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 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03.5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居全省第三位——这是2024年荆门的外贸成绩单。 产品创新 低温储能适配极寒环境,打造全球竞争力 北欧的极寒冬夜,瑞典北部某冰球馆内灯火通明。随着主队球员一记漂亮的射门,场馆内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支撑球馆稳定运行的,是来自荆门的“能源心脏”——亿纬动力自主研发的集装箱式一体化储能系统,它正以零下10℃环境下85%的容量保持率,持续输送着澎湃动能。 北欧冬季极端低温,传统储能设备容量衰减严重。“我们解剖了17款竞品,发现低温电解液结晶、隔膜收缩是致命伤。”亿纬动力北欧市场区域经理闫明明和技术团队在我国东北,联合产业链伙伴攻克材料难关,推出了这款一体化集装箱储能系统,拿下瑞典国家冰上运动中心订单。 “调试当天室外零下25℃,系统启动10分钟即满负荷运行。”闫明明表示,这套设备已保障该场馆完成37场大型赛事供电。目前,该储能系统已在瑞典、挪威、芬兰等多个北欧国家成功应用,成为当地工商业储能的首选解决方案。 北欧市场是亿纬动力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站。闫明明表示,未来亿纬动力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在低温储能、长寿命电池等领域进行技术突破,根据市场反馈,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更新,推出新一代“寒冰电池”,进一步提升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与寿命,确保技术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亿纬这套储能系统,从电芯生产到系统集成,全部在其荆门高新区工厂的5公里范围内完成。电解液龙头企业新宙邦、隔膜巨头恩捷股份、精密结构件领军者科达利等核心供应商与亿纬动力生产基地仅一墙之隔,这种“零距离协同”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与低成本。 高度集约化的产业链优势转化为显著的产品竞争力。亿纬动力的储能电池凭借标准化模块设计、高防护等级和国际认证,2023年仅荆门基地的出口额就突破43亿元,其中发往欧洲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同比增长280%,客户复购率达87%。 从荆门海关反映的数据看,2024年,该市新能源、新材料出口量迅猛增长,占全市出口总额45%以上。 “外贸回升向好背后,有外需改善等客观因素,但显著的产业链系统竞争优势、强劲的创新动能和有力的政策配套等因素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荆门市商务局副局长张佳说。 业态创新 从电商新手到外贸能手,全靠这个“保姆团队” “从没想过,手工缝制的帐篷能在北欧卖出30万元。”荆门市野人户外运动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鹏程谈及今年年初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取得的佳绩时,依然难掩激动。这家曾在国内电商价格战中挣扎的小微企业,借助荆门市跨境电商服务体系,仅用一个月便实现外贸业务“零的突破”,打开国际市场大门。 “前年‘双11’,野人户外天猫店销售额严重下滑,仓库积压了300顶帐篷。”罗鹏程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赛道。恰逢荆门市商务局组织跨境电商培训会,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开设了首家“线上外销店”。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首周28条询盘无一成交,语言障碍、时差对接等问题让罗鹏程几近放弃。“德国客户凌晨2点咨询产品参数,我们连夜拍视频演示。”不少外贸企业虽然入驻了阿里巴巴国际站,但因没有落地的服务团队,业务开展并不顺畅。 2024年8月,荆门市引进阿里巴巴国际站在东宝区设立运营公司,给野人户外这样的企业带来了转机。 “30万元订单背后,是整套数字化解决方案。”阿里巴巴荆门运营中心工作人员蔡龚义指着网页介绍,通过搭建独立网站、VR看厂、实时翻译等功能服务,北欧客商虽未踏足荆门,却能360度查看生产线,观看暴雨环境下的帐篷测试。 海外业务涉及多个环节,要求企业具备综合能力,成本较高。“我们就像‘跨境保姆’。”荆门博洋供应链管理公司总经理李高文介绍,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与阿里巴巴国际站荆门公司协同合作,为外贸企业提供政策宣讲、业务指导、报关物流服务等全链条服务,让众多中小企业出口不再迷茫。 2024年荆门跨境电商B2B模式取得突破性发展,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东宝区商务局副局长杨昊表示,阿里巴巴国际站运营公司的引入,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物流创新 大宗原料“闪送”进厂 “出海口”直通企业车间 作为全球新能源材料龙头企业之一,格林美年进口粗制氢氧化钴(镍)等原料超2.3万吨,货值高达数十亿元。“运输环节越多,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越大。”格林美副总经理潘骅告诉记者,如遇中转点爆仓导致货物滞留,企业还要支付一笔滞箱费,每年因此多付近3000万元“冤枉钱”。 如今,这笔费用省下了。2024年11月30日,在荆门市推动下,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的件杂货国际直航航线开通,这是一条专门运送包装成件货物的“水上高速”,为格林美打通了原料供应与产品出口的“任督二脉”,相比以往的运输方式,省去了省外港口中转及跨省陆运环节,整体用时压减7至10天,综合物流成本也显著下降。 荆门市又以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下简称“荆门B保”)为突破口,让“出海口”直通企业车间。 荆门B保占地0.24平方公里,偌大的仓库中,来自白俄罗斯的3万吨钾肥分区堆放。这批货去年年底通过中欧班列运送到荆门国际内陆港中转至荆门B保中心保税仓储。“这些是在国际市场价格低谷时囤的货。”新洋丰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不管是出口产品,还是进口原材料,都能在B保园区仓库免费存储。这减轻了企业库存压力,企业根据市场行情随时提货。”荆门B保相关负责人贾梦说。 园区的仓储免收租金,让企业游刃有余。进口货物入区视同“境外”,可暂缓缴纳关税;出口货物进区即可退税,资金周转提速7天。格林美去年缓缴关税超2亿元。 “以前新洋丰进口的钾肥原料堆在镇江保税库,调货要提前半个月安排。现在根据生产计划灵活安排,24小时直达生产线。”贾梦说,大宗原料“闪送”进厂成为常态。 贾梦介绍,2024年,荆门B保中心保税仓库常态化满仓满园,累计仓储货物12.11万吨,存储货物主要包括新洋丰进口氯化钾、格林美进口粗制氢氧化镍(钴)、中集宏图球罐、美中美阀门等。完成一线进出口货值15.5亿元,在全国83家B保中心排名第25位,较上年同期排名上升7位,累计服务荆门外贸企业100家。 潘骅表示,过去企业“追着港口跑”,现在港口“围着产业转”。保税区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推动了供应链的重构。去年,格林美联合12家上下游企业建立起本地化采购体系,使物流响应速度提高一倍。 专家访谈 强化自身优势 突破开放瓶颈 “荆门作为链接汉襄宜三大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在湖北‘双循环’开放布局中扮演着特殊角色。”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省政府咨询委员秦尊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普铁”时代,荆门曾是继武汉、襄阳之后的第三大铁路枢纽。随着荆荆高铁的开通以及襄荆高铁、沿江高铁的即将建成,荆门铁路将重振雄风。“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汉襄宜‘金三角’大区域布局后,荆门在‘双循环’中的地位大大提升。” 作为非省会、非口岸城市,荆门外贸依存度从4.5%提升至8.3%,实属不易。对于这类“双非”城市突破开放天花板,秦尊文认为可以借鉴荆门经验,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强化自身产业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国际化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秦尊文表示,可以借鉴亿纬动力等企业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体系的成功经验,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秦尊文认为,除了提升交通条件、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外,还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灵活选择开放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