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拼搏,经得风霜苦,换来香满路。近5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应对经济转型、移民搬迁、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奋力拼搏,实干创业,谱写了竹山发展史上的精彩篇章,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合格县,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卫生县城、农村沼气建设先进县、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移民工作示范县、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坚持科学发展
培植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竹山县围绕潘口、龙背湾、小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的争取核准,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大力开发水电产业,科学开发矿产,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潘口水电站今年9月开始下闸蓄水,龙背湾水电站11月围堰截流,小漩水电站有序施工,全县已建和在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86万千瓦,水电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以茶叶、烟叶、肚倍、林果、蔬菜、花生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90万亩, “圣水绿茶”、 “竹山绿松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明清邓坪工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工业支撑地位凸显。以秦巴钡盐、闽胜矿业等为代表的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竹山经济开发区顺利筹建,初步形成了水电能源、特色矿业、绿色食品、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以寿康永乐、新合作鑫城超市、金地建材等为代表的一批商贸连锁企业落户竹山,推动新兴服务业向村镇辐射。旅游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女娲山、九华山成功晋升为国家3A级景区。到2011年底,全县可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收入3.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6.8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分别为2006年的2.6倍、3倍、3.7倍、3.2倍和6倍,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目标,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坚持和谐移民
开创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
竹山县抢抓潘口电站移民工作机遇,坚持视移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化解道道难题,将移民迁建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相结合,3年共搬迁移民3万多人、迁建集镇4座、新建移民集中安置区63个,创造了国内同类水电站移民搬迁新记录,探索出新形势下大型水电工程非自愿移民主动搬迁、和谐移民的潘口移民模式,移民乡镇和移民安置区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坚持先行先试,启动实施了 “一城两线”72个村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文明县城初显雏形,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6.5平方公里,纵横大道、宏发路桥、堵河二桥等市政设施投入使用,千福广场、世纪广场、盘龙上河城等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明清、西关等专业市场渐成规模,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形成了堵河、霍河 “两岸三地”大县城发展新格局。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了305省道 “百里城镇带”和鲍双线生态文化旅游带两道靓丽风景线,开创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打牢基础
构建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
竹山县着力推进山水林田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城镇、生态、电力、通信等各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谷竹高速公路竹山段、305省道城关至潘口河段一级公路和鲍双线、白竹路、佑罐路、竹向路改扩建工程等一批事关竹山长远发展的交通项目相继建设,新修7条207公里省际出口路,完成通村水泥路202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完成霍河、谭家河等19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21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累计解决17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4.6万口,300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广播电视、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竹山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
形成开放开发的崭新局面
竹山县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农村土地二轮延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财政四项改革、乡财县管改革、财政执法改革等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方式、招投标管理、矿产资源使用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服务中心 “三集中、三到位”运行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国库集中支付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 “走出去”与 “引进来”并举,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5年共引进县外境内投资项目500多个,到位资金89亿元;累计利用外资1687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2420万美元。年均输出劳动力10万人,成为国家外派劳务基地。成功举办5届女娲文化旅游节、3届 “秦巴民歌大赛”,弘扬了地域文化,使竹山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促成汉江集团、京能集团、黄河小浪底、深圳兆恒、加拿大明科矿业等多家大型企业落户竹山投资兴业,迈入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阶段。
坚持以人为本
构筑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
竹山县始终坚持关注民生,贴近百姓,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广电大楼、职业技术学校、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文化体育中心、乡镇学校校安工程、移民学校复建等公共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为标志,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低保对象基本上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比5年前增长1.8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着力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十星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功承办全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大力挖掘和弘扬女娲文化、上庸文化等地域文化,营造了和谐、文明的浓厚氛围。不断构建公平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依法行政,维护了司法权威。人大、政协法定职能得到充分行使,人民武装工作取得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民族宗教事务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责任得到落实,平安竹山创建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指数不断攀升。
上庸新集镇全景 潘口水电站顺利截流 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突飞猛进 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旅游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成功承办全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城镇带建设紧锣密鼓,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局面。图为擂鼓集镇一角 深入开展“十星级”农户创建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