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贵宾
   
- 积分
- 5651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0-8-26 19:05:56
|
|阅读模式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 胡隆佳
小时候,村里的大人们都把阳新县城叫作兴国州。我对兴国州的最初印象,就是来自大人们的闲聊。他们说:兴国州有石板街,兴国州有两层楼;兴国州的人不种田,兴国州的灯不怕风;在兴国州可以吃到油炸果,在兴国州能够喝到果子露……每到年底,为了置办年货,各家的男人都要去一趟兴国州。早晨出村时,他们的肩上压着一担沉甸甸的干柴;傍晚回村时,他们的扁担头上或绑着一捆芹菜,或吊着一把海带,其中,有的人的衣兜里还有带给孩子的一副扑克、几颗粒子糖。大人们只要说起去兴国州的经历,总有说不尽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无不流露出兴奋的神情。不知不觉中,兴国州走进了我的记忆,走进了我的向往。我肯定地想,兴国州一定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到兴国州去,也就成了我的梦想。
12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那年年底,征得大人们的同意,在一个去过一趟兴国州的大伙伴的带领下,我们七八个小伙伴代替父亲去兴国州买年货。父母没有给我一分钱,只给我装了30斤上好的松木干柴。父亲首先说,100斤干柴可以卖3元钱;接着问我,30斤干柴可以卖多少钱。我回答说,可以卖9角钱。听了我的回答,父亲很满意;他又交代我,干柴卖了之后,一定要买两斤芹菜、一斤海带,至于剩下的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鸡叫了三遍,天还没有亮。迫不及待的我们,满怀喜悦,挑起干柴,沿着熟悉的小路出村了。开始一段路,走得还算轻松;走了十几里之后,肩上的担子似乎越来越重,我们只得走一阵,歇一阵,好不容易才走完30多里小路,来到了富河边。河中间,有几条大木船连成一座“桥”。大伙伴告诉我们,这叫趸船。走过趸船,我们终于踏上了兴国州的土地,一时的兴奋让我们把路上的劳累忘得一干二净。
穿过富川门,才走几步,前面好像出了什么事。一群带着红袖章的人站在那里,把所有卖干柴的人都引到旁边的空院子里。他们说,这里是刚设立的干柴收购点,上级有规定,从今天起,不能沿街叫卖干柴,所有的干柴都只能卖给收购点,价格是每百斤六角钱。把干柴卖给收购点,我们想得通;可是,这么低的价格,真叫人难以接受。有几个大人上前跟红袖章争论了一番,但没有作用。无奈之下,我卖了干柴,只得到一角八分钱。
不过,由于是第一次来到兴国州,我很快就恢复了好心情。走出收购点,来到了石板街。街道狭窄,不过六七尺宽,街面也有些凹凸不平,但毕竟没有泥浆,没有灰尘,走在上面,平稳而舒适。我们也看到了街道两旁的两层楼:一楼都是卖东西的铺面,木柱子,木门板,木柜台;二楼大概是房间吧,也是木门,木窗,连墙壁也是木板。看惯了乡下土屋的我们,看到这种结构的两层楼,觉得很是新鲜。
边瞧边走,不多一会儿,我们到了五马坊。这里有一个“大众食堂”,大伙伴招呼我们在这里吃中饭。我要了三两米饭,五分钱;再买一碗海带汤,一角钱。尽管饭菜简单了一点,份量也嫌不足,但是,吃惯了腌菜的我们,能够喝到海带汤,已经是够奢侈的了。这顿饭,我们还是吃得很开心。
走出“大众食堂”,就该去买年货了。可是,我身上只有三分钱了,买不了两斤芹菜,也买不了一斤海带,什么也买不成了。我们再一次走在街道上,慢慢走,慢慢瞧,虽然没有钱买年货,但我想用自己的双眼尽可能多地“买”走兴国州的新鲜与神奇。就这样,我们又回到了三眼进,走上了石板街,告别了富川门。
想到未能买到年货,想到未能买到心爱的军棋和小人书,走在回家的路上,兴奋之余,总有一点自责和遗憾。回到村里时,已是天黑时分,父母已在村头等候了多时。当我低着头,把身上的三分钱交给父亲时,父亲没有责怪我,母亲拿走我肩上的扁担,牵着我回家。
弹指一挥间,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已成了兴国州人。晚饭后,我常常出门散步:有时,在富河大桥上倚栏骋目,看着悠悠富河水流向远方;有时,在兴国大道边任意漫步,欣赏两旁绿化带的绿树红花;来到立交桥上,可以看到霓虹闪烁,人来车往;置身古商城中,可以看到白墙黑瓦,高脊飞檐……到兴国州去,不再是我的梦想;但兴国州的神奇,仍在延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