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词的创作并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前些天,我在视频号上做了一首《菩萨蛮·对节白蜡》,全文如下: 高悬蛛网谁编就,枯枝交错如钢构。 凝目叹雕工,神奇金掌中。 云盘新购置,变换东风识。 绿叶嫩如初,大菇堆小菇。 今天,我请deepseek以“対节白蜡”为题,仿李白词风,填制一首《菩萨蛮》,它在深度思考 46 秒后,制出一首加注的《菩萨蛮·対节白蜡》来: 虬枝対节参天碧,霜皮劲骨藏玄密。
破石千钧力,栖凤曾留迹。
苍鳞衔月魄,星芒淬寒色。
傲骨立荆丛,云崖听雪钟。
注:本词效仿李白词风,以奇崛意象与雄浑笔触勾勒対节白蜡之姿。通过“破石千钧”“苍鳞衔月”等超现实意象,展现其裂石而生的生命强力与通灵气象。结句“云崖听雪钟”以空灵之笔收束,暗合太白“孤云独去闲”的苍茫意境,赋予古木以遗世独立的仙逸风骨。
我创作此调,从观察构思,到填词成篇,前后用了差不多半个月,而deepseek只46秒,这说明人工智能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确实令人折服,给诗词创作带来了危机感。 但具体到这首词的创作,deepseek好像又没有我的好,起码三四两句没押平声韵,是不合辙的。再者,我的上下阕分别写冬春白蜡景象,而deepseek上下阕用意多有重复混同。第三,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有句“长亭连短亭”,我有“大菇堆小菇”句,好像也比deepseek的强。
这样看来,旧体诗词的创作并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