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寺景区)
(“酉水瑰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佛寺石窟的摩崖石刻。)
(12月24日下午,摄影爱好者从湖南龙山县方向拍摄仙佛寺石窟。)
红网通讯员 易长松 龙山报道
2011年12月24日下午,冬日暖阳。酉水河上,渡船由仙佛寺风景区湖北鄂西来凤县一侧,驶向湖南省湘西龙山县石羔镇泗坪村;摄影爱好者从龙山县方向,选择角度拍摄仙佛寺石窟。一河之隔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佛寺石窟,近在咫尺,伸手可及。
仙佛寺石窟始凿于唐代,位于鄂西来凤县翔凤镇关口村,东与湘西龙山县石羔镇泗坪村隔河相望,北与鄂西宣恩县相邻。2006年,国务院将仙佛寺石窟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十年浩劫中,仙佛寺遭受了劫难,佛像被砸损,文物遭破坏;摩崖石刻虽经种种劫难,却基本保持完好。
国家文物局专家认为:仙佛寺石造像,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存唯一的大型摩崖造像,是土家、苗族聚集区的历史文化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这样规模、水准的摩崖造像,在两湖地区首屈一指,为研究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川湘鄂的佛教文化艺术,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由于仙佛寺石窟毗邻鄂、湘两省分界线——酉水河中心线,历史文化价值重大,湘鄂两省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对保护工作一直十分重视。近年来,双方开展了良好的跨区域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以来,来凤县与龙山县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仙佛寺石窟保护事宜,双方达成了高度共识:仙佛寺石窟是来凤、龙山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好该文物,对于传承文化传统、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由来凤县负责制订,龙山县予以配合;建设控制范围内禁止新建建筑物,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附近区域,新建房屋要服从文物整体景观风貌的需要,并征得两县文物管理部门的同意。两县还表示,合力开发酉水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携手构建湘鄂边区旅游经济圈;减少污水直排,控制流域污染,共同保护酉水河资源。
[稿源:红网]
[作者:易长松]
[编辑:刘飞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