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21日到5月26日,一组署名人民日报评论部,主旨为“关注社会心态”的系列评论在《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它的文风一改往昔,不再端着,而是变得轻松灵动如春风拂面。这些文章涉及公平正义、维稳与维权、理性与非理性、弱势群体等社会焦点问题。还指出为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文章提倡用“包容心态对待‘异质思维’《北京青年报》社论评价它们“显示了不一般的理论勇气,为人们开拓了广阔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这组评论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网友纷纷留言表达看法,媒体也争相转载并主动回应。海外媒体舆论反映强烈,并纷纷转载或发评论。
“异质思维”和“沉没的声音”,这些看似陌生难懂的新词,却一下子纷纷击中了时局的软肋,说到了人们心里。评论中常见的复杂理论分析不再难懂,相持不下的争议也仿佛有了可以共同讨论的基础。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解析刊发背景称:此系列评论传达了党中央的声音,乃是针对当下社会矛盾频发,一些地方出现官民对立,维稳出现异化而发的,实为告诫地方执政者,要适当开放言论自由,倾听民众批评。其核心就是维权即维稳,这里的维权就是指只有全面落实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宪法原则,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特别要提高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表达能力,让他们的“沉没的声音”浮出水面,成为真正有力量、有尊严的自由言说,才能构建宽松活泼、丰富多彩的公民言论生态,培育理性平和、成熟开放的社会心态。社会才能稳定
针对我市一些为政者的言和行,许多方面有违评论的精神和要求,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制订全市党政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人民日报这组评论文章的计划,并分别在政府网站、《水都网》和《水都论坛》开辟学习专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及广大网友参与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来一次领导干部的思想大解放,如果干部的思想不解放,墨守成规,仍然让官本位。权本位作怪,漠视弱势群体的“沉没的声音”,那么就可能出现如《中国青年报》5月28日社论所说:“警惕‘沉没的声音’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