昌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宜昌市正在深入实施枢纽赋能发展战略,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