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 2011-11-3 17: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nshangman 于 2011-11-3 22:19 编辑
在沿线七个县市中,黄梅,是作出了奉献的。”提起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熟悉情况的人都会如此感慨。
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黄梅段全长34.25km,起于大河镇四渡河村与蕲春县青石镇梅祠堂村相交处界岭,止于黄标线黄梅县行政服务中心,总投资1.1亿元。
“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
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发祥地,经过多年的科学发展,已形成“东有五祖寺,南有妙乐寺,西有四祖寺,北有老祖寺”的鄂东禅宗文化旅游区格局,其影响不仅广布国内,而且远播日本、韩国、东南亚,每年仅来自海外的朝拜者就达数万之众。有专家言:黄梅禅宗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唯一性、无可替代性,而且还具有世界性。
这里还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是红十五军诞生地,是闻名全国的“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
发展旅游,交通先行。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火爆,黄梅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条与之相应的公路,将其景点串珠成链。
2009年6月,省市修建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的宏伟蓝图,确定了“一路穿七县、全线连三区”的建设思路,即:横贯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7个县市,连通红色遗迹、绿色生态、禅宗文化三大旅游区的38个景点。
消息传来,90多万黄梅儿女,为之兴奋不已。县委、县政府带领县交通、公路部门闻讯而动。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为了全线的对接,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线路设计,既不是可以带动全县整个北部山区的大别山腹地公路走向,又不是途经避暑胜地挪步园,而是选择了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人迹罕至,连久居附近一带村民都视若“生命禁区”的路线。
黄梅人犹豫了,与顾全大局的黄梅人来说,这种犹豫,仅仅是短暂的。
作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终点的黄梅,既是全线唯一的禅宗文化旅游区,又是鄂、赣、皖旅游“金三角”的连接点,被赋予展示湖北旅游形象出口路,实现与外“资源对接,合作互赢”的光荣使命,有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咽喉”之称。
“咽喉”不破,红路难成。
“我们要发扬黄梅人的奉献精神,修好这条全市人民的政治路、旅游路、民心路、致富路。”时任县长的余建堂铿锵的话语,坚定了建设者的信心。
2009年12月6日,面对困难,黄梅交通人负重先行,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巍巍大别山的热土上拉开了鏖战险阻的序幕。
2010年,该工程被列为全县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工程建设指挥部,靠前指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推进工程建设,资金是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样一个交通投入捉襟见肘的县,5600万元的自筹资金难于上青天。但县政府高瞻远瞩,勒紧裤袋,***拿出了3600万元,这在该县史无前例。
一条路,把黄梅人民的心紧紧相连。一条路,把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工程所涉公安、电力、国土、林业等部门一路绿灯,按时完成各自任务;沿线乡镇、村民,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全力支持;大河镇成立了专门的工程协调小组,长期坚守施工一线,现场协调难题,安排兰中志、雷电球二位领导专职负责协调工作,营造了优良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作为工程建设主体的县交通运输局一班人和广大建设者,为了收获,他们心甘情愿地去耕耘;为了成功,他们呕心沥血地去拼搏、去奉献。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鲁峰千斤重担一肩挑,一头是巨大的资金压力,一头是纷繁复杂的施工组织管理。
在今年工程进入攻坚、收官之际,县长马艳舟、副县长漆浩多次深入工地,鼓励建设者,克难攻坚,早日完工,确保在国庆节向黄梅人民献上一份厚礼!
黄梅人,用自己大写的人格,谱写出一曲曲气吞山河、威武雄壮的奉献之歌;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筑起了一条通向开放富裕的腾飞之路。
“如果不是为了全线的对接,原来的大别山腹地公路,途径苦竹、五祖、柳林、停前、独山、杉木等全县北部山区,至少带动70多个村的发展,惠及20万人以上。而现在直接受益的只有大河镇下鸣水村的200多人。不仅如此,沿原腹地公路的走向地方还要少投资4100万元”。在经过一年多艰苦奋战,全线贯通的今天,黄梅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亚良仍不无遗憾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