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的乡村集店在长期的自然经济环境中缓慢演化,逐渐形成大致五里一店、十里一集的格局。明清时期,农村棉花种植和手工纺织业兴盛,促进了商品经济和集店的发展。至晚清时期,驿道上的县城、武乐(伍洛)寺、义堂,府河沿线的胡金店、隔蒲潭、道人桥都已成为兴盛的商埠;府河县河边的螺蛳港(罗市)、护子潭、黄江口、洛阳河、李家店,北乡的下新街、罗家店、魏家店、曾家店、吴家铺、长辛店,南乡的上新店、雷公桥等,都形成为比较集中的乡集店。 本世纪30年代有了公路,汉宜和安长公路交汇点的永兴镇(镇上设立长江埠汽车站)得以发展,公路线上的集店还有三邑镇、下新店(下新集)、黄渡沟、水酒铺、十里铺、高岗铺、界牌店。民国后期,商贸凋敝,又接连受到战乱破坏,乡村集店都比较简陋。 建国以后,农村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有利集店发展。但50年代至70年代,县里集中力量发展农业,不大注重集镇建设,乡村集镇除少量国家行政和企事业人员外,居民大都以农为业。这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行政中心即是经济中心,得以保留和发展的集店既要有交通之便,又要地理位置适中,倒店、吴铺、清明河便由乡间小店上升为中心集镇。60一70年代汉丹铁路建成和公路发展,使府河县河岸边的伍姓街、黄江口、螺蛳港、洛阳河等小集店衰退,较大商埠的胡金店、道人桥也栩形见绌,铁路线上的义堂、隔蒲潭有了发展,下辛店依靠铁道平地而生。
80年代的改革大潮中,农村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推动了集镇的兴旺拓展。1983年以来,县政府把集镇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环节之~,注重改善乡村集镇的交通、市场、街道、居民生活设施等方面的条件,扩大了1 1个集镇的规模,恢复了15个传统集店,新设了9个集店,全县比较中心的集店从1957年的26个增加到35个。乡镇政府驻地的中心集镇有以1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