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10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0-5-3 11:42:41
|
|阅读模式
团风“狗脚”
作者:华杉
“狗脚”是团风特有的熟食品,与黄州的东坡饼齐名。
关于“狗脚”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相传,黄州有两家熟食店,一家是老记熟食店,做的一种黄澄澄、脆生生、松嗑嗑的饼子,苏东坡与好友安国寺的大和尚佛印特别爱吃。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把个东坡饼给传神了,自然,老记熟食店的生意越来越兴隆,发了大财。另一家熟食店,老板姓王,生意平时就没有老记熟食店的好,这下,他家的生意更是做不下去了。他只好向老记熟食店的老板讨教,想学东坡饼的做法。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老记熟食店的老板是个有心计的人,他本想不说,又觉得面子过不去。于是,他把做东坡饼的配料方和做法胡乱地说给了王老板。
王老板得了方儿和做法,就按方儿试着做东坡饼。一连做了十几回,面粉用了担把,香油烧了一桶,炸出来的都不是东坡饼,是一个个油炸灰面砣。这时,王老板才明白人家说给他的法儿是假的。眼看黄州呆不下去,他只好搬到离黄州二十里路的团风,还是开他的熟食店。
“王老板是从黄州搬来的”,开张没几天,这话就传了出去。一些听说过黄州东坡饼的人就来找王老板,要他做几个让团风人开个眼界,尝尝口福。王老板想争几个客主,打算硬着头皮再试一试。
王老板凭着经验,自编了些方儿,一个个的试,一连试了十几个法儿,面粉和油用了不少,做出来的东西没人买,白白地浪费了。一气之下,王老板收了生意摊,把案板上还没做的生面砣,用力一气乱划,揭起油锅,丢进还没熄火的灶里。这些面砣,有的丢进火中,有的贴在灶壁上。
王老板自己生了一会儿闷气,肚子也有点饿了。忽然,他闻到一股酥香味。四处一找,见灶壁上贴的几个灰面砣,烤发了裂,焦黄焦黄的。他抓起来一闻,咳!酥香味冲鼻子,咬一口,香喷喷、脆酥酥的,真好吃。王老板连吃了几个,越吃越有味。他想,东坡饼不就是苏东坡和那个大和尚吃出了名,我这东西谅我们也没吃过。如果做几个让他们尝尝,要是一时高兴,能取个名,说不定也会和东坡饼一样,满城人爱吃,那我也要发大财了。
王老板按先头的方儿做了一些,用礼盒子装上,派一个伙计送给苏东坡,并嘱咐道:要是苏东坡吃得高兴,就趁兴请他取个名字。
那伙计到了黄州,好不容易在安国寺佛印那里找到了苏东坡,于是毕恭毕敬地把老板做的熟食献上去。苏学士和大和尚打开盒子,一阵香味扑鼻,就你一个,我一个地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说:“好吃!好吃!味道不比东坡饼差。”
几个熟食下肚,苏东坡和大和尚饥饿解了几分,就一人拿一个,左瞧右瞄。大和尚本是爱开玩笑的人,看了一会说:“苏学士,这面食倒象一样东西。”“狗脚。”苏东坡不等大和尚说完就抢着说。然后,二人相对大笑起来。那伙计在一旁也忍不住大笑了起来。这一笑,就把请苏东坡取名的事儿全忘了。
回到团风,王老板问苏东坡吃了没有。伙计高兴不过,忙把在安国寺苏东坡与大和尚如何吃的馋相,又说又做地讲了一遍。王老板问伙计:“那苏学士给取了什么名?”这一问,倒把伙计问住了,他又不敢说自己忘了,想起苏东坡说“狗脚”时笑的情形,就说:“取了。学士 说,这回他要用个俗名,叫‘狗脚’。他还说老板会发大财的。”
王老板一听取个“狗脚”的名字,心里有些不悦,就拿一个在手上左看右看,猛地一拍大腿,说:“到底是大学士,这名字俗中有雅。这东要象个狗脚,俗话说,猪来穷,狗来富,所以学士说我要发大财。”
第二天,王老板挂出了“王记狗脚店”的招牌。团风三街六巷的人,从来没听说“狗脚”这种面食,都来看稀奇。王老板见来的人多,就告诉众人说,苏学士与大和尚如何爱吃,如何夸奖,如何取名,把苏东坡他们二人说的话添盐加醋,说得天花乱坠。众人见说得好,又尝了尝,的确不差。一时,团风人都吃起“狗脚”来,王老板的生意也自然兴隆了。
从此,团风的“狗脚”出了名,也成了人们走亲串友的好礼品。
(选自《真正的猎手》珠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原文链接:http://cn.qikan.com/blog/blog-zz-article.asp?userid=264805&titleid=blog200607090000352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