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9
版主
歼十战机
   
- 积分
- 12186
IP属地:湖北省天门市
|
崛起的天门工业呼唤人才
●天门网记者高璐 杨蜜 春节前夕,在天门经济开发区长湾社区,不少在外打工的居民携家带口回来了,看到眼前的画面,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诧异。
过去凹凸不平的门前小路变成了车水马龙的大道;过去贫瘠的棉花地里新建起一家又一家的标准化工厂;过去在外闯荡的伙伴们在家门口打工,还当上了管理人员……
工业经济“壮腰杆”
“推动天门跨越发展,归根到底要让工业经济的腰杆壮起来”。——这早已是全市上下的共识。近年来,天门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2011年9月15日,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投资60亿元的中国棉花交易中心落户天门,这是我市招商引资的又一硕果。
全市上下“一切围绕招商引资,一切服从招商引资,一切服务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加坡建设规划署投资30亿元兴建工业园开发招商项目,景天棉花产业集团投资20亿元兴建景天织造产业项目,利嘉集团(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城东连片综合开发项目,华益塑业投资6亿元兴建年产5万吨塑料管材生产基地及循环经济(再生塑料)产品基地项目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天门。
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如今的天门已是一个极具引力的“磁场”,吸引着一个又一个客商来此考察洽谈、投资兴业,一个又一个项目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在天门经济开发区、岳口工业园、天门工业园、龙尾山工业园以及蒋湖、干驿等八个工业小区,一个个极富魅力和集聚能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一座座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型工业产业园正在崛起。
盘点天门工业经济,已呈现出一道漂亮的上升弧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4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37.3%;2011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24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7.47亿元,同比增长48.7%。
用工需求“旺起来”
“嗒嗒嗒”,一台台缝纫机正在快速转动,走进湖北步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车间内一片繁忙。
该公司由天门籍人士李黎明回乡投资,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2010年底投产,当年就实现了产业税收741万元,而2011年,公司产值达到4000万,员工超过1000人,大多数员工待遇不低于沿海同行标准。
“步乐体育”的发展折射出我市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走进江汉三机特车、福润肉类加工、天门纺机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焊花飞溅、机器轰鸣、车水马龙……大批新企业的建成投产,使全市用工需求量迅速增长。
不仅如此,近年来,天门不断优化的经济发展环境也让企业发展的信心倍增,不少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并扩大规模。
“去年公司生产形势很好,可以说是产销两旺,目前公司正在谋求扩规,今年用工量要增加近400人。”步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而全市像“步乐体育”一样由于扩规需要增加用工的企业还有近30余家,其中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佑琪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2011年,该公司生产经营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年总产值1.3亿元,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内销3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2012年,公司将继续扩大产销规模,目前已在开发区新征土地75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年生产30万吨羽绒制品项目,同时还启动宇豪男装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设立销售公司,届时,公司用工量将达到3000人。
“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多,用工需求必然旺盛。由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不会改变。”市劳动就业管理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295家规模以上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5.7万个,用工需求量比2010年增加了15%。据统计,今年春节过后,市内各企业用工缺口有1万多人,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6000人。而2012年,由于大批企业实行扩规和在建项目将要投产,用工需求将更为旺盛,预计可达到6.5万人。
技术人才最紧俏
19日,记者来到湖北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产品检验室内,技术员卢亮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各种仪器设备,一边盯着电脑屏幕,观测药品属性。
在华世通,像卢亮这样既有技术又有文凭的技术人员有近30余位,其中还不乏博士、硕士。依托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该公司的产品竞争力远远走在同行前列,每年可创外汇500万美元,上缴利税900万人民币。
近年来,我市引进华世通医药、杰隆生物、泰尔科技、台湾永信药业等企业,生物医药、生物蛋白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一个特色产业集群能够辐射出强劲的“磁场效应”,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爆发点。对此,我市通过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机械电子、水泵阀门、医药、生物等特色产业强势崛起。
要让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归根结底要靠技术人才这一核心因素。
“通过政府部门对接招工、企业提高员工待遇,现在我们企业在一线工人的招聘上不存在问题。但由于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时期,我们亟需各类研发人员,不过来应聘的人员寥寥无几,这才是我们最大的难题。”天瑞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同样,在我市去年举行的多场招聘会上,电源工程师、模具工程师等技术岗位不少,但问者寥寥。
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看来,造成技术岗位缺工主要是因为我市技术工供给量偏少。他认为,本地大部分有技术的工人都外出务工,而选择到我市就业的本地、外地大中专毕业生总量太少,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随着承接产业转移、自主创新的不断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技术岗位还会日益增多,我市结构性用工短缺问题还将愈加凸显。
“像机械电子、水泵阀门、医药、生物等企业,现在对于技术人才,可以说是‘求贤如渴’”。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市企业各类技术人才缺口不低于2000人。
天门的工业经济在加快发展,天门的企业急切呼唤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