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市政府都会在市人大会议上向全市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将为民办十件实事,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本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政府关注民生的诚意。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体现政府权为民用、福为民谋的思想。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承诺的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从未全部兑现过,也未向46万丹江人民作出说明。在离2011年远去的脚步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让我们看看曾市长今年元月5日在《丹江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的办好十件实事究竟兑现了多少?十件实事,不应只是空话!政府部门也应当及时的公布十件实事的进展,而不是只停留在每年开始的报告里,过后就成了一纸空谈。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曾市长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的政府报告中,对己承诺的今年办十件实事却只字未提,是因为尚未到年终不便总结或是政府对此事的了结另有安排?我们不得而知,但现实的情况是:十件实事一部分未全部兑现,按理,在新一届人大、政协会议上,政府发言人应该向两会代表汇报十件实事完成的情况,结果没有。更令人惊奇的是依据《宪法》第104条及《组织法》第44条详细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应该说这些权力是法律明确赋予人大的基本职权,然而在新一届市人代会上,无论是人代机构或人民代表,没有一人站出来对政府几年来未完全兑觊承诺的办十件实事提出质疑,更没有究庸问责,几年来在人大工作实践中,类似于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罢免等刚性监督权力很少用到,甚至从未使用过。法律赋予人大的这些监督方式,既是法定职权,人大有权行使,又是法定职责,人大有责任行使。任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现象,都是一种失职,都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今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曾市长在政府报告中又提出在2012年为民办十件实事,我们期待在新一届党委和新一届人大的领导组织下,完全改变过去在对待办十件实事上的言行不一,有始无终,不究不责的庸散状况,真正按照孙书记所说:“坚持求真务实,努力做到干实事求实效,勤勤恳恳为党工作,扎扎实实为民办事。……自觉接受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形成全市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共同努力,推动丹江口市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附2011年政府承诺办的十件实事 1、筹资2654万元,对全市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汽。2、筹资973万元,实现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零差价”,让群众用上放心药、便宜药。3、筹资72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200户。4、筹资667万元,提高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标准,小学生每年由500元提高到750元,初中生由750元提高到1000元。5、筹资500万元,再解决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6、筹资260万元,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200亩标准化蔬菜示范园。7、筹资1360万元,对丹江大道、人民路、均州二路进行黑色化和亮化改造。8、筹资500万元,新建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两个农贸市场。9、筹资260万元,完善城区环卫设施,购置2台垃圾清扫车,建设2个垃圾中转站,配置高标准果皮箱700个。10、筹资3800万元,让城区市民用上管道天然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