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2010-1-20 13: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作为主办单位的“襄樊市文物局”并市府分管领导,却将“远寺里的和尚好念经”的陈规陋习作为了“复构襄阳市楼的原则精神”——提前两天,已于1991年6月26日与省城×大设计院签订“设计任务委托书”私下成交了。主办单位为了走走过场或掩人耳目,还煞有介事的于8月9日召开了一次“参选方案评审会议”,将“公开征集”到的三套图纸作以“冷处理”(还有一套参选方案图纸,竟然被主持人说是“找不到了”而未能展示);会议还邀请了、只能拿出“方案草图”的省城×大设计院参加评审会议,“担纲主审”,信口雌黄。最后,由襄樊市参加会议的×副市长宣布“终审”决定:“综合几套参选方案设计图纸的优点、长处,决定委托省×院进行施工设计。谢谢各位。”终于轻描淡写的、把襄阳钟鼓楼(山南东道楼)的重建或复构任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首长工程”。笔者兴灭继绝、辛辛苦苦的“抛砖引玉”之举,倒成为的“抛×引砖”了。……
“评审会议”之后,笔者立马以“襄樊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的名义,从传统纪念性建筑“文化景观“复构的专业角度出发,上书襄樊市“四大家”相关领导:
①.重声“山南东道楼”或“襄阳钟鼓楼”复构,应当不脱离“历史沿革、乡土文脉、传统景观、名楼文采、民俗风情、环境意识、城市设计、(行)‘未来古迹’创造之实”的36字基要!之于“山南东道楼”也好、之于“襄阳钟鼓楼”也好、之于“建在(新)昭明台上的(新)山南东道楼”也好,“36字”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着意体现之。
②.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审美肌理,可概之以“势与意,形与理,情与境,景与道”四说,其与新“市楼”形象“源于古代,优于古代”设计原则的行为方式同在。
③. 据理否定了省城×设计院8月9日在“参选方案评审会议”上展示“方案草图”与宣讲观点,即:诋毁“襄阳钟鼓楼”的原始建制形制特色,要北移楼位、降低层数、庑殿造型楼顶、方正台体、四面不靠,完全脱离原楼与北大街“一街两巷”水乳交融的、传统乡土市井文化典型的环境气氛,让新楼阻断北街、成了“泰山石敢挡”的“孤家寡人”的等等“设计方略”。并严正指出:省×设计院覆灭襄阳北大街环境景况,彻底毁灭襄阳北大街一千两百多年来的“襄阳有座钟鼓楼,半截擩在天里头”的美好、壮观形象,拆除钟鼓楼左近传统街区,为开发商“大举开发北街”的破坏行动“冲锋陷阵”,用反传统文化环境景观的所谓“新思路”、将一座安全岛似的、不伦不类的什么“新昭明台上建新山南东道楼”的“混血儿”,强加给襄阳古城和襄阳民众的种种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