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2-1-1 13: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课程下的教学常用语...
“教学常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这个角色的常用语有哪些呢?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收集来的资料,特将一些教学常用语整理成菜单形式介绍给大家,希望给象我这样的新上岗教师一点借鉴。
菜单一:启发性常用语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教学语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其常用语有:——“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资料。”
——“从这道题(统计图、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出门旅游、卖东西等要考虑哪些问题?”
——“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如旅行、乘车、铺地砖、设计图形等)”
——“根据数的整除关系、约数倍数的知识说一句话”。——“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解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你能想出几种”?/“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谁还想来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
——“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写得(说得、思考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
——“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以上这些启发性的用语,较具开放性,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学用语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建构。
菜单二:赏识性常用语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为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同层次的回答后,应给予一定的评价,而且应该用赏识性的评价。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位教师每次在学生回答题后,反应平淡,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听课教师和学生不太明白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否满意,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用语可以信手拈来,如:——“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
——“说得真好,太好了,了不起!”
——“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
——这么难的题,居然还做对了一题,太好了!
——“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
——“观察真仔细,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大家说得好,特别是xx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对,你能用转化(迁移、简算、列表、组合、推理、联想……)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家。”
——“xx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题外。”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同学们的回答更精彩。看来,你们想知道的东西真不少。”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哇!你们真是好样的,对学习真有耐心,也很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让我们一起为xx喝彩!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源于人们的猜想,之后才渐渐被验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都有了张扬的空间,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舞。
菜单三:激励性用语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如:——“不错,学习就得认真。”
——“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感到非常高兴。”
——“大有进步,再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励!”/“不骄不燥,继续努力!”
——“功到自然成!”/“你瞧,你比以前进步多了,望继续努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1”/“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出来!”/“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没有用心尝试,不要轻易说“不”!”
——“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只要你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成功,你敢试试吗?”
——“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什么事都难不倒你!”
——“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知道怎样去做才好!”
——“你是如此聪明,做的不理想也没关系,尽你的全力做!好好努力,你知道关键就在这里!”
——“答题时,要先易后难,有时不会答,也是很正常的!”
——“请复查一遍,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
——“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
——“增强自我约束力,作业要讲究正确率!”
——“要想有所作为,做事必须善始善终!”
——“能战胜自我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了解自己,就是真正的进步!”/“管住自己,天下无人匹敌广/“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是成功的金钥匙。”
——“请记住居里夫人的一句话:“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踏实苦干,成功一半!”/“敢于拼搏,方能成功!”
——“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才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不懈奋斗,生命才辉煌”
——“成功是一座山峰,双手插在衣袋里的人永远无法攀登!”
——“为别人点燃生命之灯,你的生命更加辉煌!”
——“一个人因为理想而完美,因为奋斗而精彩,因为成功而伟大!”
菜单四:反思性常用语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
——“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有什么启发?”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概括出什么计算法则?”/“推导出什么公式?”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
——“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
——“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收获最多?”
这些反思的语言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认知能力。
任何教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常用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借鉴这些常用语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的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功能。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235065&highlight=
班主任的PAC心态分析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有直接影响。良好的心态结构和恰当的行为表现不仅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威信和工作绩效,而且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班主任的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
加拿大精神分析专家贝尔尼(Berne)于60年代提出了“P、A、C分析模型”。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三种心理状态:父母心理状态(Parent)、成人心理状态(Adult)、儿童心理状态(Child),简称PAC分析。
父母心态是权威的、教诲的,对待别人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以权威和优越感自居。在行为中常常表现出命令式的作风和主观武断的态度。成人心态是理智的、逻辑的,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其行为表现冷静、谨慎、理智,待人民主、平等。儿童心态是情感的、感觉的,以情绪化为主要特征。其行为表现幼稚、依赖、无主见、任性、冲动。
在每个人身上,三种心态的比重并不相同,因而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具体到班主任身上,不同的心态结构也表现不同的行为特征。班主任的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如下表:PAC行为表现高低低教训学生,控制学生,限制学生,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老实听话,只抓纪律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漠不关心.高低高喜怒无常,对学生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支配欲和虚荣心都很强,既希望指挥、控制学生,又渴望得到学生的颂扬.低低高在学生面前和蔼、随和,有吸引力,很讨学生的喜欢,但不能坚持原则,幼稚、冲动、随心所欲,情绪化行为多.低高低客观、理智、实事求是,公事公办,工作刻板,缺乏灵活性,对待学生严格、冷漠,在学生面前只谈公事不谈私事.高高低能够从父母心态过渡到成人心态,对待学生既严厉又关心,严格要求与悉心呵护相结合,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低高高能够所成人心态和儿童心态很好地结合起来,既理智、客观、坚持原则,又活泼、随和、具有灵活性,在学生面前和蔼可亲.
二、班主任的PAC心态转换及其角色扮演
每一种心理状态都不是绝对的好或绝对不好。父母心态有权威、主观的一面,也有关心、爱护的一面;成人心态有客观、理智的一面,也有刻板、冷漠的一面;儿童心态有幼稚、冲动的一面,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人的心态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调整的。班主任应当根据工作内容和场合的变化,随时进行心态转换,并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以成人心态为主,用成人心理支配自己的行为,扮演教师角色。在学校内、教室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作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此时,班主任必须客观、理智,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在生活环境和生活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以父母心态为主,用父母心理支配自己的行为,扮演父母角色。这里所说的父母心理特指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一面。在宿舍里,食堂内,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当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把学生的饮食起居、吃穿住行医挂在心上,尤其是在学生生病时,班主任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自觉的、普遍的、持久的、细致的。
在娱乐环境和娱乐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以儿童心态为主,用儿童心理支配自己的行为,扮演朋友角色。这里所说的儿童心理特指天真、活泼、真挚、可爱的一面。在操场上、公园里和自然界,在娱乐活动中,班主任应当像儿童一样天真、活泼,暂时放弃教师角色和父母角色,把自己融入到广大学生之中,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大朋友。此时,班主任应当同学生一起玩、一起乐,甚至可以故意挑起“事端”、“惹是生非”,使自己和学生的心理都能充分放松,玩得尽情尽兴。
三、班主任的PAC心态失衡及其自我调节
班主任在工作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心态失衡的现象,常见的心态失衡现象可分为三类:心态错位、心态错对和心态结构僵化。
班主任的心态错位是指班主任在一定的场合下,表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班主任的心态错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正规场合表现出儿童心理和行为。如有的班主任在校内和学生称兄道弟;有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敢严格要求,对违反纪律的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等等。另一种情况是在非正式场合表现出成人心理行为或父母心理行为。如有的班主任在唱歌、跳舞、踢球等活动中,过于拘谨,生怕自己唱不好、跳不好、踢不好,不能参与其中;有的班主任在旅游、爬山、游泳等活动中,生怕学生出问题,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学生保护过度,限制过多等等。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应当与环境相适应。
班主任的心态错对是指班主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采取了与对方心态不协调的应对方式。班主任的心态错对主要有四种情况:一种以父母心态对父母心态。某些领导者或教师,在不了解本班实际的情况下,对本班妄加评论,采取家长作风,班主任也以同样的态度回敬;一种是以儿童心态对儿童心态。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缺乏理智、不足时,自己却不能接受,为了维护本班的利益而极力与之争辩;一种是以儿童心态对成人心态。别人冷静、理智、实事求是,自己却任性、无主见、感情用事。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对方表现出父母心态或儿童心态时,班主任应以成人心态与对方沟通,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班主任的心态结构僵化是指班主任不能随机制宜地转换自己的心态,而是固守某一种心态结构不变。从静态角度分析,上表所列的前四种心态结构均不可取,后两种尤其是最后一种是可取的;从动态角度分析,任何一种固定不变的、僵化的心态结构都是不可取的。如对学生关心、爱护固然是正确的,但爱而不严,就会袒护学生。正确的做法是从父母心态过渡到成人心态,爱严相济。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正确的,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却要求班主任要批评从严,处理从宽,即从成人心态过渡到父母心态,严爱结合。班主任与学生交往密切、打成一片并不是坏事,但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同玩、同乐的过程中,丧失原则,严重违章违纪便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儿童心态和成人心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总之,班主任不应当固守一种心态结构,以不变应万变,而应当始终保持动态的心态结构,以变应变。
综上所述,班主任应当善于自我调节,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随机制宜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和氛围,能适应对方的心态和需求。这是班主任提高工作绩效、提高威信、增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班主任应当掌握的交往艺术和工作艺术。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235072&highligh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