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艾尔顿,一个生在武昌,长在关山的八零后“武汉伢”。打记事起,就在这东湖水边抓虾摸鱼捞螃蟹,在老武昌县里翻山爬树打板栗,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光谷班子”。像这武汉三镇众多普通的武昌伢一样,生活环境没有那么的多姿多彩,没有汉口伢那么洋气外向,却受高校密布的文化熏陶,透着点书卷气。 小时候以读书为主要任务,活动区域常年半径都不超过十公里,而这个活动的区域正是“中国光谷”的发源之地。而在某年某个十字路口,为了梦想的艾尔顿,毅然决然地选择冲出自己的舒适圈,而离开故乡“大武汉”,南飞了数千公里,命运的齿轮至此开始了不一样的转动。网红鸡汤说,没看过这世界,谈什么世界观?其实这是网上骚人墨客的俏皮调侃。艾尔顿也在海外漂泊过不短的年头,在这期间,走过了几个大洲的二十多个城市,看过繁华,也看过落后;见过富有,也见过贫穷。算是浅浅阅读过这个世界一部分,却终究还是放不下对家乡的思念。于是乎,而立之年归了乡,且扎了根。 成长的路上,不论人在哪里,直观的记忆是否连续,艾尔顿对家乡的牵挂都不曾断线。这也算是见证了武汉,特别是“光谷”,这几十年的变迁吧。 鲁巷起点站48路加长公交车的记忆,现在只能在“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的东湖高新区志里查到了。从曾经双向两车道柏油路的珞瑜东路,从行道的高大法桐可以交叠遮挡夏日的烈阳,到片片白帆“扬帆启航”的光谷转盘,一直到流光溢彩“星河璀璨”的春晚分会场。东湖、南湖、汤逊湖、梁子湖,南望、喻家、马鞍山、狮子山,都留下过长长的足迹。“艾尔顿的碎碎念”是一扇窗,有了这窗,有了时间,我的故事,你有兴趣,咱们以后慢慢聊。
学生时代,艾尔顿就是网络冲浪爱好者,但不是技术流,是偏爱信息与文字的那种,网络信息化的几波主流的发展浪潮几乎都经历了。 热点新闻、时事评论、散文杂记等时效性文字传播的方式,经历了报刊杂志等纸媒的1.0版,门户网站、论坛等初代网络传播的2.0版,以及微博、头条号、公众号、短视频等全民自媒体形式的3.0版。当下随着ChatGPT、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火,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人们还未反应过来之时,就开启了人机共融的4.0版中深度智能新时代。 初入微博的那段时间,艾尔顿就曾反思过,博客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在这口水横飞的年代,还有谁会静心下来看你相对长篇的博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博与博客各自安好。在经历快餐信息文化冲击后,博客也没有式微;在经历了初期流量高增长后,微博也趋于有限活跃度的稳定。两者都低于我们的预期。正是这个时候,看穿了信息受众分类需求的张一鸣,带着“今日头条”横空出世了。 字节跳动的产品矩阵,正是从今日头条开始起步的。不看他们的官方定义,就从玩家身份来理解,“今日头条”实际上是一个兼具分布式门户网站与散客自媒体发布功能的信息融合平台,是一个兼具轻社交与流量增强双重属性的进阶版论坛。依仗着这些优势,在AI风口暴起之前,头条有效集聚了网络时代的碎片信息,打通了这些碎片信息与人们日常碎片时间之间的引流通路。在头条号里,有大小媒体官方号,有网络大小V,有艾尔顿这样的小散。大家可发深一度长文的文章,也可发快流转短文字的微头条。随着抖音、西瓜视频等产品矩阵的日益丰富且全平台嵌入与兼容,今日头条几乎以融合的姿态,吃掉了原有博客与微博的大量用户份额。随着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各种创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的不断涌现,用户体验越来越好,粘性自然快速增强。 艾尔顿也是后知后觉的在近几年才意识到这一点的。所以作为一名早期的博客玩家和后来的微博冲浪者,入局头条,时间线上,算是颇晚的了。 头条号的优势就是兼容并包,相比微信公众号的渠道品牌、内部流转的基本属性,可以说各有所长。而在平日繁忙的工作里,偶尔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聊一聊“大武汉”的发展,不失为一种乐趣。而以往,虽知心好友共鸣与互动更舒服,但这种以小圈子里以碎片化的信息为主,难以形成有传承的持续性思考。看到头条这么多一样爱祖国、爱家乡、爱体育、爱科技、爱八卦的条友,这也是艾尔顿近期决定启用以头条号为主阵地的全媒体平台的原因。 在这个平台,艾尔顿乐于用“转发”分享偶遇喜闻乐见的有意义或有趣的信息,也乐于用“微头条”跟大家讲讲家长里短,有时间则会写点小“文章”跟大家谈一谈深一度的话题。这个头条号,以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为主题,关注武汉时政要闻、发展战略、经济数据、历史文化,用文字的力量,桥接“大武汉”的粉丝,把艾尔顿对“大武汉”深沉的爱,写进这些只言片语的“碎碎念”里。
这是一位民间“大武汉”爱好者的自媒体开场白。这是一个不追求流量、不追求变现的头条号。大家的支持绝对是对艾尔顿最好的鼓励,当然也会是种好这块自留地最大的动力。也希望既然艾尔顿开了这个场,大家都来搭个白。 用几句话,说几个期待。 期待一,是对自己。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目的却应该是为了生活。对自己,艾尔顿的期待是,能在这个自媒体,和大家一起,终身写作,终身学习。用最朴素的叙事,记录生命中与这座城共处的时光,不论欢乐还是苦涩;用有思考的语言,与自己内心深度对话,深度和解;用有价值的写作,弥补日常思维的不足,用心沉淀形成“有用”的文字。 期待二,是对这座城市。一千三百万市民翘首以待的是,“大武汉”经济如何加速回到快车道?对这座城,艾尔顿的期待是,要锚定国家中部唯一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系统全面打好人才牌;坚持推进工业倍增,继续夯实工业硬实力;坚持改进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上台阶;坚持交通枢纽建设,闯出对外交流发展新特色。四者缺一不可。 期待三,是对我的国。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际局势波诡云涌,我们的祖国,应该继续保持充分的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对内,稳经济、扩内需,惠民生,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对外,应有合纵连横的智慧,稳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同时,筑牢底线思维,做好各种预案,不惧“惊涛骇浪”。咱们每个大国子民,要尽力做好兼济与独善,务必做到团结一心,相信我的国,会带我们一起逆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