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0-4-9 22:47:32
|
|阅读模式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戏”,是广泛流传于我县民间的一种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的综合性艺术,也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在大悟由来已久,也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大悟皮影戏的影子一般高1.5尺至1.8尺,表演时影子贴在面帐背面由演员(俗称掌杆)手持操纵杆来完成。影像显现在一块长7尺、高3尺的白布上(俗称面帐),演员立于面帐之后,边操作边配音,乐队亦在后面伴奏。大悟皮影戏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伴奏乐器主要是唢呐和打击乐器。
唢呐在大悟皮影戏音乐伴奏中有其独特的风格,在唱腔中除短板过门只用打击乐外,其他板式均由唢呐接腔,而且受剧情需要,唢呐可演奏一些民歌小调和流行歌曲以渲染气氛。打击乐是大悟皮影的主要伴奏手法,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台锣鼓”,在开戏前演奏以招揽观众,篇幅可长可短,以观众进场情况而定。第二部分是“唱腔锣鼓”,一般用于唱腔的起板、间奏、接腔;第三部分是“身段锣鼓”,主要为身段表演伴奏,多用武场打斗。
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后期大悟皮影因高手云集,盛极一时,直到“文革”期间遭禁锢而停演。1978年至1985年间,由于解禁,百花齐放,皮影戏又出现了短暂的繁荣。20多年前,皮影戏在大悟城乡的演出还非常盛极,吸引了周边县市的皮影爱好者前来观看。但随着电视、VCD和电脑的普及,皮影戏又萧条了。目前,由于随着戏班老艺人的作古,等种种原因,皮影戏班纷纷解散,艺人们各奔东西,后继乏人。
但真正的艺术是有根须和土壤的,艺人的心灵也是耐得住寂寞的。清明节期间,我在乡间惊喜发现,仍有这么一群痴爱而执着的皮影艺人活跃在农家山村,用他们独有的说唱表现手法,说古论今,颂扬正义,鞭贬邪恶,娱乐着百姓。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皮影戏已经由一种主要以娱乐为主的艺术形式演化为酬神了愿的民俗活动。民俗承载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生存的土壤。虽然当地的民俗活动缺少不了这样的活动,皮影戏艺术会随着民俗活动而继续存在。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审美兴趣发生转移,审美品位逐步提高,以至给民间艺术以极大的冲击。大悟皮影戏已面临失传的危险。在这样的困境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的民间艺术,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是需要大家共同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去发扬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使这笔宝贵的财富永远存活于中国的艺术宝库之中。
但愿大悟皮影戏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下,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但愿大悟皮影能再度繁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p0123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p0199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p0206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p0092副本.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p0032副本.jpg


皮影艺人们凝视着心爱的皮影,面对着皮影即将失传的危险,心中五味杂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