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梅县,一直流传着“先有南北山,后有四五祖”这样的话语。由此可见,古时的南北山声名远扬,其名气甚至超越了四祖寺和五祖寺。这般描述,令我对南北山满怀憧憬与向往。然而,生活的琐碎与繁忙,犹如重重枷锁,虽知晓南山古道近在咫尺,却始终未能踏上探寻其历史与文化的征程。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繁花似锦的春日,朋友邀我寻觅一处静谧之所。我欣然应允,驾车行驶三十余公里,奔赴心心念念的南山古道。我满心期待能暂且远离城市的喧嚣,沉醉于大自然的静谧,聆听历史遗留的悠悠回响。 黄梅县的南山古道,宛如一条隐匿于岁月长河中的绚丽锦带。它一端牵连着往昔的风云变幻与深厚历史,一端紧系着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古道位于黄梅县柳林乡,起始于古角水库西汊许湾,终止于南山寺门前。它始建于隋唐时期,由麻石铺就而成,绵延三千多米,在群山之中沉睡了一千四百余个春秋。它既不像熙熙攘攘的茶马古道,亦非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冲,仅是昔日山民们出行的路径。不过,因其沿途留存诸多佛教遗迹,故而成为了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黄梅县南山古道遗址。 抵达山下的古角水库时,我瞬间便被眼前的水光山色所吸引,一路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平静的水面仿若一面硕大的明镜,将蓝天、白云与青山尽数倒映其中,美轮美奂。水面上闪烁的波光,恰似在娓娓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令我如痴如醉。在这纷繁喧闹的尘世中,能有如此一方宁静之地供心灵休憩,实乃难能可贵。此处山水的静谧,恰似母亲温暖的怀抱,使我内心的疲惫消散无踪。 伫立在古道的入口,望着蜿蜒曲折的道路,我仿佛感觉时光倒流,依稀瞧见千余年前古人匆匆而过的身影。我似乎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体悟岁月的变迁。往昔,众多行人在这条古道上穿梭,他们的故事或许已被时光掩埋,但这条古道依旧在低吟着过往的篇章。 沿着古道的石阶拾级而上,石板路崎岖不平,满是岁月雕琢的痕迹,犹如一本本无字之书,讲述着悠悠往事。古道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相互交织,形成一片浓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洒而下,地面上光斑点点。偶尔传来的清脆鸟鸣,为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勃勃生机。行走在这条古道上,我仿若与古人并肩漫步于这片山林与古道之间,此种缘分着实奇妙。 未行多远,我便邂逅了古代的石刻、石佛与石洞。这些古迹见证了古道的兴衰荣辱。其中,清朝邓文滨所书的硕大“寿”字石刻,上方还有一行“幽幽南山”的小字,寓意“寿比南山”,其字迹苍劲有力,足以彰显古人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长寿的渴盼。我轻抚这些古老的遗迹,仿佛能感知古人的气息,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皆蕴含在这些笔画与雕刻之中。当下的我们,往往一味追求物质的满足,却忘却了思索生命的真谛。这些遗迹令我驻足,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 怀揣着敬畏之情,我踏入了女儿街。这是在巨石之上开凿而成的古道,传说背后蕴含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昔日,有一位孝顺的女儿,为给父亲治病,于路边搭建小屋卖茶。然而,父亲却误解她是在博取他人同情,深感羞愧,竟选择自尽。女儿知晓后悲痛欲绝,亦随父亲而去。后来,人们为缅怀这对父女,将这段古道命名为女儿街。还有镇蟒符的传说,使人仿佛目睹了山民们英勇与蟒蛇搏斗的场景。聆听这些动人的传说,我内心深受触动。在这条看似平凡的古道上,竟隐藏着如此感人的故事,让我领略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坚毅。无论是孝顺的女儿,还是勇敢的山民,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这些故事亦成为了古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紧接着,我来到了神秘的祖师洞。此处乃开山祖师圆震大师昔日修行与居住之所。洞上方有一座“祖师塔”,洞旁还有一个硕大的脚印,据传这是师祖升天成仙时所留。古道旁的晒经石石壁高达四十余米,宽逾百米。传说曾有高僧在此晒经,奈何经书被狂风卷走,为防经书遗失,遂将完整的《金刚经》镌刻于石壁之上。自此,僧人们每日都会在石壁前诵经念佛。如今,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石壁上布满青苔,诸多字迹已难以辨认。步入祖师洞,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这里静谧而神秘,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非凡的净化。凝视祖师的神像,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似乎能体悟到佛法的高深莫测。在这喧嚣纷扰的世界中,我们时常迷失方向,然而在此处,我寻得了内心的平和与信仰。 随后,我行至望云桥。它不仅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黄冈市十大古桥之一,横跨于一条小溪之上。桥由条石砌成,显得古朴而坚固。桥面宽四米,跨度五点八米,拱高五米,呈东西走向。石板上刻着的象棋盘,为这座古老的桥增添了几分生活的韵味。站在桥上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巨龙蜿蜒伸展,天空中的白云仿若灵动的小精灵飘忽不定,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平静,心灵亦得到了升华。这座桥不单是连接小溪两岸的通道,更连接着历史与现实,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在此刻,我顿悟,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降临,只要我们用心去体悟,便能发现这个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继续前行,路边的古树、古村与古石碾,皆弥漫着岁月的韵味。那些粗壮的古树,犹如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古村里的房屋虽略显破旧,却依然保留着往昔的模样,使人能够想象出昔日这里的热闹景象。那个古石碾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它曾经见证了过去的农耕岁月,如今虽已闲置,但仍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望着这些古树、古村和古石碾,我仿佛看到了往昔人们在此生活、劳作的场景,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如今,时代更迭,诸多事物已今非昔比,然而这些古老的遗迹依然留存,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亦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我不禁思索,在我们追逐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否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不知不觉间,我抵达了古道的尽头——南山寺。南山寺由隋朝“幽德”和尚始建,起初默默无闻。直至六祖慧能的徒孙到来,方才兴盛一时,最多时拥有四十八间殿堂,八百余名僧人。可如今,仅剩下些许断壁残垣,令人惋惜不已。我望着这些遗址,心中感慨万千,遂作诗一首:“残垣断壁诉沧桑, 昔日辉煌化梦乡。南北山中寻旧迹, 万千感慨满心伤。 钟声远去禅音寂, 香火消残岁月凉。 唯盼佛光重照耀, 古寺再复旧荣光。”我在遗址周围徘徊,感受着此地的宁静,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伫立在南山寺的遗址前,我深知,尽管往昔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但历史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人们的信仰与希望。我衷心期盼未来的某一天,这座古寺能够重现昔日的辉煌,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魅力。 行走在南山古道上,我领略了秀美的风光,也体悟到了古代山民的生活与文化。这是一场令我难以忘怀的心灵之旅,让我于忙碌的生活中觅得了宁静,也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离开古道之际,我满心不舍。这段经历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将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深处。日后,我还渴望再次莅临此地,探寻更多的美好与传奇。同时,我也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条古道,保护并传承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让它的故事永远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