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52
中校
天下乌鸦不全黑
  
- 积分
- 2641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天下乌鸦 于 2012-1-23 23:33 编辑
襄樊市民于国强在汉江挖沙作业中打捞出一枚旧炮弹,这枚炮弹长42厘米,弹带直径57毫米,弹壳底部直径75毫米,其底部标有“ BERNDOF1895”的字样,引得街坊邻居的好奇。经专家鉴定为1895年奥匈帝国制造的57毫米炮弹,距今有114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研究近代国外炮弹制造技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某博物馆、荷兰西线博物馆分别收藏标有“ BERNDORF 1916”、“BERNDORF1917”的奥匈帝国舰炮弹壳,弹壳标记“BERNDORF”汉语读作贝恩多夫应是克虏伯公司的子公司——贝恩多夫金属制品公司制造,这些炮弹是奥匈帝国一家舰炮弹药工厂制造的。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某拍卖行曾经拍卖过这类炮弹壳;1999年,英国布伦斯拍卖行在白金汉郡马洛拍卖过一枚标有“BERNDOF1895”的炮弹壳。襄樊打捞的这枚标有“BERNDOF1895”的炮弹产地就是现在的奥地利贝恩多夫镇。人们不禁会问1895年奥地利(注:原为奥匈帝国)炮弹怎么会落在汉江襄阳段,它是军舰上使用的炮弹、还是陆军使用的炮弹?
从襄樊史料上反映:清代晚期到1927年襄阳有襄河水师,襄河水师管辖区域从汉口至襄阳、老河口等地的汉江水域,襄阳为襄河水师的右营。1911年襄河水师右营有24艘炮船,1913年2月22日,民国政府下令把长江及各地水师改编为水上警察,结束了清末水师和海军混杂的状况,襄阳的襄河水师也改编为水上警察俗称为襄阳水师营,到1927年襄阳水师营解散。
上海市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栽、中国海军史研究专家姜鸣说:“襄河水师属于清军绿营的性质,不可能配备这样先进的西方舰炮。这种舰是近代先进的舰只,应属于湖广水师系列。其炮弹应是军舰的前炮或者机关炮,具体舰只还有待考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海军史专家、海军大校李亚强认为:“1890年左右,奥匈帝国的海军并不十分发达。清政府引进奥匈帝国军舰偏少,主要引进德国军舰多些。对于这枚炮弹来说,我个人倾向陆上军队使用的炮弹,57毫米火炮属于中小型制式火炮,如野战炮、山炮,但不排出是军舰上使用的炮弹。因为,汉江河道变迁,沙滩变化,一般的军舰不敢冒险进入汉江流域,外国军舰没有必要进入襄阳的非贸易口岸,但不能排出军舰进入汉江的可能性。”
从史料上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日,英国和美国对襄阳段的汉江进行水道测量,1903年英美等国的蒸汽轮船进入襄阳。其次, 1894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上奏,由清政府驻德国公使许景澄购买奥匈帝国快炮十二门,炮弹一万二千枚。张之洞部下吴元恺曾从汉口经襄阳北上。襄阳自古属于兵家必争之地,是军事重镇。一般来说,炮弹可存放十几年、几十年还能使用。那么,1895年以后,襄阳发生的战事有:1918年的吴佩孚与黎天才部之战;1926年的北伐军冯玉祥部与吴佩孚之战等。
笔者从奥地利陆军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中国甲午海战纪念馆、中国海军史陈列馆了解到,这些馆的馆藏中没有1895年奥匈帝国的“BERNDORF”这种炮弹。海军史专家们强调,最好是把这枚炮弹的引信撤出,将这种炮弹壳作为近代军事史的文物保存下来,它有较高史证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