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中尉
 
- 积分
- 3579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中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实施“壮腰工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着力培育大产业、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努力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钢腰”。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 .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8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 .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4%、2%和4%。
今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兴产业强支撑
产业是“壮腰工程”的骨骼。牢固树立“产业第一”的理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培育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大产业。
着力推进工业提速提质。壮工业的核心是壮支柱产业。实施“千亿和500亿元产业发展计划”,健全完善培育支柱产业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支柱产业汇聚,加快农产品加工、化工、机械制造、轻工建材、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等产业集聚扩张。壮工业的重点是壮龙头企业。实施“百亿元企业培育计划”,在项目用地、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美的、四机、钢管厂、恒隆、法雷奥、凯乐、沙隆达、楚源、白云边、福娃、大明水产、洪湖浪等一批企业发展成为旗舰型龙头企业。同时,抓大不放小,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落实减税政策,及时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工业的关键是壮新兴产业。舍得以最优惠的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循环、绿色、低碳经济,为荆州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打好基础。实施“商标战略”和“质量振兴战略”,加快推进荆州开发区国家级创业中心、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争创精品名牌。壮工业的基础是壮县域工业。依托资源,突出特色,扶持荆州区石油机械、造纸包装、农副产品加工、光电产业,沙市区机械汽配、针纺服装,江陵县铜铝加工、粮油加工,松滋市酿酒、矿产品加工、精细化工,公安县汽车零部件、塑料新材,石首市化工医药、森工,监利县粮油加工、森工造纸,洪湖市石化装备、水产加工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探索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保障县域重点工业项目用地。
着力推进农业做优做强。加快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优化种养结构。认真组织实施粮食产能工程,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积极推广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养模式,发展壮大淡水鱼、双低油菜、优质畜禽、特色蔬菜等四大产业;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创新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抓好监利、洪湖、公安等百亿元加工大县建设,扶持监利福娃粮油、荆州拍马纸业、湖北大明水产、洪湖农产品等10个重点加工园区加快发展;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以上。启动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水利投资,重点实施荆江大堤、荆南四河堤防加固、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荆江河势控制、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加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排灌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引江济汉工程建设。结合“三万”活动,抓好小塘堰、小沟渠、小泵站、小水窖“四小”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仙洪试验区等各个层面的新农村试点工作。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推进老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启动沿路、沿江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百个农村新型社区和百里靓丽长廊,建设农村美好家园。
着力推进文化旅游提档升级。围绕建设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现有文化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推进中心城区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做实市文化旅游投资平台,做大旅游市场主体。抓好旅游产业与商贸服务业、餐饮业、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力度,重点抓好荆州古城、楚故都纪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荆州文博园和垄上行文化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抓好洪湖至天鹅洲旅游规划景区、松滋洈水风景区等项目建设。
力争熊家冢遗址博物馆、“洪湖岸边是家乡”
等重要景区在“五一”前后正式开放,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市场营销,使之成为荆州旅游的新亮点。积极对接高铁,推动旅游深度开发,全方位布局旅游相关产业,借助各种形式的高铁旅游联盟,加强城市合作,开拓客源市场,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力争实现旅游收入90亿元,增长30 %。扶持新闻传媒、数字动漫、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快速成长。
兴交通强基础
交通是“壮腰工程”的血脉。抢抓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机遇,加快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
加快建设快速通道。着眼构筑“内畅外联”的快速交通体系,在重点项目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区域一体化上实现重大突破,尽快凸显荆州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江南高速、洪监高速、荆监一级公路(郝穴至容城段)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荆州至松滋一级公路。抓紧做好沙市至公安高速、武汉城市圈环线洪湖段、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江北高速、潜江至石首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完善沪蓉高铁荆州火车站配套设施,力争“五一”
前后荆州正式通达客运列车。积极推进北煤南运大通道(荆岳铁路)建设。加强境内国省干线、县乡公路、村级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努力提升荆州公路网纵深服务能力。
加快建设亿吨组合港。按照“一港十区”总体布局,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李埠港区一期、盐卡多用码头三期、石首工业码头二期、沙隆达煤炭专用码头、洪湖新堤和松滋车阳河综合码头工程建设。开工建设荆州涉外旅游码头、监利容城新洲码头、国电煤炭储运码头、柳林港区煤炭储运码头。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力争江陵危化品码头、观音寺港区宝莲码头、开发区工业码头一期工程年内开工。以港兴城,以港兴业,抓紧谋划布局沿江、临港产业带。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立足高起点,搭建生产要素流动的平台,释放水、公、铁联运效应,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依托荆州火车站,加快建设郢城综合客运枢纽站。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盐卡保税物流园、李埠港物流园、松滋车阳河物流中心。
依托工业园区,加快建设荆岳综合物流园、襄荆物流中心、荆州开发区货运中心。启动沙市机场迁建前期工作。
兴城市强载体
城市是“壮腰工程”的重要载体。以深入推进“四城同创”为抓手,巩固提高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构筑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城市,努力提高市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
精心规划城市。加强全域规划,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抓好中心城区、节点城市、沿江沿路城镇带和中心镇、特色镇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加强全景规划,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地上地下基础建设“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思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避免“千城一面”、“千楼一面”。加强全程监管,进—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事权,严格规划执法,维护规划权威,用规划引领发展,用规划指导建设。
精美建设城市。利用BT融资、基金融资、发行债券、土地一级开发权拍卖、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快推进海子湖新区、荆北新区、沙北新区、开发区商务新区、公安县江南新区组团开发。高标准建设楚源大道、郢城大道、张沟路、楚都大道、海子湖环湖大道、塔桥北路、北京东路延伸线等主次干道。加快行政中心、文体中心和农民安置房建设步伐,着力引进一批高品位、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尽快拉开荆州大城市框架,以新区建设带动古城疏散。继续抓好园林绿化、城市亮化、环古城景观带、滨江景观带、荆沙大道景观带建设,抓紧实施玉桥主题公园和外荆襄河湿地公园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免费城市公厕,启动城市快速公交规划前期工作,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有品位。
精细管理城市。进一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实施市政、园林建管分离,明确分区分段监管责任,推进管理“网格化”。整合公安、电信等信息资源,建立集采集、处理、监管、考核为一体的信息系统,推进管理“数字化”。完善考评制度,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城市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机制,推进管理“规范化”。建立对县市半年—检查、城市一月一考评的城管工作制度,鼓励和支持各县市按国家和省级标准积极开展城市创建活动。从细节抓起,从点滴做起,重点整治乱搭乱建、道路拥堵、广告杂乱、垃圾乱扔、沿街为市等顽疾,全面提升城市形象。(荆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