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上海市 2011-11-22 18: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培育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各项条件来看,尽快构筑南昌——武汉——长沙大都市圈、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中三角经济区’(以下简称‘中三角’)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根据相关设想,“中三角”将以南昌、武汉、长沙三个已经形成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促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国家规划的重点地区。
提速中部崛起催化剂
《中国发展报告2010》明确了环渤海(京津冀、辽中南和胶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3个特大城市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山东半岛之后的第五位。
“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群彼此正好相隔300公里,长江串起三省区域内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是中国中西部交通最便捷、水资源最充沛的地区。”叶青表示,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的“中三角”如果形成,中部崛起必将加速。
“中部崛起”概念在2004年正式提出以来,中部各省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所谓“金砖四省”中,湖南、湖北占有两席。按照发展目标,到了2015年,中部地区要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万元和82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接近100%等。到2020年,中部地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中部崛起如何提速?如何实现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区域内的合作必不可少。中部地区必须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积极培育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使其尽快成为中部地区崛起及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近年来,中部六省已逐渐形成几个发展区域,如皖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等。“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要在下一轮区域经济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通过分工协作,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叶青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三省学界和政府智囊机构均已启动“中三角经济区”的规划研究。
时机成熟欲成经济第四极
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则正在研究制订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规划,三省也将联合发力,争取将此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江西、湖北、湖南这三个位于长江中游的决策者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尽快启动以‘南昌——武汉——长沙’为核心的都市圈。”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李建德向记者介绍,中部地区必须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积极培育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使其尽快成为中部崛起及经济增长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中三角”的设想最早于2004年于湖北学者提出,2005年国家明确提出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要尽快建立长江中游的城市群,尤其是江西的学者提得最多。但李建德表示,那时实施这一宏伟战略构想的时机并不成熟,而现在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尽快建立长江中游的城市群,时机相对成熟。
南昌紧邻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个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长沙是一座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商务服务中心城市;武汉则九省通衢,科教实力强大,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并举。“中三角”如果形成,中部崛起必将加速。
2010年10月16日,湖北省就提出“智慧崛起”发展新模式,除强调创新与低碳之外,另一核心就是不再推崇“九头鸟文化”、“码头文化”,向“荆楚文化”回归,实现了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在文化体系上的认识统一,为三省合作发展经济奠定舆论基础。
叶青认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结构。“中三角”以南昌、武汉、长沙三个已经形成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功能,将提高其在全国的作用。“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将‘中三角’打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的很有可能的。”叶青向本报记者说道。
加强省际城市合作
“三省的经济发展,都具有良好的条件,合作则可以共赢。”叶青向本报记者表示,避免中部被边缘化和中部各经济区之间经济联系弱化的有效措施就是加强省际城市间合作。
以武汉为代表的城市群与长沙为代表的湘中地区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武汉要建设成为中国的汽车生产基地,需要大规模的配套,而自身配套能力不强。而长株潭三市的机械加工实力不菲,特别是湘潭和株州,拥有不少国家投资的军工企业完全可以为武汉的汽车生产基地做配套。
目前武汉在筹备建设中国光谷,而长沙的IT产业实力很强,特别是软件开发,可以将武汉和长沙建设成为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钢铁产业方面,武钢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实力非常厉害,可以和湖南众多钢铁企业形成联合。
南昌的地理位置中部偏北,与武汉只有几百公里,合作是一个大趋势。随着未来东西向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拉开,两城市之间的交通在未来几年将更加便利,经济往来将更加密切。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还有待于江西和湖北的进一步交流,从产业的衔接与物流交通的互补,都是需要逐步解决的。
“随着昌九城际铁路的通车、‘杭南长’(杭州、南昌、长沙)高铁即将运营和武广高铁的通车,未来几年,武汉、长沙和南昌3个中心城市之间形成一个半小时同城圈。”叶青向本报记者表示,由这几个城市所引领的武汉城市圈、鄱阳湖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之间联系将更为紧密,最终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区。
关于三省合作,叶青认当务之急是尽快成立“中三角经济区办公室”,在中部崛起办公室的领导下,制定相应的鼓励发展的政策,在土地、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
“同时,在中部规划的基础上,再制定‘中三角经济区’发展规划。”叶青向本报记者表示,三省在抱团发展的过程中,需建立包括生态保护、环境友好、产业合作、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合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三大城市圈之间的行政分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