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大山深处,寒意未消,但十(十堰市房县)宜(宜昌市五峰)高速兴山至长阳段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2月18日至19日,记者驱车穿梭于秭归县蜿蜒起伏的群山之间,探访这条总投资195亿元、串联“三江三山”世界级旅游走廊的交通动脉建设现场。钻机的轰鸣声、焊花的飞溅声与建设者的号子声交织,2300余名施工人员以“满弓”状态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智能建造:隧道掘进“快、准、稳” “洞内温度18℃,湿度55.1%RH……”在草池坪隧道入口,一块电子屏实时跳动着8项环境监测数据。隧道内,3臂凿岩台车正精准定位岩壁钻孔,拱架安装台车、全自动挂布台车列阵待命。传统钻爆作业需10人协同,如今只需3人操作智能装备即可完成。“效率提升3倍!”隧道专工吴雨轩轻点控制屏,言语中透着自豪。 作为全线最早开工的隧道,草池坪隧道左洞已掘进413米,右洞343米,5个作业面累计进尺超2000米,整体进度达12%。420名工人分班组24小时循环作业,200余台设备连轴运转。“单洞日掘进3至4米,所有监测仪器24小时预警,确保安全与效率。”一标段党支部书记孙立海介绍。 具有挑战性的,是公路隧道——佛照山隧道。全长10.4公里的隧道最大埋深达1290米,岩爆、涌水风险如影随形。在明洞段堵头封堵现场,4名工人操作多功能升降台车,动作利落。“我们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CT扫描技术,像‘透视眼’一样预判地质隐患。”五标段总工程师唐强说。目前,6个作业面同步推进,单洞日掘进3至5米,累计进尺2400米,占总量的25%。
跨越天堑:超级工程刷新纪录 “北索塔高205.4米,南索塔高223.4米,北锚碇隧洞长155米,全国第三!”站在九歌长江大桥北索塔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2标段工程部部长王鹏表示,这座主跨968米的双塔钢箱梁悬索桥,将成为鄂西新地标。眼下,22名工人分两班昼夜鏖战,北主塔22根桩基已完成10根,隧道锚施工平台初具雏形。 在V字形山谷间,橘颂特大桥62根主墩桩基已完成36根,进度过半。“地势陡峭,我们采用旋挖钻干作业成孔,实现零泥浆污染。”四标段负责人刘锋介绍。团队与中南大学合作引入专家智库,攻克高墩施工难题。 更令人瞩目的是九畹溪特大桥——这座湖北省内同类型在建桥梁的“跨度之王”,主墩高达172米,最大跨径185米。面对山谷强风与垂直度控制难题,六标段技术总工蔡义亮出“智慧方案”:“智慧爬模、无人塔吊将实时采集数据,预警风险,确保质量和安全双达标。”
路通民富:便道连起乡村振兴梦 “车能开到果园边,再不用肩挑背扛了!”九碗堂村村民向玉梅站在新修的8号便道旁,修剪着橙树枝条笑道。她家1000多棵柑橘树过去因交通不便采摘困难,如今17条总长超20公里的施工便道,既服务工程,更惠及民生。 郭家坝镇是秭归脐橙种植大镇。“规划施工便道时,我们通过永、临结合,对当地的水泥路改扩建,为脐橙采摘和运输提供便利。”4标项目总工程师王刚介绍。如今已有6条便道建设完成,4条正在建设中。随着一条条宽阔的施工便道投入使用,不仅方便了工程车通行,更是改变了当地脐橙采摘、运输格局,这些便道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脐橙大道”。 湖北交投神宜建设公司总经理罗勇算了一笔“民生账”:项目新建便道71.3公里,拓宽既有道路54公里,耗资1.5亿元。“这些路未来将融入地方路网,成为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眼下,建设者们正以“毫米级”的精细与“拼抢实”的劲头,在崇山峻岭间书写新时代的“筑路传奇”。秭归县十宜高速建设协调指挥部综合协调办主任向贤安透露,7个标段、23个关键点位正以“白+黑”模式冲刺年度目标,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记者胡兴军、通讯员史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