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辛未明 于 2011-11-26 19:57 编辑
今天在家里找身份证,翻箱倒柜,大肆洗掠。倒腾了半天,身份证没找着,倒是找出了几件二十年前上高中时的“旧作”——在高中课本上做的笔记。看着那上面写的字,我不禁像贺知章老爷爷那样仰天长啸,一声叹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些字体端庄,结构精巧的字真的是我写的吗?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就教导我们写字要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我是一个唯老师马首是瞻的乖学生,铭记并不折不扣地实践着老师的这一教导。从此埋下了祸根,我写字一丝不苟,慢条斯理,由写字影响到性格就是做事也必须有板有眼,中规中距。小时候和姐姐们一起到田野里打猪草,别人都是打起猪草随手就往篮子里一扔,我却把猪草都一个个一层层的整齐码好,就像现在酒店里的雕花拼盘一样。姐姐和同伴们每每都要为此取笑我是在绣花,我却怎么也改不了。 上小学时条件很艰苦,有一年冬天的期末考试,甚至连油印的试卷也没有,试题都是监考老师抄在黑板上,学生在下面抄好后再做答的。老师抄的题目中有一个字高频率的出现,那个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由”,右边是一个“攵”。我不认得,老师又规定考试时不允许向老师提问题——即使允许,我也不好意思提呀,别的同学都没问。那个字其实是那时刚试行,还没正式推广的简化字“数”。后来那套简化字也作废了。当时可是把我急坏了!我平时学的都是名门正派的字,怎会认识这种歪门邪道的字! 写字工整最大的坏处就是导致写字速度慢,试题做不完。这一点在小学阶段还感觉不明显,到了初中、高中立刻图穷匕见,一剑锁喉——特别是在需要写作文的语文考试中更是雪上加霜。但你练了那样的童子功,中途要想改弦易辙也非易事。所以,整个初中、高中阶段我都是在担心考试时间不够,做不完试题的惊恐中度过——并不是怕试题太难。 上了大学,我的字迹愈发工整,字迹工整的境界到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几十个老师能记住我,多是因为我的作业字迹工整。他们初见我的作业,极疑心那是一个女生做的,但看名字又不像一个女生,所以在上课点名叫到我时,会格外多看我一眼。 上大学时,我们班五十来个同学,到毕业时一次都没有补考或重修的,也仅有十名同学——很幸运我是那十分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我的字迹工整。因为大学的老师在判卷给分时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他们见我平时作业字迹工整便认为我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精神可嘉,评分时就会额外送我几分,就像妈妈喜欢自己的孩子,在吃饭时就会额外在孩子的碗里塞一个鸡大腿或搁个煮鸡蛋。有时可能仅仅就是那几分之差,会导致一门课的成绩阴阳相隔。 毕业时在同班一位女同学的留言本上,我精心炮制毕业留言,那些冰雕玉砌般规整静穆的字看上去可真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据说引得外班的好多女生看后一阵惊呼,她们揣度这样一位写得一手“酸字”的小子,大概该是一位丰姿俊雅的后生吧。及至她们或明或暗的见过我本人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不过是一个啥大黑粗的汉子,心中自是不免暗感失望。对此,我惟有说声抱歉。其实,人的字迹和人的长相一样,多是靠天吃饭,自己能改变的很少,惟有在岁月的浸渍和打磨中,来慢慢的将她们雕刻。 工作以后,我写起字来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潦草。签名的字体也跟着变了三次,一次也没满意过。现在偶尔翻见自己学生时代写的字,不禁恍若隔世——无论我怎么努力,我再也写不出学生时代那样的字了。变化了的,不禁是字迹,还有心境。 再过二十年我会写出怎样的字迹?那时,我又会写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