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浪漫仙桃

说一说互联网以及论坛的作用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6: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漫仙桃 于 2011-6-2 16:54 编辑

人的交流与表达一般有四种模式:没有交互性的自言自语即自传播,一对一的口碑交流与传播,多人讨论的具有多向交互性的群体传播和一人对多人的大众传播。分析互联网的各种互动应用会发现,长盛不衰、影响力强大的互动产品一般都是集纳了多种交流模式。比如即时通信产品,其最根本的特性是一对一的口碑式交流,但它研发了qq群,衍生了群聊功能,形成多人讨论,又通过迷你网页、弹出新闻窗口的方式达到大众传播的效果,还有qq的签名档,本质上是一种自言自语的自传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6: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论坛也是集多种传播形式于一身的互动产品。多人的共同讨论是论坛的基本状态,实现了论坛的群体传播,但是网络论坛也研发了站内短信,提供论坛好友站内一对一交流的通道。此外,论坛版主对热帖的推荐和置顶、制作的热帖排行,可以看做是一种间接的大众传播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6: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的互动产品不仅在于交流模式的聚合,还在于对web1.0与web2.0核心价值的叠加。Web1.0的核心是信息、新闻等内容产品,用门户网站的模式解决了人们“一站式”消费的需求;web2.0的核心是用户,诸多互动工具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人与人互动”。微博则处于不偏不倚之中,既有以内容为核心的聚合,也有以用户为关注点的聚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21

主题

567

帖子

759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1-6-2 16: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泡茶、 于 2011-6-2 16:53 编辑

感谢浪漫仙桃普及网络知识。。。。。。。。。。
シ杯茶释兵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6: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是很懂。只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能够多读几遍这些内容。其中关于论坛作用的内容,也能给我们的网民一些启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6: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全是转帖。特此声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7: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内容上,从新闻的集散地、观点的集散地到民声的集散地。从信息结构看,论坛呈现树状结构,以公共事件为中心,参与者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如果说早期的论坛以提供、发布各类新闻、信息,关注天下大事、发表宏观高论为主形成新闻的集散地、观点集散地,那么近些年论坛的议题越来越趋向民生,越来越贴近网民身边的小事、琐事,而成为民声的集散地。诸多在论坛热议并引发舆论监督的事件如“杭州飙车案”、“‘被落榜’高考女生”等都是发生在网民身边的“小事”。换言之,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陈述、申诉、表达社会不公的主渠道。根据新闻传播价值规律,新闻的地域性、接近性越强,新闻价值越凸显。当网络论坛成为社会公共领域、成为公民的“第二法庭”时,其背负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也自然在扩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7: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用户上,论坛参与者从草根到精英到党政高层领导。这一变化明显反映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每年推出的“十大嘉宾”名单上。2003年的“十大嘉宾”中尚有民间保钓人士冯锦华,但到了2007年,“十大嘉宾”中有七人都是社会精英,如袁隆平、厉以宁、朱清时等,再到2008年,“十大嘉宾”中的七人都是党政领导。此外强国论坛还组织了各种系列访谈,有“党委新闻发言人系列访谈”、“大检察官系列访谈”、“全国公安厅局长系列访谈”等。党政高官频频亮相网络论坛,既彰显出高层对网络论坛、网络民意的重视,也无形中增强了网络论坛的魅力,放大了网络论坛的社会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7: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交互程度上,从早期单向度的话语通道、表达渠道到多向度的话题讨论、舆情收集和问政平台。尽管互动性是网络论坛的最本质特性,但网络论坛的中心化结构束缚了互动性的发挥,也导致论坛交互程度相比Web2.0的其他应用要弱。论坛发展之初仅仅是网民表达意见的渠道,表达的内容结果如何、影响力何在、社会有无反馈却不得而知。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讨论话题的宽泛和高层对网络民意的高度重视,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领域的热点、难点等敏感问题都出现在论坛议题中,网络论坛成为了解民意、收集舆情的重要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511

主题

6975

帖子

8527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527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1-6-2 17: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社会价值层面分析,网络论坛的社会发声功能和舆论放大效应都是值得重视和运用的。聚焦大量用户的网络互动应用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怎样用好这类工具。从当前互联网以及网民的网络应用程度看,网络论坛的发展趋向将向地方化、社区化推进,需要加强网络论坛与其他网络互动应用的对接,繁荣网络文化,提升网络论坛的营销价值。活跃地方论坛疏导民意。互联网中影响全国的网络事件都是地方性的,大多数的问题最初都是源于地方论坛。如果地方论坛很活跃,地方领导高度重视,很多地方论坛中的个案就不会上升到全国事件,形成全民关注的舆论压力。地方论坛里集中了很多本地的受众,一些突发重大事件的苗头性信息一般都最先被上贴到地方论坛,且他们上贴、评论的信息和观点更可靠、更直接、更有针对性。这些本地论坛的网民,一方面在共同反对的事件上容易结成利益联盟,另一方面在共同赞同的事情上也容易形成口碑效应。因此,地方论坛在解决具体问题上有很大的优势,从管理角度讲,地方论坛是解决问题、疏导民意最短的路径,管理成本低,反应速度快,实际效果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