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年货(张才富)
. 过年时节,看着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想起儿时和母亲自制年货的情景。制作炒红薯片就是其中的一项。 在那红薯作为主粮日子,冬季的到来,如果不对红薯加工储藏,红薯就会烂掉。贫穷的日头造就智慧的母亲。父亲挑来水用浆盆把红薯洗干净后,有月光夜里的干檐头,母亲坐在搁着簸箕的大板凳上,用菜刀把红薯切成薯片。在母亲手不停的忙碌中,先把红薯逢中切开,那一块块薯片从母亲的手里的菜刀前飞了出去。父亲就把一片片切出来的薯片用篮子挎走,等到第二天太阳一出,均匀整齐地排列在晒帘上晒干水分,这就叫做红薯片了,整个冬天都是吃煮的红薯片。那时家家户户都晒红薯片,有时我走在放学回来的路上,肚子饿了,在别人家的晒帘上抓几块红薯片填一下,边走边吃。 瓜菜半年粮的日子,红薯就是我们家的粮食。土生土长的乡里娃,都把红薯当作宝贝,虽然红薯不养身子,它却能饱肚子,营养着我们的脊梁,让我们直直地挑起了父亲的期盼和岁月的担子。 过年办年什货,炒完炒米后用接着炒红薯片。只要把晒干的红薯片拿到太阳下焦一焦,就可以炒了。炒红薯片需要不停的用炒辣锅的帚子翻动转起来炒,以便受热均匀,在锅里的时间也不要太长。刚用沙撮子捞起来的红薯片还是热的,孩子们就毫不客气地抓上几大把统进了口袋。 母亲很能干,我们家除了有红薯片,每年都自己熬麻叶子,发合页子,饺子,做京果麻枣…… 如今,红薯成了居民休闲的食物。黄昏时分,冬天街头巷尾,总会飘来一股熟悉而又喷香的红薯香,瞬间,那朴实亲切的情愫涌上我的心头,剥着烫心烫肺的红薯,仿佛父母那浓浓的温暖袭遍我全身!记忆中这些自制土年货的时代也渐行渐远,但那劳作的场景盘亘脑海,无法消逝。当耳畔响起欢庆的鞭炮声,仿佛时光又回到了过去。家里有热烈的企盼,有满怀的喜悦,还有父母从不言说的爱! . 2012.01于乌鲁木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