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暖,荆楚大地的田间地头焕发出蓬勃生机。在“中国鱼腥草之乡”当阳市,一株株鱼腥草正以现代农业科技为翼,从传统春菜跃升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走进宜养集团鱼腥草智慧种植基地,恒温恒湿的智能大棚里,39床鱼腥草芽苗青翠欲滴。全自动水肥系统精准滴灌,遮阳板随光照智能调节,水暖空调与风机协同控温——这座“植物工厂”让传统时令春菜突破季节限制。“每斤售价58元的芽苗菜专供高端市场,订单已排到2个月后。”湖北绿时代农业总经理谭海波介绍,通过将温差控制在±2℃、湿度波动不超过5%的精密管理,基地生产从季节性转变为全年不间断生产,亩均效益达传统种植模式的3倍。 田间地头的春耕图同样火热。在两河镇群丰村,清晨采收的鲜鱼腥草经过清洗分拣,搭乘冷链专车发往全国。“今年种植面积扩至10.3万亩,亩产稳定在5000至6000公斤。”村党总支书记石明成介绍,依托“云端市场+实体集散”双轮驱动,日发货量突破300吨。 在当阳市农业农村局的试验田里,“玉米—鱼腥草”“水稻—鱼腥草”等种植模式令人耳目一新。“通过错峰种植、立体套作,土地利用率提升40%,农民亩均增收5000元。”当阳市农业农村局特产推广中心蔬菜站站长郑继东算起生态账:鱼腥草根系分泌的抗菌物质可减少粮食作物病虫害,秸秆还田后又成为天然有机肥,形成“以草养粮、以粮促草”的绿色循环。 科技创新正重塑传统农业基因。在占地200亩的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对137个鱼腥草品种进行组培优选。“我们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建成全国首个鱼腥草基因库,抗病性品种‘楚香1号’已推广种植5万亩。”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新品种产量提高了20%。 走进湖北宜养生物科技产业园,鱼腥草的蜕变之旅令人惊叹:提取车间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将嫩叶转化为面膜精华;饮料灌装线上,鲜萃液与富硒泉水融合成功能饮品;食品加工区,辣条、酱菜等休闲食品飘出独特清香。“18项技术突破让鱼腥草综合利用率达98%。”企业负责人余涛举起一支牙膏介绍,“鱼腥草素制成口腔护理产品,附加值提升20倍。” 这棵“科技树”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2022年,当阳市政府牵线华中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组建鱼腥草产业研究院;2023年,首条全自动饮料生产线投产,当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2024年,投资11亿元的宜养年产10万吨鱼腥草深加工及食品饮品项目启动建设;2025年3月,第一条鱼腥草深加工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从田间到舌尖,从药用到妆品,我们正在绘制全产业链图谱。”余涛透露,企业正攻关鱼腥草纳米提取技术,研发抗病毒口服液等生物医药产品。 春风又绿长江岸,科技兴农正当时。从智能大棚里的“春芽萌动”到实验室中的“科技绽放”,当阳鱼腥草产业以创新为笔,正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草木传奇”。如今,当阳这座江汉平原上的农业强市,正朝着2025年建成全国最大鱼腥草集散中心的目标阔步前行,让中国味道香飘世界。
(记者张锴、通讯员方梓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