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0
贵宾
   
- 积分
- 1622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1-11-16 1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秦楚论坛,这个内容的帖子我发了两篇。第二篇是:
【建议】“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应该建在丹江口大坝旁边
前天发了个《【建议】“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应该建在丹江口市》,由于表述不够严谨,引发了一些争论。这里重发一个,修正一些表述方式,“朝三暮四”不行,那就“朝四暮三”吧。
其实目的都一样:举全市之力争取“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落户在十堰市。请特别注意:“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建在丹江口大坝旁边,也就是落户在十堰市境内!
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线,其中中线最具代表意义。中线工程分为水源工程、干线工程。水源工程又分为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和陶岔渠首重建工程三个子项。纵观整个南水北调工程,能够代表其形象的单体工程主要集中在中线,主要有丹江口大坝、陶岔渠首、穿黄(河)工程等,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工程非丹江口大坝莫属。
丹江口大坝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标志性、代表性体现在:
1、最早由毛主席提出的“南水北调”设想,只有中线一条线路,调水源头就是丹江口水库,兴建丹江口大坝除了治理汉江水患、为“三峡”练兵外,终极任务就是南水北调。
2、丹江口大坝的兴建,形成了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才使丹江口水库具备向北方调水的条件。
3、邓小平、李先念、赵紫阳、万里等中央领导,尤其是2011年胡锦涛、温家宝在不到一周时间内相继到丹江口大坝视察,主要原因就是丹江口大坝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重要性、代表性、标志性是陶岔、穿黄等其他工程望其项背、无法企及的。
所以,既然“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建在哪里还未确定,既然十堰市要举全市之力积极争取落户十堰市,如果十堰市响亮地提出“将‘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建在南水北调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工程——丹江口大坝旁边”,将是其他竞争城市无法反驳、无法超越的最佳理由。
另一方面,不论是各级领导还是各地游客,要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最佳的路线就是先实地参观南水北调标志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再到博物馆去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全貌。
如果将博物馆建在十堰市城区,将使南水北调标志性工程与南水北调博物馆分布在相隔100多公里的两座城市,无论是领导还是游客,一般不会选择两地都去,一般都会选择去看实景,没有几个人会不看实景看模型的。如此,博物馆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如果将博物馆建在丹江口大坝旁边,实景与博物馆结合起来,无论是领导还是游客,将减少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在一个地方更完整、更全面、更有时间了解南水北调工程,这才体现出博物馆的价值。
胡锦涛、温家宝来丹江口大坝时,前者只停留了20分钟,后者只停留了1小时,他们只听取了汉江集团(含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和湖北省南水北调办的汇报,地方的声音与意志根本没有表达的机会。如果大坝旁边有个展览馆,地方的声音和意志将贯穿在参观的过程中。
硬件上,在丹江口大坝右岸新建的“丹江口市博物馆”还未开馆,完全有条件改造成“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
题外话:从接待上来看,接待地点集中在一地与分散到两地相比,接待工作量将大为减少。并且,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分散到两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