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版主
   
- 积分
- 290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1-5-19 12: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LX101 发表于 2011-5-18 10:23 
你说不得要领,那你试着找出来?该别又是沙市拖累荆州吧?这话题你还没证明呢。 ...
哦,急我了,本来只进来看看,不想多说。看来还是找几条荆州与其他地方拉开差距的原因。
1、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策把沿海作重点,沿海凭借政策优势和地缘优势,快速发展起来。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普遍不景气,荆沙也不例外。这是大政策原因。
2、差距完全在工业。沙市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轻纺业。这个领域门槛较低,强大的外资和私营企业首先进入,对在计划经济年代发展起来的沙市轻纺业冲击很大。而一些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重化占比大的城市相对小些。沙市像洪城、汽配,农化沙隆达也好些。而洗衣粉、水瓶、床单这类影响很大,连上海这类较好的企业也不行。武汉一支花也垮了。沙市是成也轻纺,败也轻纺。这是沙市经济传统定位原因。
3、国省对荆沙支持不够,要求贡献多。这里未有大型工业项目投资,基础设施欠账很多。比如铁路全国地级城市大都通客车。这不仅可改善投资环境,也可增加一个地方的人气。而沙市修条货运线,还要自己负债,把沙市搞空了。这在全国怕是绝无仅有。这是与本地宜昌有水电、襄樊有二汽,有铁路,拉开差距的上头原因。
4、湖北省对这地方反复拆并。沙市两次省辖,短期对沙市来说看似好事,特别第二次还升格了(其实这只提高了官们待遇),但从长远、从这片地方整体看却不是好事(现已验证)。荆州地区失去了自己的工商主力,沙市成了一支孤军。很难想象,一个没资源没中央大型投资的县中市能长期存在下去。即便把100多平方公里都建成工厂、房子,也就那回事。形不成整体地域规模效应。对怎样建设这片地方又难形成共同规划和意志。后来又搞合并,荆州地区搞的是置换式合并,即置入沙市,置出潜江等5县市,而其它地市合并不是这样。频繁的收放分合改(名),每次都有震荡,特别最后一次,还有余震。有的人还要再分开,有的人还要再改名,这么搞来搞去,将使这片地方万劫不复。如果建国以来就是现在这个体制,估计情况与现在大不相同。这根本不是荆州、沙市谁拖垮了谁的问题。也不是那里的官多能、那里的官少能的问题。完全不应该像110#那样拿荆州地区的官垫底。书记市长是当家人了,合并后第一任书记是荆州地区的卢笑云,没两年就调走了,第一任市长是沙市的。后来的书记市长是调入的,不存在什么地官市官问题。这都是体制方面的原因。
5、当然不是说官们一点责任都没有。市委、政府和企业的头们,在发展顺利的时候得意忘形,缺乏长远谋划。在经济体制改革时又缺乏正确措施。招商引资不力。发展私营经济不够,经济环境不优,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好。这是领导原因。搞好了,可抵消前4条的一些影响,但大局难变,只能从头开始。
至于该怎样发展,没人顾问我,不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