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糊涂仙 发表于 2012-11-1 17:33 
.
原生态民歌纯粹质朴,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寄托和情感的真实体现,民歌的失传意味着中国传统精髓的遗失。真正地道的民歌是由当地的歌手用当地方言来演唱的,但随着民歌产生环境的改变,我国许多民歌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
原生态民歌,就目前还远远谈不到发展的问题,抢救是第一位的。对如何抢救原生态民歌,先让它活下来。然后是保护,最后才是发展。 对有些民歌,可以采用档案式的保护,不能变化,一变就不是它了;对一些适应性非常强的民歌,可以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发展其独特的特性,但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它的特性,千万不能把它们烩在一个锅里。否则,就不是那个味了。 民歌的转型,可据时代的需要,建立新的民歌。如曲调不变,填入新词,发展新民歌。如电影《沙湖沔阳州》的主题歌,就是现代歌曲在传统民歌基础上创作的,具有老沔阳风格,是一首具有大众品位的歌曲。 民歌的外延需要扩展,作曲家去模仿老民歌创造新的歌曲。如百唱不厌的《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都是经过模仿再创作的民歌,就是很成功的例子。 传统文化不变化是不可能的,传承也是为了发展。一切保护行为,最终还是为了发展。但是,传承和发展就像种田一样,“种子”资源一定要保护好,不能“好吃婆娘不留种”。 . 问好老仙{:soso_e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