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黄香故里(之二)
——在黄香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2010年11月6日)
彭斌武
㈡江夏郡治所的变迁
江夏郡的治所在哪里呢?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历史长河中,“郡”是动态的,尤其是江夏郡,其治所不仅播迁频繁,而且一度出现南北两个江夏郡军事对峙的局面,如果拢统地述说江夏郡的地望,就会时空错位,人事颠倒。下面分述不同历史时期江夏郡的地望。
⑴西汉江夏郡治:《元和郡县志》郑重纠错
权威的历史地理著作,大都确认西汉江夏郡治在云梦。
影响深远的历史地理名著《水经注·江水篇》引《地理志》曰:“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旧治安陆。”对于这个“旧治安陆”,《元和郡县志》明确指出就是云梦古城。《元和郡县志》是中唐宪宗朝元和八年,由著名宰相李吉甫主持编撰的地理总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地理名著之一。该志第二十七卷安州条谓:“故汉所理江夏郡前书多言在安陆。其云梦县东南四里涢水之北,有江夏古城,……则前汉江夏郡所理也。”这是说以前很多历史地理书都说江夏郡治在安陆,而误以为是在今安陆,因此,《元和郡县志》在此郑重指出,云梦县东南四里涢水之北的古城,就是前汉江夏郡的治所,以纠正前人的错误。所谓云梦县东南四里涢水之北的江夏古城,很明显,所指就是云梦人俗称的“楚王城”。怎样理解“云梦县东南四里涢水之北,有江夏古城”这句话?中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云梦古城已废弃了300多年,古城垣遭受严重毁损,东城垣已被水毁,夷为平地,只剩东北和东南的古城遗址尚有保存,所以《云梦县志略》谓:“今环县城东北一带尚有废址形势。”而其它史著则谓县东南有古城遗址。“这里所言“涢水之北”是指县河之北,因为县河是涢水(俗称府河)的支流,史称“涢水东支”,云梦古城的南垣正是沿着涢水东支的北岸,向东南延伸约两公里后,才折向北去。两公里刚好4华里,故如是说。
中唐时期另一位著名史学家杜佑,在其开典章制度专史先河的《通典·州郡志》云梦县条谓:“云梦汉江夏郡故城在今(云梦)县东南。”
北宋地理学家乐史著《太平寰宇记》称:安州云梦县“江夏故城,汉为郡城,在今(云梦)县东南是也。”
当代历史地理学者潘新藻《湖北省建制沿革·秦汉郡县·江夏郡》载:“前汉江夏郡治,在云梦县东南四里,即《水经注》等书所谓治安陆也。”
《辞海》释“江夏”:“郡名。……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
以上所引文献资料,足以证明西汉时期的江夏郡治在云梦。
⑵东汉江夏郡治:云梦、西陵内城外城辨正
对于东汉的江夏郡治所,史书诸说不一。
《续汉志》谓:“后汉江夏郡治西陵。”即今武汉市新州区。
《一统志》谓:“云梦有废西陵县城,为江夏郡外城。”
《江夏县志》谓:“外城在云梦县北十四里。”
《宋书地理志》称:“黄祖(江夏太守)治安陆,是云梦之西陵外城。”
以上所引文献资料认为,东汉时江夏郡治地望在西陵,江夏郡的外城在云梦。怎样理解江夏郡治的内城和外城呢?我理解是本部与分部之别,这是说江夏郡治的本部在西陵,分部在云梦。这个说法疑点多多,不能盲从。
首先必须明确,本部就是省会,省会必然建立在大都会。东汉时云梦和西陵究竟哪个是大都会?往事越千年,沧海变桑田,东汉时的都会的踪迹荡然无存。其实,传世文献说不清的事,应该改变思维方式,叧辟蹊径,可以求助于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是当时遗存下来的实物,是第一手资料,比传世文献更具权威性,可信度更高。
我把《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中的云梦和西陵两地的文化遗存,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发现东汉时期的西陵不具备大都会的物质条件;相反,东汉时云梦大都会的身影却依稀可辨。
首先看墓葬。墓葬的多寡,可以折射出这个城市当时人口的密度,应该说这是检测古城繁荣程度的硬指标。文物地图集中,新州只有6个混合墓群中夹杂了一些汉墓,还不知道是东汉墓还是西汉墓;即使全是东汉墓,也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全是东汉墓,西汉时期的西陵岂非是无人区?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云梦的东汉墓群则达60处之多,且规模都相当大,零散的东汉墓则鳞次栉比,西汉墓不在其列。由是观之,云梦当是东汉时期江夏郡的大都会。
其次看古城遗址。西陵的汉代遗址有两处,都只遗留了汉代陶片,没有古城遗址。而云梦古城经过省地县三级考古专家多次考察发掘,结论是始建于战国中晚期,秦、汉、魏、晋沿袭使用的古城遗址,其规模达2.1平方公里,是两汉江夏郡境内首屈一指的大遗址,其残存的古城垣、护城河都清晰可见,郡城的气派犹存,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三看出土文物。因鄙人见闻有限,对新州出土的东汉文物知之甚少,不敢妄论。对云梦出土的东汉文物略知一二。云梦被誉为湖北省的文物大县,东汉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品位高,令人叹为观止的东汉陶楼,闻名全国;另一珍宝是东汉关内侯金印,正与黄香曾孙黄琬的封爵不谋而合。由是观之,定东汉江夏郡治于西陵,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即使撇开文化遗存来考察东汉江夏郡城的内外之别,也不会西陵是内城,云梦是外城,而应该是相反。
古代城市区分内外的要素多以政治、军事、标志性建筑为坐标,我们就从这三个层面来进行考察。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古人习惯于以政治中心来区分内外。唐以前的首都多设在长安附近,所以称函谷关以西为关内,唐贞观年间,置关内道于函谷关以西。东汉时期的江夏郡属荆州刺史部所辖,荆州刺史部的政治中心在江夏郡以西,云梦与西陵比较,云梦靠近政治中心,西陵远离政治中心,应该云梦是江夏郡的内城,西陵是外城,绝不应该相反。
其次从军事层面来看。东汉后期的军事形势是,荆州的刘表与东吴的孙权是宿敌,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原因是刘表在襄阳保卫战中,调派江夏太守黄祖增援,在襄阳城外的岘山伏兵,射死了孙权的父亲孙坚,构成世仇,孙权时刻不忘报刘表、黄祖的一箭之仇。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看,应该前方是外,后方是内。刘表时期的东吴还在柴桑(今江西九江)以东,不言而喻,西陵是前方,云梦是后方,应该云梦是内城,西陵是外城,而决非相反。
其三是从军事设施来看。刘表为防御东吴入侵,特命江夏太守黄祖在今黄陂城西23里处构筑石阳城。此城一建,更加清楚地区分了内外:云梦在防御圈内,西陵在防御圈外,怎么能把防御圈内的城称为外城,而把防御圈外的城称为内城呢?
上面我们从多层面,多角度地考察了江夏郡的内城和外城,可以证明东汉时期的江夏郡治所仍然在云梦古城。前引《江夏县志》“外城在云梦县北十四里”的说法不足为据。云梦县城北十四里就是陈李湾遗址,《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记载为宋代的遗址,与汉代不对号。《云梦县志略》记载好石桥的东西二城是汉江夏郡外城,但是多次文物普查的结论都不是汉代遗址,好石桥东城是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西城是西周时期的遗址。由此可见,东汉时期的江夏郡治所应当仍在云梦古城,即云梦人俗称的楚王城。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