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便开始吮吸着大地妈妈甘甜的乳汁,享受着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疼爱,在妈妈的教育熏陶下长大成人。儿时的我不可能像现在的娃娃们一样,在三五岁起,就能背诵出十几首甚至几十首唐诗宋词来。 因为我的父亲是半文盲,祖父、祖母、母亲,他们是扁担倒下来不知道是个一字。祖父和母亲、伯伯、叔叔们、还有湾子里的老先生,他们都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们教给我许多终身不忘的儿歌童谣、情歌花鼓、田园土歌、方言谚语。比如“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南边卖笆篓”;“乡里伢,生得苦,砖头瓦块擦屁股”;“热包热成槽,惩倒花树摇,心里想花戴,脑壳上没有毛”;“太字少一点不念大字(人)”等等。摇窝、竹床、碾子、水车、田埂、牛背,禾场……都成了我幼学这些民间民谣的课堂。 家乡的民歌民谣具有水乡平原鲜明的地区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感情质朴大方,深沉内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父母生我,天地养我。这些民歌民谣是上天给我的恩赐,犹如天降甘霖;是肥沃的土地给我的精神母乳,是敦厚淳朴的父老又把我一勺一勺地喂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