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进一步加强教师引进工作,重点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 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推出的人才项目,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引进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人才引进工作。 ——加强“三高教师”(高学历学位、高职称和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工作。未来五年每年引进教师不低于60人,重点引进全国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博士、教授和具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成果的主持人等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专家及学科建设的紧缺人才,形成以优秀博士为主体的人才后备队伍。对在读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可提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关系,吸引高学历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 ——加强“技术型”教师的引进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从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科研一线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实践工作经历和技术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要求。 ——加强“柔性引进”工作。按照“不求所有,唯求所用”的原则,加强人才柔性引进,以楚天学者、隆中学者、学科建设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等五种形式,从省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和本校退休教师中聘请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指导或承担科研教学工作。到2015年,兼职教师(当量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提高到15%。 ——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引进工作。重点培育或引进10个左右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创新团队。依据我校目前重点建设学科,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研究团队、化工产品研究与开发团队、自动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团队、区域经济研究团队、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团队、基层政治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团队等。 4、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九个方面的制度。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严格把握教师条件,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新增教师原则上应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新办专业接收全日制硕士毕业生要从严控制。认真落实新教师的试用期制度。 ——创新教师聘用制度。逐步推行淡化身份、强化岗位、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转岗聘任、不予聘任和“以岗定薪”、“优绩优薪”的有效激励的用人机制。建立“校聘教授、副教授”制度,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校内教授、副教授岗位。建立教师退出制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师德师风差的教师、学生满意度低的教师等不符合高校教师岗位要求的教师应退出教师队伍。 ——建立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职责的不同,在教师岗位中设置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科研为主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 ——创新教师考核制度。修订《襄樊学院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实施办法》。赋予二级学院、重点学科或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更大的考核评价权。实施以学生评价为主、同行教师和专家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与高层次人才成长相适应的教学科研考核机制。对评价和考核优秀以及学生满意的教师定期予以公示,将评价和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职称评聘、利益分配挂钩,对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教授、博士述职制度,年度考核时,教授、博士在学校组织的大会或本学院教师大会上介绍自己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团队建设、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的履职情况。 ——完善教学名师、教学标兵、科研标兵的评选制度。每年评选一次教学标兵和教学名师,每两年评选一次科研标兵,培养和选拔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治学严谨、成果突出的教师楷模,推动学校教书育人水平及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立教师服务期制度。引进的人才,其服务期为8年及以上;培养的博士,其服务期为8年及以上,晋升教授职务的教师,其服务期为8年及以上;晋升副教授职务的教师,其服务期5年及以上;聘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享受特殊津贴的教师另约定服务期,保障“骨干层”教师的相对稳定。 ——建立学术假制度。根据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重大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可以按学期安排学术假。学术假期间,工资待遇按在职在岗教师对待。 ——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坚持兼职教师的准入条件,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襄樊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委托——代理模式”下的教师激励机制,发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导向作用,加大向关键岗位、优秀拔尖人才和优秀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倾斜的分配力度,营造一种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完善校内工资体系特别是特殊津贴制度,重奖在教学、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5、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支持。 ——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人翁作用。进一步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决策咨询作用以及教授治学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定期表彰奖励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坚持工资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帮助青年教师解决住房困难,使广大青年教师能够安居乐业。根据需要为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重大项目负责人建立工作室、配备助手或秘书,使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加大经费投入。以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才、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未来五年,学校每年将投入不少于750万元用于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预算如下)。加大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各学院也应多方筹集配套经费。 襄樊学院“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经费预算 ——抓好组织保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号工程”常抓不懈。学校人才强校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两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队伍建设校院两级责任制,学校和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把培养、引进和发挥教师作用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二级学院院长及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和工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