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755|回复: 0

【原创】循着父亲年少时的足迹,去河南商城,去鄂豫皖(2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3

243

主题

564

帖子

1231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23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1-7-14 07: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成林1 于 2011-7-14 07:06 编辑

    此时是下午4:40,时间尚早,正可以赶一段路程。可我从开始就没准备原路返回,我不喜欢重复。我的计划是继续往东,去安徽的金寨,然后从安徽回到湖北,趁此来一趟鄂豫皖三省行。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商城到金寨的距离我一直都没弄清,我仅有的一本2011年1月版本《中国汽车驾驶员地图册》上,有几段路的里程没有标注,电脑上也无法查到。我只有凭地图的间距比对猜测,约在70公里。可我向商城街头修鞋匠、三轮车师傅、商店老板等打听,都说有200多公里。其中有位路人告诉我,可以从去苏仙石的小路过去,只有70公里,能近上一倍多。众口一词,与我按地图猜测的距离相差太远。我迷糊了,不知两地间到底有多远。但我想到,既来之,则安之,定下的是不随便改变。再远,我得照计划行事。

    我按地图和路牌指示,上了商城到叶集的省道,准备再从叶集走安徽的省道去金寨。可我心里对这段路的距离实在没底,走到接近商城县丰集乡时,路边站了6位交警,我似乎遇上救星,连忙停下车来,向他们询问去金寨的里程。没想他们亦如县城人们一样说法,有200多公里。不过他们也告诉我,可从丰集插到苏仙石,再去金寨,这样近多了。他们还说,走叶集去金寨是走弓背,而经苏仙石则走的是弓弦,所以近。就是走苏仙石都是乡村公路,没有路牌,有很长一段路还在山里,人烟稀少,担心我迷路。好在这路全是水泥路面,虽然有点窄,摩托骑行正好。他们的意见,是建议我走苏仙石。

    看看天色将晚,担心当天赶不到金寨,我打定主意,听交警的,抄直赶近。

    也许运气降临。刚刚拐入乡村公路,后面跟上一辆电动车。因是山路,我骑行较慢,这电动车很快超到我的前面。骑车的是位小女孩。我见整条路上别无行人和车辆,担心真的迷路,就赶紧向她打听具体路线。真正奇巧,她居然和我有小半路程是同路,并且,难走的正是这段路程,过了这,就可直达金寨。她说,可以一直陪我走完这段路的全程,直至去金寨的省道。

    按说,我的摩托车速远高于她的电动车。但在此地,我快不起来。山路弯弯,许多地方比较陡峭,路又的确有些窄,我想快也难。而她轻车熟路,相反一直是她引着我走。骑行里,我了解到她才13岁,再上初三。她的车上还绑了两个蛇皮袋,可能装的是城里买的物品。我问她暑假怎么没去补课?她说家里比较忙,走不开。另外她成绩可以,补不补无所谓。看着她小小年纪、羸孱身体,却为家分担,很是懂事,我颇为这山里的孩子感动。从她身上,我再次印证了商城人的淳朴。

    说到这里,该说说商城的路了。据我所知,商城好像除了一条过境高速、一段擦境国道以外,剩下的就只有省道和县乡级公路。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所走过的起自与新县接壤的余集镇,延伸至商城丰集乡(实际一直延伸至与安徽交界的叶集,因到丰集后我改走乡村公路,剩下的没走,故不能妄评)的那条省道,堪称省道中的样板公路。别看它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但它有3条足以证明它的品质,让人叹服。

    一是路面相当平整。无论水泥、沥青路面,全线都间无缝隙和破损。虽然沥青路面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原来破损的痕迹,但无一未被修整。水泥路面更有特色,全是带格状、仿青石水泥路面,似乎坚不可摧,路面上也真的不见残破。这必然与路基的坚实、水泥等材质的品优和施工的精细直接悠关。

    二是全线非常清洁,沿途都很难在路面上看到一处尘土、垃圾和堆积物。

    三是路面及道路两边的各种安全标识,相当完备、清晰、显眼。体现出公路安全运行管理十足人性化的高度。

    这三条,应该是每一条都非常难能可贵,是许多省道所忽视或根本难以达到的。

    就此,建议国务院有关机构组织有关方面去商城考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动全国公路品质再上台阶。

    傍晚6:25,我一路经过商城县的金刚台乡、苏仙石乡,从河南进入安徽境内。入口处好象叫水口店,从地图看,应归属安徽金寨县的铁冲乡。

    再往前走,尽是扶摇直上和盘旋而下的山路,那深藏于崇山峻岭的路,看得出来,许多是从大山上直接劈出的,路边一堵堵垂直陡峭的崖壁,在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这路,不亚天路,简直就是人世间鬼斧神工的杰作。

    我不时在路边停下,听呼啸的山风,看身边的茂竹、老林、野花,赏落日余晖中群峰耸立的雄伟,感叹这山路工程的浩大。

    以前只听说金寨是大别山腹地,今日走进,方知此地的巍峨雄浑。我一路的印象里,金寨似乎除了山,就是山沟。极目远眺里,也是逶迤腾浪、没有尽头的座座山峰。

    夜幕低垂,我到达金寨老县城——梅山镇。第一次到此,心里多了几分新鲜。顾不上旅途疲惫,我顺着梅山的主体大街,逐一走遍。难怪金寨县城迁移,这过去的县城也实在有些狭小。大致仅有一个十字形街道,东西南北均在不足2公里的尺幅之内。

    听说从金寨去湖北的路,更是山路,而且出城后几十公里都少有人家,往前的210省道又在整修,不便夜行。我只好放弃连夜回家打算,当夜就在梅山城区中心挑了家干净旅店住下。

    晚上查看地图,由梅山回家,走最近线路,竟有300公里。比来程的266公里还远。

    回家心切。第二天清晨,我来不及在梅山再游,更没心情去几十公里外的金寨新县城看看,就匆匆踏上归途。

    正如别人告诉我的,回程更是难行,山更陡,路更险,弯道更多。尽管道路也许是刚刚新修,比较平整。但行走起来,车速根本无法加快。沿途不时有限速提示,限为20公里。我的感受是,即使没有限速,我也跑不出速度。事实是,从梅山经全军、双河、南溪、斑竹园到皖鄂交界的长岭关,99公里,我足足花了4.5小时,时速也就22公里。

    翻过长岭关,进入湖北麻城地界,穿过木子店、张家畈、蔡店河,接着进入罗田县境。这一路行来,虽然也是在山里奔走,但此山非彼山,直让我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这里的山,不再高、不再近,完全没有了金寨山里那种大山时时压在头顶的气氛。这里可以一览众山,也足能俯瞰视野渐开的山间小平原和路旁不时缓缓流过的河流,以及一片片风格各异、颇有气势的新农村。

    以前,我和我们这里许多人们一样看法,以为麻城是山区,罗田更属深山区。现在我的看法瞬间改变:麻城、罗田是大别山的大门,可以坐拥大别山,辐射长江南北整个鱼米之乡,是得山得水、得天独厚之地。

    麻城、罗田分别属湖北黄冈市代管和管辖。这黄冈市可是自古天下闻名、人才辈出之地。远的不说,就说新中国建立过程中以及后来,这里就出了元帅1人,大将1人,上将8人,中将17人,少将数百人;同时,共和国原主席李先念、共和国原代主席董必武,就出自黄冈市的红安县。至于省部级领导干部,出自这里的,数不胜数。

    值得一提的,是林彪。应该说,在现代历史中,他曾是出自黄冈市的军事功勋最为卓著、政治地位最为隆重之人。几十年间,他是共和国和家乡人民的骄傲。但造化弄人,最终他如夏花如流星一般,落个折戟沉沙恶名,让人存疑、扼腕。好在中共中央军委1989年确定的33位军事家中,黄冈走出的人占有三席,除李先念、王树声,林彪也被列名其中,并注明他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还原了一份历史,多少给了人们一些告慰。

    下午4:10,我到达林彪故乡——团风县回龙镇境内。遥望林家大湾及周边方向,想起林彪、林育英、林育南三兄弟,想起当年在这里为革命奔走呼号的恽代英、李求实,想起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秦兆阳等一代志士仁人,心中涌起无限感慨,黄冈,不愧为一方热土。

    5:30,我结束鄂豫皖行程,回到家中。

    这一行,了却多年夙愿,内心给了父亲一个交代,也走了这么多地方,见闻了沿途革命老区今日的奋起和发展,心中有了更多的激越和充实!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