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荆楚雄风

山南东道楼(昭明台)到底长撒样!!!

[复制链接]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31:52 |
四. “山南东道楼”的“九灾十八难”
和它那台观与楼观的形建特色
方志载:唐代“山南东道楼”于南宋理宗瑞平二年(公元1235年)为蒙古兵攻占襄阳时所毁,“李阳冰碑芜没”。淳祐十年(公元1251年),在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兵复襄、樊两城,越三年正月元日,铭于岘”的同时,复构市楼。明末,张献忠攻陷襄阳时,市楼再遭焚毁。清·顺治年初(公元1644年),中都御史赵兆麟重建市楼。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81年),襄阳首道陈大文重修市楼。抗战初期(1938~1939年)日寇轮番轰炸襄阳时,市楼再度遭到焚毁,仅残留下平面呈马蹄形或倒U字型的“市楼城台”(参附图03)。
“山南东道楼”的台体与层楼,本属市楼统一肌体——中国传统建筑的“三大构成要素”即“屋顶、屋身、台基”嘛。不过,为方便现代国人对于传统景观建筑进一步的理解,笔者且将襄阳“山南东道楼”的肌体组合、分解为“台观”与“楼观”叙述之。

1939年之后,襄阳“山南东道楼”的“楼观”虽已荡然无存了,但是,其下平面呈马蹄形或倒U字型、堞高9米许的“台观”,仍然完整如初。——残存下来的“市楼台观”,与襄阳古城北大街民居、铺面相互依偎;“台观”跨街伫立、中有宽5米许的南北向拱券通道,畅通无阻的与北大街两厢铺面浑然一体。“台观”西北紧依积仓(街)巷子,“台观”东南近傍城隍庙(街)巷子的格局,依然如故。“台观”东侧,“山南东道楼”原有附属大跨院、及其可供游人登台上下的石级蹬道,一直保存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襄阳山南东道楼,即:历代襄阳人心目中的“襄阳钟鼓楼”、及其“一街两巷”典型布局特色的乡土市井文化情趣,依然存在;方志所载“台上主楼为歇山顶,楼高三层,主楼东西各有扶厝四间;台体向南左右伸出部分,东为鼓亭、西为钟亭”的、“山南东道楼”的特色建制与形制,业已口碑相传,深入襄民之心的令人魂牵梦萦了。
五十年代初,“襄樊市图书馆”在市楼城台上的东、西两厢,各建平房一栋为阅览图书所用。1973年初夏,皆因襄阳城内开展“深挖洞,广积粮”、掏、挖防空地道运动之故,市楼“台东崩塌一角。为了行人安全,经市革委(会)同意,(市楼台观)已经彻底拆除。“(见1983年襄阳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襄阳地区概况》)
考,中国各地保存迄今的钟、鼓之楼,其下台基多为方、矩之型;其上楼建多为两层、或重檐三滴水两层。如“最有名气”的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地处古城十字街干道轴线交会处,钟楼台基35.5米见方,高8.6米,四面设券洞呈十字相通,台上建方形重檐三滴水、攒尖式两层木构钟楼,是古西安城内最高大的公用建筑物。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位于钟楼西北侧,跨南北向丁字街口而建,鼓楼台基为矩形,面阔52.6米,高7.7米,设南北向宽6米的过街券洞,台上建七开间重檐三滴水、歇山式两层木构鼓楼(参附图01)。
而名为“山南东道楼”的“襄阳钟鼓楼”呢,不仅始建时间早于西安钟楼、鼓楼六百四十多年,且“山南东道楼”主楼比西安钟楼、鼓楼高出一层;所以,才会有“襄阳有座钟鼓楼,半截擩在天里头”的民谚生出。——此话绝非是空穴来风,用襄阳地方俗话所云:“是萝卜就有因(缨)”嘛!……若非“山南东道的襄阳钟鼓之楼”高耸入云壮观,岂有“半截擩在天里头”之说?!(详参附图02)
襄阳古城“山南东道楼”或“襄阳钟鼓楼”的特色建制与形制,为什么,其“台观”平面要呈马蹄形、倒U字型、或“圈椅型”空间、而向南敞开呢?为什么,其“楼观”要左右向南伸出、且南向左右伸出者低、居中背北者较高呢?(参附图02、03)——这就不得不提及“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特质、之于“中国建筑文化”或“中国传统生态建筑与环境文化”的、两条腿走路的“风水文化”和“园林文化”行为方式的共同影响了。……
简言之:“风水文化”即“风水建筑与环境生态文化”,“园林文化”即“园林建筑与环境生态文化”;它们是“中国建筑文化”思想体系与行为方式的“两大支柱产业”!“风水文化”行为方式所强调的、是“天人相应(的)合一”,“园林文化”行为方式所强调的、是“天人共荣(的)合一”,仅此而已。“天人相应”的行为方式,源于“身体宇宙,地为大母”的原始理念,演化为之于人居环境“四灵方位,聚气藏风”的基本要求。正所谓“大地是身体,住宅也是身体”嘛;于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便由初始阶段隐喻“母亲的怀抱”进而衍生出了“坐北朝南”的马蹄形、倒U字型或“圈椅型”空间的环境氛围。亦如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防御性空间”一样,是为中国古代人“理想(居住)的风水环境”了(参附图04)。
“风水文化”始于仰韶、成于商周、盛于两汉。唐、宋时期,“风水环境要求的生态思想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并同时建立起了系统的“风水建筑与环境行为文化理论”。对于中国式的“心情舒畅的”城市规划和房屋建筑活动,产生了支配的性历史作用;使伟大的中国建筑与环境文化,成为了合而不同的人类文化宝库之中的一大奇葩!
中国古代人的“风水生态环境”,有着“自然造化”与“人工生态”的两大构成模式。不管现代国人愿不愿意,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原始依据的所谓三合院、四合院形制规范,能够在中国城乡沿袭至今,对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均有过较大历史影响,就是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风水思想“顽固不化”的表现结果!“风水理论”还是中国历代文人和士大夫阶层所必修的“应知应会课程”,后被收录进了《四库全书》。
与襄阳古城“山南东道楼”建制与形制坐北朝南、呈马蹄形或“圈椅型”环境气势相雷同的、还有北京故宫紫禁城的“午门”或“五凤楼”雄姿(参附图05);它们都属于同一种、最典型的“风水制式”或“人工风水环境”的特色展示。只不过,北京故宫“午门”或“五凤楼”、比襄阳“山南东道楼”的始建年代,要晚五百四十多年罢了。
中国古代人的风水思想、风水意识、风水环境与风水理论……,起始于对自然环境的依附选择、和生态平衡与生存发展原生理念的文化创造,进而让中国人居环境的城市、乡村、及至家居形势,派生出了许多美妙的传说、隐喻、和寄无限希望于美好的未来。除此而外,作为襄阳过街楼洞的“山南东道楼”,尚有地方民俗之所谓“锁匙头式”建构的绘形表现——隐喻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荆楚门户”和“荆襄锁钥”之意。作为襄阳市楼的“山南东道钟、鼓之楼”,在华夏各地的此类建筑当中,便自然是“风景这边独好”了。
五. 襄阳名胜景观“山南东道楼”
复构的环境意义及其它


“名胜景观”的复构,是指典型的、最有历史影响或最具乡土特色、人文价值与纪念意义的“地方传统文化环境景观”的再现;使之能够合理的充当振兴民族文化、张显地方特色、量化时代精神的鲜活教材,为促进“以教育下一代”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共在。进而,升华城市环境之于社会、经济、政治、乃至生态效益的敲门砖作用。——与武昌黄鹤楼齐名的、襄阳古城“山南东道楼”的复构(还应当包括“襄阳北大街传统乡土市井文化环境景观”的重点与有效保护在内),便属于此类行动了。


勿论“山南东道楼”类古代建筑的建制与形制有何不同,除了囿于“封建等级制度”观念规定:不允许采用皇家或寺庙专用的、四平八稳的“庑殿”式样、和必须遵从“以复杂为美”的传统审美情趣的基本原则、多采用富于变化的“勾连搭”式歇山屋顶、攒尖屋顶等形式之外,它们还应当有以下的三个共同特点:

①. 此类古代建筑的营建位置,都雄踞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或显要位置,是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焦点和制高点,多备“耸镇中央俯雉城”之势;
②. 此类代古建筑,都有美轮美奂的建构形象,多为单色或彩色琉璃屋盖,并必备“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斗拱、脊饰、飞檐、翘角,……在蓝天衬托之下,显现出各自屋顶形式“复杂而又十分优美”的天际(轮廓)线来;
③. 此类古代建筑,都具有为市民提供登高赏景远眺、或兼以学术交流、文化活动的综合功能。正所谓;极目苍茫、超尘脱俗,登临琼楼、觅诗寻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怀四时、审时度势。……不同程度的起到了:组织感情、唤起感情、表现感情、净化感情,和陶冶社会公德情操、完美游者素质修养的环境作用(参附图01、06)。
历史上的“山南东道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除了县志、府志上的文字记载和一些略图之外,还有宋·陈琪关于“山南东道楼”的记述可鉴。陈琪写道:斯楼“虚而明,高而安。心舒目朗,周览无碍。其西为楚山蜿蜒,扶舆而环翠屏;旁出数峰,苍然秀色,远与天际,浮以清江,飘以白云。纤农去来,瞬息万态。其南则鹿门、岘首,肩随踵接,横览几席。若将俯而有之,几樵夫牧儿步上下山,皆可指数于烟霞杳霭之中。近而里閈楼观,万瓦如鳞。方春,草木摇扬杂以丹碧,市城雉堞回环,璀璨凿凿照人”等等;足见其“耸镇中央俯雉城”而“半截擩在天里头”的不凡气势。当然,复构“名胜景观”,也不是要“把曾有过的一切都恢复起来”;更不是去扑风捉影、或舞台布景式的鱼目混珠,搞一些名不副实、粗制滥造、大兴“复古之风”的盲目行动。须知,中国人的“景观建筑”、“名胜景观”或“风景名胜”,是人与自然“生态共荣”谐和有情的文化产物;也是中国风水和园林建筑与环境文化“人化自然,物化精神”的美好初衷。或许,中国人传统的“景观建筑”都必然地要拓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乃至“社会生存与生活方式”局限性的时代烙印,却也终究算得上是民族文明进步与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丰碑(恕不多赘)。
六. 重建“襄阳市楼”(山南东道楼)
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81年),由襄阳守道陈大文“正名”和重修的、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南东道楼”(即“襄阳钟鼓楼”),其“楼观”毁于1938年间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其“台观”拆除于“文化大革命”的1973年初夏。十八年后的公元1991年仲夏,一为迎接1993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会议”在襄阳召开,二为实现1995年“再造一个襄樊市”、和2000年襄樊市能够“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张目——依照“襄樊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20)”,于原址“重建襄阳昭明台(山南东道楼或鼓楼)”的文件精神,作为“重建方案特邀设计人”之一的笔者,本着上述之于“山南东道钟、鼓之楼”的详情理解(勿管地方长官将它定以何名),于1991年6月23日前积极完成了“复构(建筑)方案”及其环境设计整套图纸;意在应邀出席6月28日“公开征集重建方案”的“动员会议”上,将所做方案设计蓝图一并呈报展示,作以抛砖引玉而用(参附图07、08、09、10、12、13)。
会议上,笔者还将自拟“重建襄阳钟鼓楼(山南东道楼)”复构设计、自以为是的要点推荐如下:
①.尊重历史文字记载,尊重地方环境文脉,尊重襄阳人之于“钟鼓楼景观形象”和乡土市井文化的传统喜爱,完美襄阳“市楼”传统建构形象“个性与特色并重”的景观效果,成襄阳山南东道楼“未来古迹”的生态文化环境创造之实;
②.借鉴1977年武昌蛇山矶黄鹤楼重建设计“源于古代,优于古代”复构方针的成功经验,为“襄阳有座钟鼓楼,半截擩在天里头”的乡土历史民谚张目。
历史上累圮累建的最后一座黄鹤楼,成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一场大火,比历史上累圮累建的最后一座“山南东道楼”晚建七十七年,早毁五十四年。1927年春,毛泽东同志写作《菩萨蛮·登黄鹤楼》名词时所登之楼,实为光绪三十三年(1917年)在黄鹤楼遗址东北隅增建的“奥略楼”。因为,奥略楼恍似同治年代的黄鹤楼型,三镇百姓习以“黄鹤楼”相称。——笔者儿时生长于楼近,故而悉知其观其事。1985年5月竣工落成的“新黄鹤楼”,才是“以清同治楼为雏型”、拔高型体(外观增加两层)、加大体量(扩大占地面积)、“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景观产物(参附图11)。连新黄鹤楼复构设计的总建筑师自己也承认:“由于新楼的形象保存了清代黄鹤楼的主要特征,从远观效果来看,‘四望如一、层层飞檐’、‘下隆上锐、其状如笋’,的确和清楼十分相象。因此,对于熟悉清楼的本地群众来说,不啻是‘似曾相识鹤归来’,是很受欢迎的”了。(见1986年“建筑学报”第8期《论黄鹤楼形象的再创造》一文)

关于一些有纪念性意义的地方名楼“失而复得”的重建设计问题,1977年湖北省委领导确定新黄鹤楼要“源于古代,优于古代”的复构设计原则,可资借鉴。怎么个“优于”之法?笔者认为:除了新楼的使用功能要“立足现代,取向未来”之外,说白了,那便是要在屋顶设计方面,依照清楼(乾隆“山南东道楼”)为蓝本、而又有所突破的拔高形象、更臻完美的问题。——国外建筑界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说:传统的“中国建筑就是一种屋顶(设计)的艺术”。这话虽不算全面,却也切中要害的道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1991年6月28日,笔者在应邀出席“公开征集(山南东道楼)重建方案”动员会议上,所展示的新“山南东道楼”方案设计图,便自认为是“在传统建筑屋顶设计方面有所突破”的新例证(参附图08、09、10、13、14);因为,它既是中国传统“味道的”又是独一无二的。为上述观点和业务本位,笔者曾以《去脉来龙话屋顶》一文见诸于1995年《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第3期,图说“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艺术的美学思想与人文内涵”以叙本源。是如,以清·同治黄鹤楼为蓝本而重建的武昌“新黄鹤楼”屋顶、北京紫禁城角楼组合式屋顶建构的传统形体等等,便称得上是例证中国建筑“以复杂为美”的典型了(详参附图01、05、06)。
1991年6月中旬,笔者奉命完成并提交给有关方面的“山南东道楼(襄阳钟鼓楼)复构建筑方案及其环境设计”的相关图纸,着意体现“强化地方传统环境景观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再现荆楚名楼乡土特色的历史风彩,取向未来”的设计宗旨,并“复构未来古迹”的实施目标。笔者复构设计方案”忠实于原有台观的形意创造”,满足了襄阳人之于襄阳钟鼓楼“台观与楼观”的传统喜爱;适可而止的夸张与扩大台观形体,中空台体(包括地下层合四楼层使用面积)、连同“尊重方志记载与1973年初夏附台观传统民居、铺面实况的复原(复构)”设计面积,以为商服劝业之场而“古为今用”(详见附图12、13、14);因借武昌重建黄鹤楼“源于古代,优于古代”的成功经验,行“拔高屋顶形象档次”的新“山南东道楼钟、鼓之楼”楼观之实。故此,笔者将主楼屋顶作了“既符合方志记载,又优于方志记载”的、“十字脊迭落组合式歇山屋顶”新的造型处理,使新楼的“中国式屋顶盖”不落俗套,落落大方、独一无二!主楼“屋身”的外观形象,向方志记载的三层靠拢。
楼层明三、暗四、计七层楼,以为旅游观光和“襄阳,两千八百年大事纪陈列馆”之用。(参附图13)总要不负昔日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天之要领,襄阳实握之”论断之英明!于是,笔者欣然命笔于1991年6月28日、所绘襄阳钟鼓楼(山南东道楼)复构建筑方案鸟瞰图的“送审图纸”之上,歌曰:
两千八百岁悠悠,终成要领复市楼;
奇观再现初冬霭,半截仍在天里头!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32:43 |
七. “建在襄阳(新)昭明台上的
(新的)山南东道楼”的反思
想不到,作为主办单位的“襄樊市文物局”并市府分管领导,却将“远寺里的和尚好念经”的陈规陋习作为了“复构襄阳市楼的原则精神”——提前两天,已于1991年6月26日与省城×大设计院签订“设计任务委托书”私下成交了。主办单位为了走走过场或掩人耳目,还煞有介事的于8月9日召开了一次“参选方案评审会议”,将“公开征集”到的三套图纸作以“冷处理”(还有一套参选方案图纸,竟然被主持人说是“找不到了”而未能展示);会议还邀请了、只能拿出“方案草图”的省城×大设计院参加评审会议,“担纲主审”,信口雌黄。最后,由襄樊市参加会议的×副市长宣布“终审”决定:“综合几套参选方案设计图纸的优点、长处,决定委托省×院进行施工设计。谢谢各位。”终于轻描淡写的、把襄阳钟鼓楼(山南东道楼)的重建或复构任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首长工程”。笔者兴灭继绝、辛辛苦苦的“抛砖引玉”之举,倒成为的“抛×引砖”了。……
“评审会议”之后,笔者立马以“襄樊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的名义,从传统纪念性建筑“文化景观“复构的专业角度出发,上书襄樊市“四大家”相关领导:
①.重声“山南东道楼”或“襄阳钟鼓楼”复构,应当不脱离“历史沿革、乡土文脉、传统景观、名楼文采、民俗风情、环境意识、城市设计、(行)‘未来古迹’创造之实”的36字基要!之于“山南东道楼”也好、之于“襄阳钟鼓楼”也好、之于“建在(新)昭明台上的(新)山南东道楼”也好,“36字”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着意体现之。
②.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审美肌理,可概之以“势与意,形与理,情与境,景与道”四说,其与新“市楼”形象“源于古代,优于古代”设计原则的行为方式同在。
③. 据理否定了省城×设计院8月9日在“参选方案评审会议”上展示“方案草图”与宣讲观点,即:诋毁“襄阳钟鼓楼”的原始建制形制特色,要北移楼位、降低层数、庑殿造型楼顶、方正台体、四面不靠,完全脱离原楼与北大街“一街两巷”水乳交融的、传统乡土市井文化典型的环境气氛,让新楼阻断北街、成了“泰山石敢挡”的“孤家寡人”的等等“设计方略”。并严正指出:省×设计院覆灭襄阳北大街环境景况,彻底毁灭襄阳北大街一千两百多年来的“襄阳有座钟鼓楼,半截擩在天里头”的美好、壮观形象,拆除钟鼓楼左近传统街区,为开发商“大举开发北街”的破坏行动“冲锋陷阵”,用反传统文化环境景观的所谓“新思路”、将一座安全岛似的、不伦不类的什么“新昭明台上建新山南东道楼”的“混血儿”,强加给襄阳古城和襄阳民众的种种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笔者在“上书”中谏议襄樊市“四大家”和有关方面责任领导:权衡利弊、审慎定夺,决不能为后世留下新的遗憾。设若:“市楼钟鼓失芳魂,父母冷却桑梓心”,而“难得糊涂学板桥”的话,便“从此耻为襄阳人”了!
然而,笔者的“胳膊肘(终究)拧不过大腿”,为省城这家设计院所悉知的、“不啻是‘似曾相识鹤归来’,是很受欢迎的”、武昌“新黄鹤楼的复构路子”截然不同的是:摆在襄阳古城民众面前的“新山南东道楼”,不仅是一位地道的“天外来客”,而且,还是由省城这家设计院一手操办的“新楼与襄阳北街的环境设计”呢。为了进一步给开发商家争得“大一些、再大一些”的营业面积,竟然把“新山南东道楼”南路口主视向的开敞视廊行以阻塞。——这家设计院可以不受“襄樊市城市规划”半点儿约束的、把襄阳十字街北向留存完好的北大街传统街区、“大拆大建”得非驴非马了。
与“的确和清楼(同治·黄鹤楼)十分相象”、“是很受欢迎的”武昌新黄鹤楼落成效果刚好相反:襄阳古城新落成的山南东道楼,亦“的确与清“乾隆·山南东道楼”的原形、相去了十万八千里”了。“对于熟悉清楼的本地群众来说”,亦“是很不受欢迎的”了!(详参附图15、16)
美国建筑大师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够说出:这座城市里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沙里宁这番话对于襄阳或襄樊市当今居民说来,便显得有些“冤枉”了——不是么?以所谓“荆楚四大名楼”的名义、被贴上“山南东道楼”的标签、终于1993年10月落成,硬性地、将那没有方向感的所谓新“昭明台”、塞给古城民众了,“存在便是合理”的取代了、古城民众记忆中的“唐·山南东道”的“钟、鼓之楼”的环境地位。难道说,这就是襄阳古城或襄樊市的现代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了么?!
不仅如此,上述由省城请来的×大设计院、还在它自己的“新山南东道楼”南向正前方(北大街南端)近市中心十字街口的瓶颈位置处理问题上,不仅没有“一定综合”笔者送审方案 “减肥西侧原有鼓楼商场近楼位的建筑体量、确保市楼主位向的视廊通敞,允许鼓商投资市楼复建,将市楼台体中空的四层面积、十倍于其减肥面积还给鼓商而互惠互利”等表述的“建议的优点、长处,进行设计”,而是:①为了本院承揽更多些的设计业务,越俎代庖地、非要给“鼓楼商场”进行门脸装修设计,乘机将商场向“北大街”街中心东扩5米又增加楼层,使“鼓楼商场”成为了北大街南入口的“巨灵神”;②为了进一步承揽更多的设计业务,打着“为襄樊市吸引投资”的旗号,将北大街南端瓶颈口位东侧、城市规划原本留作“襄阳十字街大型停车场”的用地,挪为“房地产开发”,并“精心设计”了一座比西对“鼓楼商场”体量更加庞大的商业大楼。——迫使鼓楼商场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以两倍于“开发的总造价”从“皮包公司”手中购进新楼,负载经营。……
③自此,这家“大设计院:像刀斧手似的把“历史文化名城”襄阳的北大街“砍下了头颅”——让一座不知所云、没有方向性的交通安全岛似的“天外来客”,横行霸道的将北大街南端出口给严严实实的堵死了。——这座“胁肩谄笑、缩头傻脑”、类“庑殿顶”式的所谓“新昭明台”,连同“鼓商集团”矗立于北大街南端、东西两厢的、“太行、王屋二山”似的高大楼房,便把一条繁荣千载的襄阳古城“传统商业步行一条街”,给堵进了死胡同。而那座全然丧失、昔日“山南东道楼”之所谓“虚而明、高而安,心舒目朗、周览无碍”落落大方雄浑气势的、龟缩在两尊商业巨无霸大楼之间的“新山南东道楼”呢,则活像一个“小鳖三儿”样的惶惶不可终日了(详见附图16现状)。
八. 写在“最后的遗憾”
如是之襄阳古城“建在襄阳(新)昭明台上的(新)山南东道楼”之观,新“襄阳北大街”南市口之观,乃至“大拆大建(大劫大难)”之后的“襄阳北大街(非传统的)新的街区”、让襄阳民众无不为之汗颜了。亦如笔者汗颜之余,在1993年5月31日说道“关于襄阳古城环境保护与建设、改造问题”、再次上书市府决策领导时,顺便谈及新“昭明台”事宜(台上层楼也名之谓“山南东道楼”了),以顺口溜形式呈词云:
①.“远看难辨名景,近赏不成佳境;纯属指鹿为马,敢欺襄阳无人。”
②.“景台左右障高楼,视廊阻塞点子馊;千百年来名胜地,春蚓秋蛇竞自由。名城襄樊名安在?无非一堆新砖头!都说街亭马谡过,蜀人何敢笑武侯?”
………………
岂止如此?襄阳“昭明台”之无中生有的地方命名,也算是地方典型的“错打错处来”的、命名陋俗中的“典型”了。……
归于本文正题感而慨之:但凡“首长工程”,大多“栽在建筑师之手”!中国的建筑师,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不断精华自己的生态美学环境意识,二要坚持“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职业道德准绳。——中国建筑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必须”确保建筑物“不倒不塌”的物质属性,还要担纲民族振兴、文化独立、“致力于环境历史新创造”的文化属性或“人”性!中国的建筑师,首先应当是史学家、美学家、诗人和画家,然后才是“建筑之师”;否则,所谓的“中国建筑师”便混同于投机商人或“汉奸”了。
正视襄阳古城“新市楼”视觉污染、劳民丧财的“建设性破坏”现实,接受襄阳古城北大街大拆大建而“彻底消灭,彻底舒服”的“破坏性建设”的教训!正确城建规范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健全城市规划立法的长效机制,坚守岗位“文、行、忠、信”德操!虽然,正确意见一时间“很不讨人喜欢”,却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检验”,对得起各自的“岗位工资”,也对得起“物化天宝,地灵人杰”的一方热土。
惜乎,笔者曾以《建筑的悲剧》命题为文,发稿于1988年9月8日“中国市容报”,似已确指上述类此“纰漏之事”之种种。——仰或,人微言轻,“种瓜无瓜、种豆无豆”者何怪之有?惜乎,惜乎哉!——或有之于特色城市规、建之环境景观的“胡说八道、乱侃”之嫌,敬望行家与地方政要教旨!
1991年10月初稿,1997年11月整理于襄阳新城湾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33:03 |
七. “建在襄阳(新)昭明台上的
(新的)山南东道楼”的反思
想不到,作为主办单位的“襄樊市文物局”并市府分管领导,却将“远寺里的和尚好念经”的陈规陋习作为了“复构襄阳市楼的原则精神”——提前两天,已于1991年6月26日与省城×大设计院签订“设计任务委托书”私下成交了。主办单位为了走走过场或掩人耳目,还煞有介事的于8月9日召开了一次“参选方案评审会议”,将“公开征集”到的三套图纸作以“冷处理”(还有一套参选方案图纸,竟然被主持人说是“找不到了”而未能展示);会议还邀请了、只能拿出“方案草图”的省城×大设计院参加评审会议,“担纲主审”,信口雌黄。最后,由襄樊市参加会议的×副市长宣布“终审”决定:“综合几套参选方案设计图纸的优点、长处,决定委托省×院进行施工设计。谢谢各位。”终于轻描淡写的、把襄阳钟鼓楼(山南东道楼)的重建或复构任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首长工程”。笔者兴灭继绝、辛辛苦苦的“抛砖引玉”之举,倒成为的“抛×引砖”了。……
“评审会议”之后,笔者立马以“襄樊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的名义,从传统纪念性建筑“文化景观“复构的专业角度出发,上书襄樊市“四大家”相关领导:
①.重声“山南东道楼”或“襄阳钟鼓楼”复构,应当不脱离“历史沿革、乡土文脉、传统景观、名楼文采、民俗风情、环境意识、城市设计、(行)‘未来古迹’创造之实”的36字基要!之于“山南东道楼”也好、之于“襄阳钟鼓楼”也好、之于“建在(新)昭明台上的(新)山南东道楼”也好,“36字”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着意体现之。
②.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审美肌理,可概之以“势与意,形与理,情与境,景与道”四说,其与新“市楼”形象“源于古代,优于古代”设计原则的行为方式同在。
③. 据理否定了省城×设计院8月9日在“参选方案评审会议”上展示“方案草图”与宣讲观点,即:诋毁“襄阳钟鼓楼”的原始建制形制特色,要北移楼位、降低层数、庑殿造型楼顶、方正台体、四面不靠,完全脱离原楼与北大街“一街两巷”水乳交融的、传统乡土市井文化典型的环境气氛,让新楼阻断北街、成了“泰山石敢挡”的“孤家寡人”的等等“设计方略”。并严正指出:省×设计院覆灭襄阳北大街环境景况,彻底毁灭襄阳北大街一千两百多年来的“襄阳有座钟鼓楼,半截擩在天里头”的美好、壮观形象,拆除钟鼓楼左近传统街区,为开发商“大举开发北街”的破坏行动“冲锋陷阵”,用反传统文化环境景观的所谓“新思路”、将一座安全岛似的、不伦不类的什么“新昭明台上建新山南东道楼”的“混血儿”,强加给襄阳古城和襄阳民众的种种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笔者在“上书”中谏议襄樊市“四大家”和有关方面责任领导:权衡利弊、审慎定夺,决不能为后世留下新的遗憾。设若:“市楼钟鼓失芳魂,父母冷却桑梓心”,而“难得糊涂学板桥”的话,便“从此耻为襄阳人”了!
然而,笔者的“胳膊肘(终究)拧不过大腿”,为省城这家设计院所悉知的、“不啻是‘似曾相识鹤归来’,是很受欢迎的”、武昌“新黄鹤楼的复构路子”截然不同的是:摆在襄阳古城民众面前的“新山南东道楼”,不仅是一位地道的“天外来客”,而且,还是由省城这家设计院一手操办的“新楼与襄阳北街的环境设计”呢。为了进一步给开发商家争得“大一些、再大一些”的营业面积,竟然把“新山南东道楼”南路口主视向的开敞视廊行以阻塞。——这家设计院可以不受“襄樊市城市规划”半点儿约束的、把襄阳十字街北向留存完好的北大街传统街区、“大拆大建”得非驴非马了。
与“的确和清楼(同治·黄鹤楼)十分相象”、“是很受欢迎的”武昌新黄鹤楼落成效果刚好相反:襄阳古城新落成的山南东道楼,亦“的确与清“乾隆·山南东道楼”的原形、相去了十万八千里”了。“对于熟悉清楼的本地群众来说”,亦“是很不受欢迎的”了!(详参附图15、16)
美国建筑大师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够说出:这座城市里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沙里宁这番话对于襄阳或襄樊市当今居民说来,便显得有些“冤枉”了——不是么?以所谓“荆楚四大名楼”的名义、被贴上“山南东道楼”的标签、终于1993年10月落成,硬性地、将那没有方向感的所谓新“昭明台”、塞给古城民众了,“存在便是合理”的取代了、古城民众记忆中的“唐·山南东道”的“钟、鼓之楼”的环境地位。难道说,这就是襄阳古城或襄樊市的现代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了么?!
不仅如此,上述由省城请来的×大设计院、还在它自己的“新山南东道楼”南向正前方(北大街南端)近市中心十字街口的瓶颈位置处理问题上,不仅没有“一定综合”笔者送审方案 “减肥西侧原有鼓楼商场近楼位的建筑体量、确保市楼主位向的视廊通敞,允许鼓商投资市楼复建,将市楼台体中空的四层面积、十倍于其减肥面积还给鼓商而互惠互利”等表述的“建议的优点、长处,进行设计”,而是:①为了本院承揽更多些的设计业务,越俎代庖地、非要给“鼓楼商场”进行门脸装修设计,乘机将商场向“北大街”街中心东扩5米又增加楼层,使“鼓楼商场”成为了北大街南入口的“巨灵神”;②为了进一步承揽更多的设计业务,打着“为襄樊市吸引投资”的旗号,将北大街南端瓶颈口位东侧、城市规划原本留作“襄阳十字街大型停车场”的用地,挪为“房地产开发”,并“精心设计”了一座比西对“鼓楼商场”体量更加庞大的商业大楼。——迫使鼓楼商场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以两倍于“开发的总造价”从“皮包公司”手中购进新楼,负载经营。……
③自此,这家“大设计院:像刀斧手似的把“历史文化名城”襄阳的北大街“砍下了头颅”——让一座不知所云、没有方向性的交通安全岛似的“天外来客”,横行霸道的将北大街南端出口给严严实实的堵死了。——这座“胁肩谄笑、缩头傻脑”、类“庑殿顶”式的所谓“新昭明台”,连同“鼓商集团”矗立于北大街南端、东西两厢的、“太行、王屋二山”似的高大楼房,便把一条繁荣千载的襄阳古城“传统商业步行一条街”,给堵进了死胡同。而那座全然丧失、昔日“山南东道楼”之所谓“虚而明、高而安,心舒目朗、周览无碍”落落大方雄浑气势的、龟缩在两尊商业巨无霸大楼之间的“新山南东道楼”呢,则活像一个“小鳖三儿”样的惶惶不可终日了(详见附图16现状)。
八. 写在“最后的遗憾”
如是之襄阳古城“建在襄阳(新)昭明台上的(新)山南东道楼”之观,新“襄阳北大街”南市口之观,乃至“大拆大建(大劫大难)”之后的“襄阳北大街(非传统的)新的街区”、让襄阳民众无不为之汗颜了。亦如笔者汗颜之余,在1993年5月31日说道“关于襄阳古城环境保护与建设、改造问题”、再次上书市府决策领导时,顺便谈及新“昭明台”事宜(台上层楼也名之谓“山南东道楼”了),以顺口溜形式呈词云:
①.“远看难辨名景,近赏不成佳境;纯属指鹿为马,敢欺襄阳无人。”
②.“景台左右障高楼,视廊阻塞点子馊;千百年来名胜地,春蚓秋蛇竞自由。名城襄樊名安在?无非一堆新砖头!都说街亭马谡过,蜀人何敢笑武侯?”
………………
岂止如此?襄阳“昭明台”之无中生有的地方命名,也算是地方典型的“错打错处来”的、命名陋俗中的“典型”了。……
归于本文正题感而慨之:但凡“首长工程”,大多“栽在建筑师之手”!中国的建筑师,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不断精华自己的生态美学环境意识,二要坚持“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职业道德准绳。——中国建筑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必须”确保建筑物“不倒不塌”的物质属性,还要担纲民族振兴、文化独立、“致力于环境历史新创造”的文化属性或“人”性!中国的建筑师,首先应当是史学家、美学家、诗人和画家,然后才是“建筑之师”;否则,所谓的“中国建筑师”便混同于投机商人或“汉奸”了。
正视襄阳古城“新市楼”视觉污染、劳民丧财的“建设性破坏”现实,接受襄阳古城北大街大拆大建而“彻底消灭,彻底舒服”的“破坏性建设”的教训!正确城建规范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健全城市规划立法的长效机制,坚守岗位“文、行、忠、信”德操!虽然,正确意见一时间“很不讨人喜欢”,却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检验”,对得起各自的“岗位工资”,也对得起“物化天宝,地灵人杰”的一方热土。
惜乎,笔者曾以《建筑的悲剧》命题为文,发稿于1988年9月8日“中国市容报”,似已确指上述类此“纰漏之事”之种种。——仰或,人微言轻,“种瓜无瓜、种豆无豆”者何怪之有?惜乎,惜乎哉!——或有之于特色城市规、建之环境景观的“胡说八道、乱侃”之嫌,敬望行家与地方政要教旨!
1991年10月初稿,1997年11月整理于襄阳新城湾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35:01 |
襄阳古城新城塆(古)“八大景点”诗话


其一:《荆州古治》

荆州古治襄阳城,掐头去尾刘景升;热情皇叔题四款,的卢一跃三国分。

【注】相传,刘备客荆州牧刘表于襄阳时,表视备为手为足,信用至诚。遂将由江夏新近获得的“的卢”宝马,赠予刘备;刘备亦欣然命笔,为襄阳古城刚刚修葺一新的“荆州大街”北城门楼、题以“荆州古治”四字额,张扬景升之志以谢刘表。后,刘备终因迫于刘表内亲蔡氏的暗算,不辞而别,“马跃檀溪”,入蜀称帝,“三分天下”。
其二:《拱宸门》

故垒惊涛大北门,城堤巍峨景色新;九省通衢天之要,水旱码头襄阳城。

【注】“拱宸门”城头敌楼虽已荡然无存,但其城门券洞、瓮城与城堤之外的石矶码头基本完好,城、堤一统,相得益彰;涛声依旧,巍峨壮观。——今人至此,对于昔日唐太宗李世民之所谓“天之要领,襄阳实扼之”的评介,对古代襄阳城“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的商埠盛况,及至对于古称谓“铁打的襄阳城”的理解,可有“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之慨叹了吧?!
其三:《震华门》

四四方方一座城,惟独长门向东伸;水陆要塞襄江口,以一当十定乾坤。

传说古有黄金女,高挑义旗守襄京;“猪吃白米人吃糠”,计退围城十万兵。
【注】襄阳古城,代为兵家“逐鹿中原的争战要地”。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闯拥兵襄阳,自立为王,国号大顺,将襄阳城更名为“襄京”。又,震华门东外,地域开阔,代为“校场”与用兵所在。于是,此位城门券洞进身特长,故俗称“震华门”为“长门”。不仅如此,且其瓮城空间特大,利于冷兵器时代的出战和收兵。(附图五)
相传,清·嘉庆元至十年间(公元1796-1805年),襄东女杰王聪儿率“白莲教”义军力克襄阳古城,开仓赈济灾民。后遭清廷大军围击,困城年久。在近乎“弹尽粮绝”之时,有智者献上一计,即:觅得猪仔一口,以城中仅存白米将其喂饱,由“长门”城头坠下。……清兵食其肉而剖其腹时,白米闪现;遂疑“城中依就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而视王聪儿守襄阳年余之举为“拖跨朝廷主力大军”之计,甚悔之。……王聪儿待清军主力拔寨退却之际,星夜率众杀出重围,辗转西去。——这便是:被襄人传为“金黄小姐困襄阳,猪吃白米人吃糠;猪吃白米刀尖死,人吃糟糠活世上”的传说之由来。
其四:《孟亭》

襄阳东廒浩然亭,水如明镜照诗心;虽有盛唐“明经”路,不合时宜终未成。


后效庞公鹿门去,但怀相思故园情;神州千年颂“春晓”,咏物奇才绝古今。

【注】孟浩然(689-740)襄阳城南人氏,一生落拓却名重当世。是唐代开风气之先的大诗人。“明经”路,乃未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仕途之路。襄阳“孟亭”,始建于晚唐。清·乾隆四十七年,襄阳守道陈大文重修“孟亭”于镜湖佐近。后为“中山公园”主景之一。
其五:《闻喜亭》
襄阳沉碑、发碑事,终为骚人言物志;一朝心悟得警句,便是信口吟来时。
设亭可停,流芳百世;雍州才子多,莫笑古人痴!
【注】“雍州”为襄阳古称。“闻喜亭”始建于中唐,原址位于城南三里;亭畔存有宋·欧阳修“闻喜亭和韩钦圣学士韵”的诗碑一筒。欧阳修在诗碑中,对西晋襄阳太守杜元凯曾刻石碑两块、分别沉于岘首山和汉皋山(万山)的江流之中、所写的“百年之后,何知不有深谷为陵者乎?”的诗句一事,予以嘲笑——欧阳修写道:“可笑沉碑忧岸谷,谁能把酒对江山……”。不想,欧阳修为之大发诗性的“闻喜亭”,后遭废弃。欧阳诗碑亦被填埋于荒郊野外。多年之后,襄人无意间发掘得欧阳诗碑,遂重立“闻喜亭”于城北镜湖岸边。倘若杜元凯有知,岂不为此而倍感理得乎!?
其六:《鹿门书院》
“唯楚有才”古今闻,画栋雕梁宅院深;伏龙、凤雏个中出,镜湖萦绕读书声。
【注】“鹿门书院”的前身,为刘表所创办的“学业堂”。因初置襄阳城南,又名“荆南书院”。史称,汉献帝初平三年,13岁的诸葛亮随其叔父避难襄阳,就读于“学业堂”,与时年15岁的庞统同窗。后年,“学业堂”迁址城北新城塆内,更名为“鹿门书院”,与镜湖为伴了。据说,书院内时悬“御赐金匾”一块,上书“唯楚有才”四个大字。
其七:《韶兴桥》
韶华家道国道兴,文韬武略起鹿门;诗书铺就成才路,庞统、诸葛为先行。
时读市楼阳冰碑,常下校场拳脚伸;敢为状元虹桥渡,荆襄人杰地亦灵!
【注】“韶兴”二字,或寓学子以桥名为鉴,张扬“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情趣;或为称道《镜湖映翠》春光明媚、秀色可餐以为之是。……
“市楼”,即位于襄阳古城中央的“山南东道楼”,俗称“钟鼓楼”;“阳冰碑”,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堂叔李阳冰为“山南东道楼”所写的题额书碑——以记荆襄道署时领16州(大抵包括今之鄂、豫、川、陕78个多县市)之盛况的空前;古“校场”在襄阳城东,与“鹿门书院”一郭之隔。“韶兴桥”与“鹿门书院”近邻,为莘莘学子每日上、下学堂的必由之路。(见附图三、五)
其八:《鱼跃埠》
“二十四孝”教化广,“王祥卧冰源襄阳;君若有情君可试,得鱼勿忘老爹娘!
【注】今嵩山少林寺地藏殿西壁,绘有《二十四孝图》,介绍了中国古代二十四位孝敬老人的故事。“王祥卧冰求鲤图”名列第18位。——魏晋·王祥(字休征),襄阳人氏。早年丧母,与继母朱氏相依为命。继母病重,思食鲜鱼。因王祥家贫如洗,又时值严冬,冰封汉江,遂于此卧冰得鱼。晋武帝即位,授王祥以太保之职。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37:04 |
襄樊“十二名景”图咏

东门二十八

有说:“有景必有诗,无诗不成景;景是诗之体,诗是景之魂”。余,觅诗近癖,寻景近痴,今着意拾取龙凤之城(襄樊)十二处“人文生态环境景观”拟题说图,率尔成章,以飨趣同者。
㈠.
羊祜山《三岘松涛》图

筏化绿洲山为屏,历代兵家必有争;
多少可歌可泣事,绵亘千载忠烈魂。
三岘松涛托日月,哀思化做新精神;
喜看上下繁荣起,紫气萦绕龙凤城。
.《龙凤城的传说》云:洪荒之年,襄人结筏(“竹筏”)而栖,感动伏羲氏,系“息壤”置于筏,筏化绿洲。自此,襄人男耕女织、繁衍生息,数千年久矣。……
. 襄阳古城北濒汉江、南列群山。襄阳南山,为大荆山之余脉,曰“岘”。“岘”有岘首、岘中与岘尾之分,故曰“三岘”。1948年襄樊解放后,中岘(羊祜山)辟为烈士陵园——林海漫幔,围护“襄阳战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松涛逶迤,托举缅怀先烈纪念宝塔高耸云端。
㈡.
襄东城河《城湖西子》图

登临阳春说王粲,名楼一千八百年;
城湖西子甲天下,莫向钱塘觅画船。
景升空怀呼鹰志,荆襄何曾保平安?
倒是国策新铸定,鼎足湖北领中原。
——襄阳古城护城河,始由若干湖沼清挖、组串而成。是故,其水域深、宽、均为“华夏城池之最”而素有“城湖”之称。其东北水域谓“东潭湖”,西北水域谓“檀溪湖”,西南水域谓“小南湖”。唯,谓之“阳春湖”的古护城河东南水域,最为深广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与远山近郭辉映成趣,风光绮丽如画、颇备钱塘西湖之姿。
又,东汉末,刘表(刘景升)领荆州牧时,曾于襄阳古城阳春湖东筑“呼鹰台”,以张扬其纳士好贤、称霸中原之志。时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仲宣)慕名依刘。皆因王粲人矬貌丑,遭刘表冷遇而生北投曹操之意,遂独登襄阳东南角楼、吟《登楼赋》舒怀。不想,王仲宣的这篇《登楼赋》竟然成了“我国古代抒情小赋名篇”之一入史,襄阳古城东南角楼亦因此而名扬天下。即,号称为“荆楚四大名楼”之一的“仲宣楼”了。
. 古隆中《秋月龙吟》图
嗟叹南阳顾家蘅,息事宁人乱假真;
地灵人杰隆中里,躬耕秋月听龙吟。
柴门三系的卢马,草堂一论鼎足分;
时褒管乐匡齐相,今古奇才自学成。
——清·道光二十有年,为和事数百年来的“襄阳与南阳孰为诸葛亮躬耕处”的、“双阳诸葛亮之争”,时有五任南阳郡守、且当值的湖北东湖县籍(今宜昌)人士顾家蘅,在南阳卧龙岗“浣手并书”盈联有云:“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个和事姥,无视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4年)、十三岁的诸葛亮随其叔父诸葛玄投靠襄阳刘表、就读于襄阳荆南学业堂,到十七岁时、结庐于襄阳城西廿五里的隆中山村、躬耕苦读自学成材,俟二十七岁时应刘备之请、做“隆中对”三顾出山,诸葛亮在襄阳左近、生活了整整一十五个年头的无争史实,而“明白不了糊涂了”了。
皆因为,汉代时“襄阳无西”,隆中山村当时归属“荆州牧南阳郡邓县”管辖,故而才有诸葛亮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自我介绍”来了。也于是,后来之“望文生义者”们,便搅活出襄阳与南阳的“诸葛亮躬耕地望”纷争事端来了。“官司”一直打到198612月,襄阳与南阳都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躬耕地望”之事方才泾渭分明。……
. 广德寺《多宝环流》图
佐近虽已起洋楼,虎溪龙脉情自悠;
绿荫掩映抬望眼,多宝佛塔水环流。
寺之高山今犹在,几回静卧几神游;
南船北马三千里,汉上胜景诚独秀。
——隆中山东麓有广德寺(旧称云居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寺内古木参天,寺外碧水环绕而代之以护寺围墙,为国内寺观园林生态景观所独有者。
广德寺内,不仅有清·康熙皇帝赐封为“护法尊”的银杏古树、枝叶仍然“相当的”茂盛,更有“多宝佛塔”建构奇巧、造型别致,五峰耸立、香烟缭绕。
有“寺之高山”千年美誉的多宝佛塔,塔前刻石有云:“地接隆中鹫岭千峰云叠嶂,塔悬汉上虎溪一派水环流”。是襄樊市唯一处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承恩寺《金狮晚钟》图
金狮重峦气环拱,茨河水街聚藏风;
昔日水陆风光地,一条大道灵泉通。
臆念隋女承恩事,几多情思露华浓;
凭眺汉江千里月,聆听古刹万斤钟。
——始建于隋代、位于金字山与狮子山之间的古刹“承恩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成历史了。传说,隋炀帝之女、患“鬼剃头”的脱发病症,因传闻金、狮山中灵泉之水可治脱发,遂令公主别居于此,以山泉疗疾。山泉疗疾果然应验,使公主秀发再生、乌亮如初,炀帝遂拨库银、命地方官于此大兴土木、建庙宇以承恩德。又,承恩寺内高悬之、国内罕见的“万斤铜钟”,其响声、余音回荡百里方圆,其音质、抑扬华夏黄钟大吕。……
按:承恩寺“灵泉”之水,实属人体保健矿泉系列之食疗上乘,犹以其能降血压、护秀发、改善肌体免疫功能为最。有“八一”电影制片厂,直接于此引流泉水建“冲片车间”者,足见“承恩寺灵泉之水”质地清纯、优良程度了。
另,茨河古镇,是旅游承恩寺的必经之路。古镇滂河湾倚崖岗建构,招财进宝、统览汉江,颇备江南水乡古镇清幽气息。正所谓,“一条半街面,市井韵味浓郁;青石级码头,气势嵯峨恢弘”。三十五年前,余曾有过“日游承恩古刹,夜投茨河水街”之难忘经历:观月色、陈酿,听晚钟、诌小令,自得襄阳漫士张继《枫桥夜泊》之一番惬意也。妙哉矣!
. 南漳县《水镜山庄》图
泉涌珍珠玉溪畔,白马洞天水镜悬;
山崖当年荐龙凤,三分天下六十年。
司马功过谁与问,时势英雄两攸关;
谏意当值效皇叔,中部崛起何有难?
——当年,司马徽隐居于玉溪山白马洞水镜山庄,自号水镜先生。时,有刘备“马跃潭溪”亡命到此,先生见怜,遂,举荐诸葛亮、庞统二人佐之。水镜先生曰:“伏龙、凤雏二子,得一人可安天下焉”。按:是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辨证关系之至理也。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37:11 |
. 苏岭山《鹿门烟雨》图
苏岭惊梦文为传,寺因鹿名远襄樊;
浩淼汉江云雾嶂,庞公采药终未还。
孟八后继归隐去,皮子解甲弄桑田
吾谓三高高安在,鹿门烟雨泪阑干。
——传,昔日“王莽赶(追杀)刘秀”时,刘秀等人逃遁至襄阳苏岭山中。在苏岭山神庙投宿时,刘秀与信从习郁同时“夜梦山神化鹿护驾”。公元25年,刘秀 “面南登基”之后,遂命襄阳侯习郁为“苏岭山神”大兴土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并刻石双鹿立于寺庙大门。因此,土人习称此庙为“鹿门寺”;“苏岭”山便由此更名为“鹿门山”了。后人又为纪念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修三人归隐,遂兴建“三高祠”于鹿门寺侧。
另,1987年5月至9月、1991年9月至1992年10月时段,余,先后接受县、市两级相关领导与部门之差遣,为改变“千古鹿门常寂寥,满目疮痍对野空”的、一片荒废苍凉景象,实现“开发乡土风景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特色经济”之想,做《鹿门山名胜风景区总体规划》并各景点方案设计、和部分施工图设计。在我等第一次踏勘鹿门时,余得上述《鹿门烟雨》一图
. 伍浪洲《鱼梁晨曦》图
历代骚人恋鱼梁,洲来滩往九回肠;
沔水西来复南去,东北西南隔一江。
晨曦争渡山河醒,月色朝霞逐波光;
独钓岘津槎头鳊,且就渔火烩早汤。
——三千里汉江流经襄樊的数百里河段、为之“沔水”,又名“襄江”。伍浪洲,又名鱼梁洲,位于襄樊二城夹道水域东下复南去的、小清河与唐白河交汇处的入江河段中央。自襄江上游(汉江中段)修建“丹江水库”以来,襄樊河段水位得以自控。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吟唱的鱼梁洲,业已成就了四万余亩面积的江中绿岛。绿洲岛上,果树成林、芳草萋萋,沙鸥聚集、鱼翔水底,自成天然浴场、和消夏度假的好去处了。
又,1989年初夏,余接受“鱼梁洲园林旅游区开发规划”工作任务,最终,却因为做成了(连“绿色鱼梁洲”的洲岛生态分区与街道名称都取好了的)《鱼梁洲总体规划——襄樊三镇构想》而搁浅。未曾想,俟二十年后的今之鱼梁洲“所建所成”,倒还不如步当年吾之后尘为善,而免却今之鱼梁洲“生态环境功能”建设取向“不伦不类”的后果了。……
. 岘尾万山《汉皋斜阳》图
万山落霞染重林,沉碑解佩各有声;
得亏汉皋铁桩固,亘古斜阳照筏城。
——相传,洪荒大水年,襄阳曾为“竹筏”,临江大堤(老龙堤)时为缆,“竹筏”被“缆绳”系于万山之巅的“三根铁桩”之上,方才免却“竹筏”被江流冲走之苦。民间自有“襄阳是吊排,就怕高蒋(篙桨)来”的说法。“传说”虽为戏言,但“三根铁桩”确有物证。
岘尾之山,俗名万山,亦名汉皋山。
史载,晋·襄阳太守杜元凯好尚后名,刻碑石两通记述己功。一碑置于岘津、一碑沉于万山(临江)之潭,此潭即来日谓之襄阳“沉碑潭”也。
关于“解佩渚”的说法:一说,刘表于此“解佩以赠王粲”。另说,“汉江龙女于此解佩赠郑交甫”。于是,距“沉碑潭”不远处的江渚,便名之“解佩渚”了。
. 夫人城《大堤销魂》图
故垒临汉沔水滨,勿忘巾帼韩夫人;
城堤巍峨让外侮,雾锁古津舟自横。
壮哉当年沙场月,今朝又伴名星城;
春江临眺大堤暖,几个游子不销魂?
——襄阳古城,北频汉江。北城垣即“因地制宜”的建构于条石垒砌的江堤之上,城堤一统、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城”之“城堤”称谓。
史载,东晋时,朱序守襄阳,兵微将寡,难御外侮。序母韩氏夫人,文韬武略、登城巡视,为儿分忧。韩夫人见襄阳西北城垣工事薄弱,难敌前秦强虏破城攻势,遂率女婢人众及城中妇女、于其内加筑新城一环,并布“疑兵之计”退前秦苻丕围城之兵。自此,襄阳西北段城垣称“夫人城”。或,系指全“由妇女劳动力、构筑起来的城垣”工程之是也。
(十一)米公祠《米点江天》图
米氏故里临江汉,坐对襄阳借居樊;
拜石癫狂何足笑,聪明糊涂同样难。
书画二史留典籍,外师造化发心源;
却步斋楼双城顾,一派米点绘江天。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10511107)。祖籍太原,借籍襄樊。为北宋大书画家。所成《书史》、《画史》两著,所创“米点山水”画法,皆成经典而中外扬名。米氏故里,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公祠为“墨园觅胜”、爱石好洁者的“伊甸”之园

又,在米公祠南外的“大拆大建”汉江大道期间,余于20002001年受命参与米公祠的南大门规划设计方案提供,并承担了“屋宇式”南大门实施方案的施工设计、和建设现场的“施工技术统领”工作。今再环顾米公“四野”,真可谓是“一派米点绘江天”了。

(十二)襄阳城西《十里檀溪》图
十里檀溪十里云,沧海桑田成古今;
昔日玄德跃马处,京湖制置摩崖铭。
难得平川留沃土,物华天宝乐升平;
勿忘鸭湖水道改,襄阳盍当作襄阴。
——鸭湖,即野鸭湖,或今之“檀溪湖”开发区之是也。
昔日,野鸭湖实为汉江“襄樊段”之“襄水”故道一部分。即,原始襄樊段河道、是经由万山潭、绕襄阳古城西南,即“沿三岘北麓东下岘津”的走向。后,或因关羽鏖战岗“水淹七军”等等变故,河床北移今位。襄民,为顺应江流改道,自万山解佩渚至古城西北郭(夫人城)筑“老龙堤”。使得十里檀溪“曝则成陆”,得良田4万顷、以至足食矣。
又,“摩崖铭”即“襄樊铭”,在襄阳城西“中岘”之龟山脚下。为南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击溃元·蒙哥占领军,光复襄樊二城三年正月元日刻制。铭曰:“壮哉岘,脊南北,墉壑,畿陵谷,乾能,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摩崖铭上部镌刻“襄樊铭”三个大字,两侧各刻飞龙一条。崖刻刀笔精良、书法工整大气,距今700多年了,阴阳两类字刻仍然清晰可辨。又可鉴,“襄樊”这一名称由来久矣。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39:22 |
本帖最后由 荆楚雄风 于 2010-1-20 13:23 编辑

文章的作者绝对是个人才!!对襄阳古文化的理解非同一般啊!我非常理解其本人内心的痛苦!!!襄樊的仿古建筑完全就是个杯局!!本人以前就多次指出!!!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40:25 |
1939年之后,襄阳“山南东道楼”的“楼观”虽已荡然无存了,但是,其下平面呈马蹄形或倒U字型、堞高9米许的“台观”,仍然完整如初。——残存下来的“市楼台观”,与襄阳古城北大街民居、铺面相互依偎;“台观”跨街伫立、中有宽5米许的南北向拱券通道,畅通无阻的与北大街两厢铺面浑然一体。“台观”西北紧依积仓(街)巷子,“台观”东南近傍城隍庙(街)巷子的格局,依然如故。“台观”东侧,“山南东道楼”原有附属大跨院、及其可供游人登台上下的石级蹬道,一直保存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襄阳山南东道楼,即:历代襄阳人心目中的“襄阳钟鼓楼”、及其“一街两巷”典型布局特色的乡土市井文化情趣,依然存在;方志所载“台上主楼为歇山顶,楼高三层,主楼东西各有扶厝四间;台体向南左右伸出部分,东为鼓亭、西为钟亭”的、“山南东道楼”的特色建制与形制,业已口碑相传,深入襄民之心的令人魂牵梦萦了。
五十年代初,“襄樊市图书馆”在市楼城台上的东、西两厢,各建平房一栋为阅览图书所用。1973年初夏,皆因襄阳城内开展“深挖洞,广积粮”、掏、挖防空地道运动之故,市楼“台东崩塌一角。为了行人安全,经市革委(会)同意,(市楼台观)已经彻底拆除。“(见1983年襄阳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襄阳地区概况》)
考,中国各地保存迄今的钟、鼓之楼,其下台基多为方、矩之型;其上楼建多为两层、或重檐三滴水两层。如“最有名气”的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地处古城十字街干道轴线交会处,钟楼台基35.5米见方,高8.6米,四面设券洞呈十字相通,台上建方形重檐三滴水、攒尖式两层木构钟楼,是古西安城内最高大的公用建筑物。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位于钟楼西北侧,跨南北向丁字街口而建,鼓楼台基为矩形,面阔52.6米,高7.7米,设南北向宽6米的过街券洞,台上建七开间重檐三滴水、歇山式两层木构鼓楼(参附图01)。
而名为“山南东道楼”的“襄阳钟鼓楼”呢,不仅始建时间早于西安钟楼、鼓楼六百四十多年,且“山南东道楼”主楼比西安钟楼、鼓楼高出一层;所以,才会有“襄阳有座钟鼓楼,半截擩在天里头”的民谚生出。——此话绝非是空穴来风,用襄阳地方俗话所云:“是萝卜就有因(缨)”嘛!……若非“山南东道的襄阳钟鼓之楼”高耸入云壮观,岂有“半截擩在天里头”之说?!(详参附图02)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42:51 |
我早就说了,现在重建的东道楼和整个襄阳城墙在形制上格格不入!!搞的一个魏晋风格的谯楼,明清风格的座基!当年的领导都是文盲!简直破坏襄阳城的和谐美感!!
来自
江苏
精华
22

3428

主题

6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7092

IP属地: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19 19:45:48 |


这个方案比现在的那个强多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