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724|回复: 59

【2011汇展】看着散文选:如是看着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59

主题

800

帖子

212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2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1-28 18: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看着 于 2011-11-29 09:34 编辑

【2011汇展】看着散文选:如是看着
目录

1、普陀山,普陀山
2、五岳散记(节选)
3、名实之惑
4、门道之辩
5、老老实实说旧书

正文

普陀山,普陀山

    上周因出差舟山,办完事后已近中午,无论怎样也是要到晚上才能回到杭州,于是利用下午的时间和同事一道去普陀山。
    在定海县城坐车到沈家门码头,换乘快艇。快艇上电视里播放着普陀山的纪录片(就是门票附送光盘里的内容),基本内容与煮云法师所著《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相近。个人认为,煮云法师的《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是最好的导游。
    约半个多小时到达彼岸,下船后入售票大厅购票通过后就进入普陀山了,售票大厅东有公交站,有多条路线分别东西向开出,环普陀山所有景点或景点附近皆有公交站点,通达全岛。因普陀山大部分佛寺都在东部,所以大多数到普陀山的人都是从东线进入。众所周知,普陀山为佛教四大名山,观音菩萨道场,到普陀基本上是向佛而来。
    乘车至普济寺,礼拜诸佛后,在百步沙上回顾普济寺后的灵鹫峰,清凉满目,而东海潮音更将满身的疲惫粉碎得无影无踪。于是我们都不愿再乘车了,踏着海潮音沐浴着山风向法雨寺走去......但终究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只是匆匆叩拜完三大寺后,潮音洞、紫竹林、梵音洞都来不及礼拜,只能待日后再来。
    沿途所见香客,商人,僧侣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现象,与其它地方没有什么两样,而我更想说的是一位师兄在普陀的经历。
    我是在湖北九宫山无量寿禅寺知道这位师兄的,那时她行参至九宫山无量寿禅寺,帮寺里的僧众缝补衣物。
    这位师兄在儿女成家后对丈夫说:孩子们都能自立了,我信佛这么多年,念佛修行,也不知对不对,我要到各处参学,礼拜诸佛菩萨。于是便一个人出发了,师兄从家乡江苏出发,沿途见佛寺即拜,礼拜诸佛菩萨后即为寺中僧众缝补、洗晒等,从不空过。
     一天来到普陀,上岸入关随众而行,忽见道旁一支巨香有一人多高,一时好奇走近。又见一条幽径,清净之极,沿小径而行,渐行渐深。忽见一灰衣尼静立于前,灰衣内着白衣,清净庄严。师兄心想:自入山沿途所见僧众都是黄衣,这灰衣师傅是谁?念头刚起正准备问讯,那灰衣尼说:不必问我是谁,应知你是谁。师兄一时茫然。那灰衣尼静立良久,俯身拈起一支青草问:是什么?师兄依然茫然无念。良久,忽又起前念:这师傅是谁呢?那灰衣尼微笑说:那你看我是谁?师兄注视此尼,但见其双眼如同无边清净大海。正寻思间那灰衣尼转身而去,师兄急追,但那灰衣尼虽缓步而行,师兄却怎么也追不上,穿过一片竹林忽然不见。师兄说此时她忽大悟所见是观音菩萨,急忙跪拜,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心意稍平,擦净眼泪,眼前只有紫竹林和紫竹林外的东海潮声,刚才的经历一时如梦。  
    随后师兄继续行参,更远走康藏,在色达礼拜一法王时,法王犹如见到亲人般,拉住师兄拍照留影。师兄惶恐法王厚爱,法王说:你此生从不怨恨他人,不说任何人的坏话,帮人不分亲疏,念佛不为己求,是佛门真修行人,我见到你怎么不高兴啊。
    师兄说因智慧福德不够,所以当面不识菩萨,更不知菩萨的开示,常以此自责。
    其实师兄不知,自己就是菩萨。
    而我来普陀,只见青山海潮,万里行人。万里行人同来普陀而其心各异所求不一,由此可知虽然普陀山就是普陀山,但每个人所见的普陀山都不同。如果众生所见的普陀山都是一样的普陀山,那么这世间到处都是观音道场了。

看着清净,看着肮脏,如是看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59

主题

800

帖子

212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2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1-28 1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着 于 2011-11-29 09:34 编辑

五岳散记

1:黎明

       有人说一个人最早受到的教育往往就会成为最早的记忆,所以大多数人最早的记忆是在上学以后。
  而我最早的记忆似乎要早一些,大约在三四岁,每天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我都会骑在爸爸的肩头随爸爸去五里外的工厂。
       我们家是半边户。爸爸在公社农机厂里上班,做铸造工和油漆工外还兼任白案厨师,凌晨不到四点就得赶去厂里作早餐。我娘因为生姐姐后受了风寒身体状况不太好,照管哥哥姐姐外还得完成生产队的定额工分,否则就会因工分不够被扣掉本就不够吃的定额口粮。所以我不到一岁就由爸爸带着,每天随着爸爸的上下班早出晚归。
  一路漆黑,奇怪的声音此起彼伏,四野弥漫。爸爸告诉我那是虫子在唱歌,这是蟋蟀,这是蝈蝈......让我听听虫子们唱的是什么,于是黑夜成了一个多彩的剧场。
  虽然我最终也没有听懂虫子们唱的是什么,但时至今日每一次面对黑暗,我都能一如既往地看到那七彩的星光。

2:涂鸦

  大多数日子到达厂里的时候我已经抱着爸爸的头睡着了,爸爸就把我放在他宿舍里的床上,在第一笼馒头出笼后把我叫醒,和其他两个伯伯的孩子一起吃免费的早餐。
  早饭过后爸爸就得进行铸造翻砂的工作了,刚开始,多数时候我会和其他小朋友们在一旁玩砂过家家,渐渐熟悉后我调皮捣蛋的本性完全释放,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爸爸也就经常关我禁闭, 把我关进他的宿舍里。有时候又因为害怕伯伯叔叔们要割我的小鸡鸡而时不时的跑回爸爸的宿舍,以致渐渐的待在爸爸的宿舍里的时间比在外边还要多一些。
  爸爸的宿舍在一栋两层的木板楼上,楼梯、地板、墙壁全是木板做的,隔墙板和天花板上用报纸糊着,就像是一个木头笼子。
      待在宿舍里没事干可不行,我就用筷子蘸墨水给报纸上的人画胡子,不管男女老少一个都不放过。画完了胡子再画圈圈,在圈圈里再画小圈圈就成了一个人头,再加一个圈圈是身子,加四根线是手和脚。一个,两个,拉着手的做着广播操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我和小朋友,还有要割我小鸡鸡的聋子叔叔,我先画一个有鸡鸡的聋子叔叔再把他的鸡鸡抠掉,哼哼,看谁先割谁的小鸡鸡。
  爸爸看我喜欢画,就给我买来一支毛笔和一包红粉,用一只罐头瓶化成红墨水,问我能不能画出碗啦瓶子啊馒头等等所常见的东西。我当然说能画啊,于是满墙是奇形怪状的碗啦瓶子。画满了爸爸就再糊一层。
  没想到简单的东西反而不容易画好,人嘛虽然说不清画的是谁但肯定是个人,这碗啦瓶子呀要是瘪了歪了就实在不像是碗或瓶子。可我才不要说话不算,非得画得像才行,不能让爸爸说我画的瓶子是歪管子。我甚至把碗按在墙上顺着边缘印画。渐渐的,在碗、瓶子、馒头包子之后花呀草呀狗啊猫啊鸡和小鸟都跑到糊墙纸上,随着我的兴致撒欢打滚......
      爸爸的同事看了都说,这小子有画画的料,是吃笔头饭的命。而时至今日,虽然我学过了画也写了些文字,可就是没有用文字和书画吃饭,但在墙上涂鸦却绝对是爸爸指引我挖到的第一桶金。
  
3:偷桃

  大约五、六岁,还没上学的时候。夏夜,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捉迷藏,钻进邻居家的桃园,爬上桃树躲猫猫,看着满眼的青桃,忍不住偷吃了几个青桃。
  邻居告诉了我娘,说是毁几个桃子还冇得么事,就怕我养坏了手脚,不说是害我一生,要吃桃子说一声,等桃子熟了他送我几个。
  从没打过我的娘连连给邻居赔罪,然后当着邻居的面令我跪下,暴打我一顿。告诉我:要吃的找娘要,狗才偷吃的,人不是狗。
  从此后捉迷藏我再也不敢进果园,改进坟园了,满村的小伙伴都找不到我。
  从此满村的小伙伴谁也不敢说比我胆大,我成了老大。

4:打架

  上学时的许多日子,仿佛就是早上的梦,而我才刚刚从梦中醒来。
  除了第一次挨打是因为偷嘴外,小时候我挨打的原因全都是我和人打架。
  上学后的第一次打架是在二年级,那时上学是学军、学工、学农、学文化,文化排在最后也没有课本。因为“备战备荒”“全民皆兵”的最高指示,学军是第一要紧的,人手一把红缨枪,背着一个里面是草外面是纸麻绳系的行军包。每天早上学完一条毛主席语录就练刺杀,放学也都得背着行军包扛着红缨枪排着队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等毛主席语录歌,比放牛都还好玩些。
  这还不够,学校还成立了武术队,挑选政治可靠模样俊俏的男女生每天练武术,翻翻滚滚刀枪棍棒,威风得很。
  虽然我打架上树翻墙厉害,可就是因为个儿小又太瘦,没选上,只好眼巴巴地偷看偷学。
  一天早上正看得入迷,一个武术队员不知怎么的看我不顺眼,要赶我走不让我看。我当然不肯,就动起手来,没想到他那花拳绣腿不管用,被我三两下就撂倒了。他还不服气以为是意外呢,摆开架势再干,依然两下就被我放倒,只得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恨恨而去。
  下午课外活动大扫除,几个巴结我的伙伴包揽了我的任务,我就晃到水泥乒乓台边看新来的知识青年老师打球。正看得入迷,突然脸上一凉,一摸刺痛,回头就见早上被我打败的小子拿着铁皮小刀边跑边回头看呢。我几步赶上去一个绊摔放倒这小子骑上去准备给他一顿暴打。还没打两下就被老师拉开,拉开我的老师是一个刚从武汉来的女知识青年,看到我的脸吓得大叫,我用手摸摸脸看到一手的鲜血也吓得大哭。
  这是我唯一一次打架后没挨爸爸的修理,其它的每一次打架,无论我有理没理,几乎都是我赢,然后我又会被爸爸修理得比我的手下败将更惨。

5:油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又因为“备战备荒”,村里种的粮食几乎都“放卫星”交了公粮,每个人在完成定额公分的情况下壮劳力每月只能分到30斤谷子,女人只有24斤,孩子就更少,仅有15斤,公分不够就要扣发,根本就不够吃。我基本是常年保持着半饥饿状态,以致到今天反而养成了一个利于身体健康的好习惯:只吃七分饱。
  村小学是一座古庙,叫青龙庵,坐落于一座突起如台的小山的南面半山间。大队部在其下自东向南沿山脚围绕,东边十多米的陡崖下是大队的副业组,有油坊,面坊,轧米坊,铁匠铺,蔑匠铺等等,而最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是油坊。
  油坊之所以最吸引我们这些孩子是那油坊溢出的油香,那可真香啊! 就像钩子一样。
  下课钟声一响,我和几个同学就抢着从陡崖上石榴树旁一个坡面比较平整的地儿一溜而下,正好就是油坊的后门。我们就像小狗一样挤在油坊的后门贪婪地吞吸着菜籽,花生,豆子,芝麻的香气......闻多了肚子就不那么饿了。
  油坊有一个状如大象的古老的榆木油榨,还有一个很大的圆形碾槽,用一头灰毛驴拉磨。后来我们大队成为全国首批机械化试点的生产大队,改用8匹的柴油机带动两个石碾,石碾上加一扇石磨,比毛驴跑的快得多。
  有一年大队种植了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油莎豆,根茎叶的形状与草药“地根头”(香附)几乎一模一样,但味道完全不同,一甜一苦。这种像枣核的根茎炒熟后凉干了很牛筋,不容易碾碎,非得在磨盘上加重不可。可是碾破后的油莎豆和芝麻花生菜籽又不能加重,否则会结成一块粑,搬来搬去令油坊老余很是烦心。我观察了几次后跟老余说:我要是坐上去就不用搬石头了。老余也早就知道我很“飞”,就让我试试。我扶住磨盘跟跑几步,手一按一纵身,干净利落地就坐上磨盘,其它同学照葫芦画瓢也很快学会。老余很高兴就允许我们坐在磨盘上的时侯可以在碾槽里抓吃油莎豆。
  哦,油莎豆真香啊!
看着清净,看着肮脏,如是看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59

主题

800

帖子

212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2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1-28 18: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着 于 2011-11-29 09:35 编辑

名实之惑

      家乡小镇名为彭思,坐于狭长平畈中的一小块台地,一条小河从东北蜿蜒而来,自小镇东北角一分为二,环抱小镇,在西南汇合,施施然流向西南的策湖直通长江。这一河流水把小镇揉成一支新荷的形状,长不过半里,宽不足百米。
    小镇正东有山,虽有虎踞龙盘之相,然山也不高,势也不奇,高不足百米,周围不足十里,不知因何名为五岳。
    看着多方走访并查阅史志家谱等,得以下信息:
    五岳山:一说彭思之地多为小丘陵,虽起伏绵延但多不成山,其中突出者五山,犹如五岳方位:东有马华山,南有圆峰山,西有灵虬山,北有将家山,此四山皆与他县或他镇接壤,唯此山居彭思中心,故名五岳山。又有一说,此山原名伍岳山,乃伍岳二姓共有,后误传为五岳山。更有一说此山原名五药山,相传山中有五种可起死回生之灵药。
    彭思:一说据明嘉靖《蕲州志》记载为彭思桥,取自《诗经.鲁颂.駉》“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句而得名,有期望远大,兴盛之义。又有一说,民间传说古时有彭,思二人在此地经商,二人出资修桥,故名彭思桥,后省桥字而名彭思。
    此二地名,得名说法不一,每种说法皆振振有词甚而引经据典以为实证,而我实不知何说为实,唯可确认者,此山也,此地也。
    忽然想起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世人多认为公孙龙子诡辩于概念,而我却认为公孙龙子根本就是在教世人剥名见实。之所以世人误认公孙龙子,实在是世人以名为实久矣,故执名为实而不知真实。如人之名字不过是借字代指其人,而骂名者用意其实是骂人,而同名者往往倶身感其辱。实际上同名者各人各异,名同身不同,名同人不同。但又有几人能忽视身外之名,亡名而直见自心的真实?
    或许更多的人在忘掉自己名字的同时也会忘掉自己,转而疑惑起“我是谁?”。
    我说正好,那就从此而起,或许就能问个明白。
    或者我们又给自己起了一个名。


看着清净,看着肮脏,如是看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59

主题

800

帖子

212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2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1-28 18: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着 于 2011-11-29 09:36 编辑

门道之辩

       有一人家门不正,门前道路也不平,访者行走常遭磕绊,入门常遭撞头,不胜烦恼,可是看见其人进进出出也磕磕绊绊,就问其原因。
       这人回答说:“没办法,路不平,环境如此,只好如此。”
       人又问:“路不平,为什么不修修路?”
       其人辩解道:“道是别人划下的,你我只能按划定的道走。”
       人再问:“道是别人划定的,家门不是自己的吗?何不修正门面,以利于来访者进出?”
       其人大异:“你这是自作聪明啊?一则擅自作主弄不好门正还对不上歪道呢?二则何苦费这心力累不累?再说来访者何不看清道路调整脚步?岂不闻“我的地盘我作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乎?”
       人亦异:“难道你自己就喜欢天天磕绊着?难道你就不担心光顾你家的人因路恶却步?”
       其人轻撇嘴角:“切,爱来不来,自有来者。”
       如是智者绕而行之。
       忽一日,其人惊觉门前冷落,于是学娱乐圈无中生有炒作大法,驱乌蛇入水借老鳖水龟的马甲,挂名人之招牌,爆子虚乌有的猛料,锣鼓吆喝,借此吸引路人围观以增加人气。
       有人或者怀疑或者担心其不可收场,这人笑了:“我的目的就是聚围观的人,何曾在乎被炒者?”。
       看着所见: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门道,无论门道多还是少,其实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门道。有些人以为门道多别人就认不出他的门道,其实他已经坏了自己的门道。
看着清净,看着肮脏,如是看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59

主题

800

帖子

212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2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1-28 19: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着 于 2011-11-29 09:36 编辑

老老实实说旧书

       旧书,2011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网上评论说此题:涩。而我看到这两个字却一阵温暖。
       少时家贫,能上学已是不易,除课本外更无余钱买任何书籍。进入初中后,非常幸运的是学校里有一个图书室,里面的书在今天看来并不多,但在当时我的眼里那简直就是一个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的书籍大多破旧,但对于我来说每一本书都是新的。
        对于书的新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观念,而对于“旧书”这个词的理解更是如此,甚至大部分人会延伸到“新、旧”之外,“书、籍”之外。看看网上的解题,就有本意和比喻意两解,除了书外,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可以看成是旧书了。 不知道是文人更喜欢模糊性的延伸还是文学更需要模糊性的延伸?名实之间,往往是各取所需。
       而我说旧书,只能从文字说起。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能认字,但恐怕大多数人同样如我,更多的是能认字而不识字。能认字你也可以看到书的形相,能识字你就有机会见到书的精神。
       先识字,金文和篆书的书(書)字都是由“聿”字和“者”字上下组成,汉字隶定为“聿”“曰”组合,“聿”是手执笔书写的象形,“书”字表意为用笔写出想说的话,是一种记录方式(书写),除书写本义外,引申为书籍。
       看着爱书,看书就是书。只知道把人和事、物写出来才是书,不会把人当成书,否则岂非书书书耶!所以看着以《旧书》为题作文,只会专注于“书”,分析于“旧”,老老实实地说说自己对旧书的认识。
       看着上学不多,自知浅陋又不甘于浅薄故读书不辍。早期有书就读,中外古今诗词歌赋笔记小说历史自然科技等等,不加拣择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以致经常把脑袋塞得结结实实昏天黑地不辨东西。读了很多很多,也手抄了很多(记得手抄有两大本一千多页的现代诗歌,完整的《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和《黄帝内经》,还有当时所有能见到的古文字资料),但很多也就是读了而已抄了而已,书还是书,我还是我,两不相干。
       甚至于书读得越多人却越来越浅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西方哲学,我在读过马克思后又读了萨特、尼采、黑格尔、佛洛依德、叔本华、卢梭.....等等,存在、悲剧、精神、美、解析、意志、忏悔......等等概念搅得内心蠢蠢欲动,常常就用阅读的印象和粗糙的逻辑对所见到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便觉得自己也有了一些思想,觉得自己也可以说说话了,于是在用文字涂抹梦想之余时不时的用思想者的姿态议论现实。印象最深的是写过一篇批判宗教信仰的文字,大意是基督教以信仰上帝为唯一的造物主,伊斯兰教以顺从安拉为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佛教说如来佛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道教说原始天尊是最高的神......,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却有这么多的唯一的最高的神或者主,真理只有一个,到底谁是唯一?一个朋友看到了这篇文字对我说:“你有认真读过这些宗教的典籍吗?如果没有,凭什么批判?以世俗相传的观念?世俗相传如果是真理那还要什么哲学?以自己的观念?你自己的观念你敢相信就是真理?据我所知,佛不是神,你也可以是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神也是人。毛主席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读书人不可浅尝辄止更不可胡说八道啊!”
       仔细思量,自己读书确实是浅尝辄止,很多,不,是所有,我所读过的书中确实没有一本是我敢确认有真正深入的,不禁哑口无言惶恐不已!
        回过头来,找出以前看过的旧书,一个个字一节节,慢慢地读下去,忽然发现有些异样的感觉,这书似乎并不是我以前所读过的那本书啊!继续读下去,读下去,慢慢地我终于知道,放弃自己的固有的观念才有可能真正接近书的世界,才能够真正认识这些似乎早已认识的文字。
       有时候,一本书,在通读了几遍之后,再拿起就忽然读不下去了,会突然发现这些熟悉的文字忽然闷起来,以前所理解的东西都十分可疑,甚至完全瓦解。继续读下去,常常就会因为读不下去而不得不放下,也许过了几天,也许是一个月,忽然记起,再重头读起,也许就很顺利地读过上次卡住的那几页,也许又会在某个地方卡住。再放下,再拿起,重头开始,就像蜗牛爬树,掉下来,从头开始,或者终于走过,或者还得从头开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使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读它,但我真的很感激,能读到《楞严经》、《老子》、《列子》、《论语》、《南怀瑾选集》......等等这样的书,真的很幸运!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这种读书的方式与日常生活是一体的,许多书中的道理,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切实体会后才能明白书中文字的深意而契入身心。我由此明白,读书就是读自己,从对于书的认识中就可以看到自己当下身心的状态。也由此就明白往日重重的谬误,也由此明白,读书也就是读这世间万象,也就明白了自己就是这自然万象中的一粒微尘,把自我与这现实世界分离或者用自我意识分别这世间万象都是一厢情愿的自寻烦恼。于是也因此知道了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教育众生自我觉悟以灭除烦恼住清净长乐境界的教育法(而人生的根本需求也正是如此啊!)。佛陀从来都没有教世人跪求自心之外的神,世俗中的佛教现状那只是世俗的意识表现,与真正的佛教毫不相干。我是一个希望觉悟的人,所以现在我也是佛的学生。
       不管是第几次拿起同一本书,每次都从第一页开始,这就是我现在的读书的方式。按说,多次读过的书应该是旧书了,但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这样读书,每一次你所读到的都是新的,所以对于我来说,没有旧书。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会遇到实在是毫无价值而无法读下去的书,严格来说那些其实不应该叫作“书”的,起码那不是我所需要读的书,不小心遇到这些我都会归于废纸堆,交给收废品的大哥,在这个时候,收废品的大哥总是说:这种旧书不值钱!
看着清净,看着肮脏,如是看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18

182

主题

3989

帖子

6283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283
QQ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温州市 2011-11-28 2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有才!诗写得好,散文也很好啊!学习!
原号:shilixing    新浪:仙岛石     天涯:仙岛听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35

主题

782

帖子

1004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04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2011-11-28 21: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门道,无论门道多还是少,其实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门道。有些人以为门道多别人就认不出他的门道,其实他已经坏了自己的门道。
感悟颇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50

主题

1697

帖子

233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34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1-11-29 09: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圣陶劝人们去黄山旅游,说有心研究植物的可以去……,研究地质矿产的也可以去……,喜欢爬山翻岭,锻炼身体和意志那么黄山真是个理想的地方。先生这“三山五岳”,更是个理想的地方。砖头喜欢清新淡雅,通透简练的文字,在这里转转,也是很好的锻炼,所以我大清早就来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59

主题

800

帖子

212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2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1-29 09: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仙岛石 发表于 2011-11-28 20:46
真是有才!诗写得好,散文也很好啊!学习!

仙版夸奖了。问好!
看着清净,看着肮脏,如是看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3

59

主题

800

帖子

212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2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1-11-29 09: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含香草 发表于 2011-11-28 21:56
: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门道,无论门道多还是少,其实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门道。有些人以为门道多别 ...

问好香草版主!
看着清净,看着肮脏,如是看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