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糊涂仙 于 2011-5-24 21:13 编辑
(一)
画面一:插入《沔阳皮影戏》唱段和画面
画面二:1、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新貌。
2、俯摄仙桃市城区新貌, 街道、楼房、车流、人流以及仙下河风景带。
画面三:沙湖的湿地公园,沔城古城墙、莲花池,杨林尾、张沟、三伏坛等镇的新农村景观以及田野、渔塘、河流。
画面四:沙湖泵站出土的石斧、石锛、及亚州象齿板、鹿角;越舟湖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铲、石凿、石网坠、陶仿轮及汉代铜镜、南朝青石盘口壶。
画面五:新石器期时代遗址越舟湖、沙湖泵站遗址。
画面六:大汉先英陈友谅故居、沙湖奎星阁、李大双、李小双、郑李辉、杨威、廖辉等奥运冠军的资料图片……
画面七:流潭公园沔阳烈士纪念碑、沔西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胡幼松等资料图片……
画面八:几组群众聚看沔阳皮影戏的乡村和城区场景以及图片……
解说词:这里是幅员广阔的江汉平原,这里坐落着一座美丽宜人的文化重城——仙桃市。
仙桃市原名沔阳县,于1986年5月撤县改市,1994年划为省直管市。是全国最大的无纺布制品出口基地,全国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也是世界奥运冠军的摇篮,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湖北的民间艺术之乡。全市辖1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2个工业园区,2个原种场,人口150万,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这里,318国道与宜黄高速公路纵贯东西,正在建设的汉宜铁路,横穿其境;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江河壮美,钟灵毓秀;这里,民风淳朴,风情万种。这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人文荟萃,曾孕育出:大汉先英陈友谅、两江总陆建瀛,礼部侍郎李绂藻,版本学家卢木斋,爱国志士张难先;贺龙、周逸群、胡幼松等老一代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并留下不朽诗篇……。艺术表演家王玉珍、著名女作家池莉、奥运冠军李大双、李小双、郑李辉、杨威、廖辉等仁人志士,光耀乡邦,名留青史。这里,“坡上唱樵歌,湖中唱渔歌,田中劳作歌,月下恋情歌”,他们用卓越的智慧,甜美的方言,高亢的歌喉,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唱出了仙桃人的心声,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沔阳皮影戏,就是我市众多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鲜花。
(二)
画面九:插入三棒鼓《沙湖沔阳州》录音带(用音)
画面十:清道光年间,东荆河洪流滚滚,村庄凋敝,哀鸿遍野……
画面十-:张洪显、皮思金、皮思银、唐宝林等四人皮,携儿带女,各自踏上了逃荒的旅途……
画面十二:张洪显、唐宝林二人怀抱渔鼓,手持简板,在农村挨门挨户苦唱乞讨……
画面十三:皮思金、皮思银兄弟二人卖唱,引来好多围观的群众...
画面十四:皮思金、皮思银兄弟二人在茶馆、书社座唱,引来馆内观众暴满...
画面十五:咸丰年间,皮思金、皮思银兄弟二人将硬纸剪成的人形,支撑影幕,点上油灯在晚上演唱的画面……
画面十六:皮影戏剧本《火焰山》图片资料……
画面十七 :沔阳皮影戏的纪录片片断……
画面十八:夏祖勤介绍沔阳皮影戏的由来(夏祖勤介绍与解说人相结合)。。。。。
解说词:沔阳皮影戏俗称“皮影子”,最早叫“灯影子”,现为“皮影戏”,在我国艺术行当中,它又以影像玲珑剔透,唱腔优美抒情,台词妙趣横生,伴奏优雅动听而深受群众喜爱。
据《沔阳县志》记载,在清道光(1821)年间,沔阳一带,有张洪显、皮思金、皮思银、唐宝林等四人(民间称之为沔阳渔鼓中的“三根半筒子”),因家乡十年九水,长期流浪在外,怀抱渔鼓,手持简板,沿门苦唱乞讨,含辛茹苦,备受艰辛,受尽不少欺凌和折磨。他们常常这样唱到:“ 正月是新春,宣统把位登,指望今年好收成,谁知啊荒得很。”“二月凉嗖嗖,人人带忧愁,采把野菜把生度,实在难下喉。”“五月是端阳,落种来插秧, 大小淹得精精光。”“堤溃无人管,穷人饿肚肠,眼望洪水泪汪汪,携儿带女逃水荒。”
到了咸丰年间,皮思金、皮思银二人出于无奈,便设法用硬纸剪成人影子,仿外地皮影之模样,晚上用灯光映照,把影子贴在纱布上进行表演,以此招来观众,维持全家生计。皮氏兄弟这一创举,很快轰动了四方乡里,人们纷纷前往观赏,倍感稀奇。不久,乡村“头人”看见,接往村落进行表演,后又有茶馆、书社老板知道,急忙请进馆内……皮氏兄弟二人名噪一时,成为草台、茶馆之常客,皮氏兄弟这一独创,使渔鼓和皮影合二为一,为沿们叫化的渔鼓艺人开拓了新的生活,师门晚辈一致公认他们为沔阳皮影之师祖。
一花引来百花开,万紫千红才是春。新中国建立后的沔阳,皮影戏出现了可喜局面,影响力逐步扩大,皮氏兄弟的门徒遍及天门、潜江等地,给汉江两岸的人民带来不少荣耀和快乐。1951年,沔阳县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第一个皮影队,并被列入祖国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5年3月,赴省会演,由龚本槐创作并演出的《武松打虎》获一等奖,4月调中南局会演又获一等奖。1957年,皮影戏《造车记》选段,由省广播电台录音、中国唱片社灌片后向全国发行。1980年,西德国家皮影代表团在沔阳观看了皮影戏后,索取两个皮影像带回国内,陈列在该国博物馆内;1981年5月,中央文化部、全国木偶皮影协会的的领导同志到沔阳,观看了皮影戏《火焰山》后,对该剧的唱腔极为赞赏。省电视台还专门前往,拍摄了一组介绍沔阳皮影戏的纪录片。一时间,全市皮影队发展到40多支,从艺人员达到250多人,创造了“村村院院演皮影”的景观。
(三)
画面十九:皮影子雕刻工具及制作画面...
画面二十:皮影戏现场操作画面...
画面二十-:旧式 皮影箱子图片资料...
画面二十二:影人影物的不同画面...
解说词:沔阳皮影戏剧中的各种人物、动物和道具是用牛皮采用沔阳剪纸的工艺手法精心雕刻而成,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一担皮影箱子,一般要求有男粉脸头子15—20个,有男帅、帝王、鱼尾粉脸,束发粉脸等;女粉脸头子10—15个,有花旦、正旦、女帅、凤冠、道姑等;花脸头子15—20个,有红花脸、黑花脸、杂花脸、女花脸等;老纵头子男女各4个,有男纵、女纵、道公、道婆等;奸白脸头子6—8个,有老、小奸相、奸王等;丑白脸头子10—15个,有老、中、小、女摇旦、站堂等;各类专门头子20—30个。共需120多个头子(人物头像)才能应付各种剧目。这些头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专用头像造型,如包公:额上雕绘有代表阴阳的日月图,象征包公善断人间地狱之冤。红、白、黑三色随花纹敷于额头之上,使包拯形象既威且善。沔阳皮影的粉脸、女旦、须生头像清秀、干净、柔美;奸白脸、丑角夸张变形,有极好的戏剧效果。
(四)
画面二十三:插入《沔阳皮影戏》录象带中介绍“鸡鸣调”的介绍(用像用音,删解说词)
画面二十四:插入《沔阳皮影戏》录象带中介绍“平腔”的介绍(用像用音,删解说词)
画面二十五:插入《沔阳皮影戏》录象带中介绍“悲腔”的介绍(用像用音,删解说词)
画面二十六:插入《沔阳皮影戏》录象带中介绍“凤尾腔”的介绍(用像用音,删解说词)
画面二十七:插入《沔阳皮影戏》录象带中介绍“琵琶腔”的介绍(用像用音,删解说词)
画面二十八:插入《沔阳皮影戏》录象带中介绍“杂花腔”的介绍(用像用音,删解说词)
沔阳皮影戏的 唱腔以筒子腔、歌腔为主,配打击乐伴奏,以一唱众和的形式进行演唱。筒子腔皮影又称渔鼓 皮影,渔鼓 皮影以 沔阳渔鼓为主腔,高亢豪放,活泼欢快。渔鼓皮影戏的唱腔分为平腔、悲腔、凤尾腔、琵琶腔、杂花腔五大类,共50多种。因流行地域不同,又分为上路子、中路子、下路子。上路子腔借鉴民间小调如薅草歌、打硪歌和鸡鸣腔等;中路子腔融入了汉剧、楚剧等唱腔;下路子腔曲调婉转悠扬,是沔阳渔鼓腔的正源。歌腔的唱腔种类有男腔、女腔、丑腔、天官赐福腔、八不就腔、杂花腔六大类。尤其是皮影戏中的男女悲腔,酷似江汉平原妇女哭声和花鼓戏悲腔,哀怨凄凉,催人泪下,让人久听不厌。
(五)
画面二十九:插入《封神榜》视频画面
画面三十:插入《薛仁贵征东》视频画面
画面三十一:插入《薛丁山征西》之招亲视频画
画面三十二:插入《程咬金搬兵 》视频画面
画面三十三:插入《罗通扫北》视频画面
沔阳皮影戏剧目十分丰富,有传统剧目三十多个。取材于传奇、演义小说的皮影剧目有:《封神榜》、《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程咬金搬兵 》、《罗通扫北》、等;取材于历史故事的皮影戏剧目有《昭君和番》、《岳飞传》、《洪秀全》、《乾隆游江南》等;取材于案卷的皮影剧目有《包公案》、《施公案》、《四下河南》、《五美图》等;取材于戏曲故事的皮影剧目有《吴汉杀妻》、《吕蒙正赶斋》、《二度梅》、《孟丽君》、《瓦车棚》等;取材于二十四孝故事的皮影剧目有《一家贤》、《董婆教女》等;取材于民间故事的皮影剧目有《双头驴》、《三门街》、《十三款》等。现代剧目二十多个, 如:《皇历迷》、《鸡毛信》、《风雨同舟》等。在演出活动中,连台戏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感染力,有多少人,翻村渡水,赶场听看;有多少人废寝忘食,流连忘返;有多少人,着神入迷,魂不守舍。因此,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看牛皮、熬眼皮、半夜回家撞鼓皮,老婆挨眉捏闷脾”。
(六)
画面三十四:市领导深入工地,视察仙桃皮影场馆建设画面……
画面三十五:仙桃皮影馆设计图及有关资料画面
画面三十六:皮影协会、皮影剧团的活动画面和演出场景……
画面三十七:采访名誉会长夏祖勤、余仁枝等在唱皮影戏选段……
画面三十八:广场、街头艺人哼唱皮影戏画面……
解说词:长期以来,沔阳皮影这门艺术在仙桃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2007年成立了市民间皮影艺术家协会,并组建了市中心皮影艺术团。为更好的传承、振兴、发展沔阳皮影戏,2009年3月,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关于抢救保护传承沔阳皮影戏的会议纪要》,并已投资200万元资金,兴建仙桃市皮影戏演艺中心(皮影戏馆),该馆占地面积960平米,座位300多个,工程将于今年7月底竣工,10月正式开馆接纳观众。现在,全市共有业余皮影艺术团15个,皮影艺人180余人,常年活跃在街头、乡间。正因为沔阳渔鼓戏作为民间文化根植在农民生活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悠长的岁月中传承和发展,演绎世人的感情,继而谱写了中华优秀民间文化的华章。
“清风播四远 ,万里送芬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沔阳皮影戏这块文化瑰宝,正在不断发扬光大,以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为推动仙桃的三个文明建设继续作出积极的贡献,铸造新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