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得到强化,比如正在加速推进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荆荆高铁南延等重大交通工程,2025年计划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00亿元以上。这将进一步巩固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价值,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硬件条件。荆州港货物吞吐量年增 18%,沿江优势正在释放。 2月6日,国家发改委新增“荆州”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从“黄金水道”到“铁水联运”,从“亿吨大港”到“产业集群”,荆州的物流基因正被时代重新激活,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战略支点。 
荆州的工业基础逐渐齐备,依托华鲁恒升等百亿级项目,正在构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预计未来将成为工业增长新引擎。荆州有长江码头、蒙华铁路,化工产业能够不断做大做强,这个是孝感比不了,就跟湖北比不了福建、浙江的沿海能搞大石化,千亿级投资百亿级财税收入一样。荆州第二产业占比(43.2%)超过中部非省会强市洛阳(39.8%),“工业回血”态势明显。有业内人士分析:荆州若能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规模(当前 800 亿)扩大至 1500 亿,或可复制芜湖奇瑞式的跨越。 此外,荆州民营经济活力迸发,规上民企数量达1800家,甚至远超“二副”城市宜昌的1500家。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民间投资占荆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3.9%,不仅体现了荆州民营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也为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市场化机制为荆州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