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当散人 于 2011-11-20 19:24 编辑
丹江水库烟波浩渺、大气磅礴令人神往,碧波清风、渔舟唱晚惹人陶醉。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省旅游的发展、繁荣带来了历史机遇。《指导意见》指出,要重点实施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使丹江明珠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凸显。
淅川丹江大观苑今年前三个季度,接待国内外游客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00万元,这些喜人的数字,体现了丹江大观苑景区正式营运两年来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
南水北调 机遇千载难逢
“《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文化旅游带’,让淅川如此幸运。南水北调工程的神来之笔给淅川旅游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工程沿线崛起新的旅游带,将成为我省生态旅游的重要支撑。”淅川县委书记、县长马良泉一语中的。
凡去过淅川的游客,无不为楚始都丹阳所在地厚重的历史积淀、深邃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所折服,“魅力渠首、碧波丹江”,是对淅川旅游最精辟的概括。
那么,如何发挥一库清水的作用,带动水源地的旅游业发展?本世纪之初,河南福森药业集团董事长曹长城敏锐地感受到千载难逢的机遇。 2004年12月30日,河南福森药业集团第三次股东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丹江大观苑项目投资方案。几天后,来自郑大、河大的专家们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并明确了项目设计的总体思想: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福森药文化、水文化、商文化、佛文化、楚文化。 、
2005年4月8日,随着开天辟地的一声炮响,丹江大观苑景区建设破土动工。
丹江大观苑 景区亮点纷呈
经过四年的艰辛努力。河南丹江大观苑横空出世,于2008年10月1日以醉人的英姿开门迎客。“打造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观光带,丹江大观苑要树立‘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理念,坚持生态、文化两篇文章一起做。” 曹长城坚定地说。
“自2005年4月动工至今,丹江大观苑已投资4.5亿元,分别建成了万米沿江廊、药王殿、楚风楼、范蠡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中原三面盛世观音像等30多处精品景观。”曹长城自豪地说,随着丹江大观苑的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景区内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旅游亮点群星璀璨。
据介绍,已经建设的丹阳楼通过中线工程纪念馆、河南移民馆、治水名人馆、千秋大禹馆及壁画、雕塑等,真实展现了南水北调世纪工程。中原盛世观音像雕塑群是一个采用声、光、电技术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综合动态雕塑群,堪称佛教雕塑经典。
楚风楼展示了楚始都丹阳城所在地厚重灿烂的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宫廷乐舞表演的“场景”,编钟、石磬等乐器文物,仿佛使人看到了楚国的贵族们生活风情。楚始都丹阳城的沙盘模型,向世人再现了这座沉睡在江底的千年故都的雄姿,以及她昔日的辉煌……
“借力南水北调,打造丹江明珠。我们将加快水上娱乐城、水上飞机停机坪等苑区后期工程的建设进度,使丹江大观苑成为展示淅川秀美自然景观和特色历史文化的朝阳产业,成长为中原旅游业的领跑者。”谈及景区未来发展,曹长城信心十足。
(作者:记者 张莉娜 责任编辑:睢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