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河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56
IP属地: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
|
发表于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 2010-4-2 10:29:40
|
|阅读模式
被逼走的工厂主
一提起“有关部门”,何建华(化名)就禁不住情绪激动起来。
“每个月都有执法部门的人来‘找麻烦’。只要是能和办厂扯得上关系的部门都来过。”何建华所在的湖北富强机电设备制造公司,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太平桥镇。春节刚过,这个小小的机电厂还没开工,待在传达室里值班的何建华就被县里面下来的“有关部门”烦透了。
“有一次县质量监督局来检查,说按规定咱们造的汽缸应该交给质量监督部门来检验,每年必须按规定交质量检验费近10万元。”
60岁的何建华来自武汉市这个省会城市最大的一家船舶制造企业青山造船厂,4年前他跟随厂里的老职工余树平(化名)来创办这个小工厂时,本以为占据了红安县的一块“风水宝地”。但直到现在,占地超过10余亩的这个厂区里,已经建起来的厂房和仓库面积却大概只有1000多平方米,利用率还不到1/5。一片荒芜的老旧建筑四周,到处都是杂草丛生的空地,土墙已被风化得破败不堪。
隶属黄冈市的红安县位于武汉市东南,是整个大武汉“9+1”中部城市群中处在“2小时经济圈”覆盖范围内的一个县级市,而太平桥镇更是位于红安与武汉之间,距离武汉只有约1小时的车程,号称武汉的“南大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省级公路直通大武汉、道路两旁都是黄金地皮”的小镇,却一直在湖北红安“国家贫困县”的铁帽子下过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2004年一位武汉老板原本计划投资1000多万元做食品加工,可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家食品工厂开工没半年就撤退了。按当地老百姓的话说,“这个厂子是被逼走的。”原因就在刚刚落户就遭到“有关部门”频繁执法,武汉老板不敢追加投资,本来投下的20万元将厂房已建好,但一看那“有关部门”的架势,不到一年便撒手不管了,从此这个厂房便被废弃于此。
尽管作为老板的余树平早就知道这个故事,但经不住太平桥镇委书记专程赶到武汉对他一阵软磨硬泡,他终于决定接手那个厂房。2006年他与人合伙将半个厂区买了下来,成立了湖北富强机电设备制造公司,专门生产船舶用汽缸。
“在小镇办厂难免碰上一些‘菩萨’,有事就找镇里出面,由镇里来专门打点这些‘菩萨’,不管是通过县里的领导,还是通过热情招待,总还能解决点问题,毕竟我们是镇领导亲自招商招过来的。”余树平一开始还心存侥幸。
据他透露,湖北富强机电设备制造公司第一年的招待费仅“几万元”,而大部分招待工作都由镇里负担了。小镇上没什么大酒店,但是小餐馆里同样可提供五粮液(28.41,-0.10,-0.35%)、茅台等高档酒,有时候随便一顿饭局下来,能花近千元。
但过了两年安逸日子后,余树平很快就发现,他所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了:进入2008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政府管理部门的人来“检查工作”——名为“检查工作”,实则吃拿卡要,后来甚至发展以扰乱工厂的正常生产为“要挟”手段。
“有一次,县供电所突然不明来由地把我们电闸拉了,正在运行的机器一下子就停下来。幸好我们三个老板中有一个是太平桥本地人,他们找镇政府,镇里出面找县里,才将事情摆平。”余树平愤愤地对镇里放狠话,“搞不成就倒闭了算了”。
黄冈市委一名曾做过基层调研的公务员坦言,中部有些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问题可用四个字概括原因:风气不好。“红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都有国家补贴,一些官员有得吃有得喝了,就躺在摇篮里睡大觉。”
这名公务员曾下基层进行锻炼,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平时除了吃喝,几乎没什么特别的工作内容。“更要命的是,不光是红安,湖北省武汉市周边各地,虽然修了不少高速公路,但很多民众都将注意力放在吃喝上,民风如此,官场也一样。”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与中部人“原子化”的主体意识有关,不太关心政治与社会公共利益,加上官僚作风严重,中部地区的落后与这种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尽管中部崛起的口号天天在提,但很多政策走到基层都变样了,这与当地日益改善的硬环境简直是一种反差。”上述公务员郁闷地说。
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313/10227559300.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