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7
中士
 
- 积分
- 31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
本帖最后由 武当散人 于 2012-2-4 21:03 编辑 <br /><br />
均州人经常爱说:“你咋正二百五来?”“这家伙是个二百五,你理他干啥!”
何谓“二百五”?本地人的都知道:它可指疯癫,可指鲁莽,可指粗野,可指轻狂,可指蠢笨,可指弱智,也可指盲目自大。可用来说人,可用来表示性格、脾气。
这一本地人经常挂在嘴边、张口就来的词汇有何来历?
经本人广泛收集和研究,它有至少如下四种来源:
(一)源于纹银“半封”的谐音。古币制纹银500两为整数单位,称为“一封”,250两即“半封”。“半封”谐音“半疯”,指半疯半癫或半疯半邪。“疯”、“癫”、“邪”也可用于指傻乎乎地、无节制地、任性放荡地嬉笑哄闹。
(二)源于唐朝长安城仪仗小吏“喝道伍佰”的故事。唐朝长安的京兆尹(京城的首席行政长官)的出巡仪仗队伍前,有一名持长竿躯赶路人的小吏,官名叫作“喝道伍佰”,人们戏称之为“五百”。“五百”,明指铜钱“半吊”(“吊”为中国古币铜钱的量词。铜钱中有孔,多以绳串之,“一千文”即1000枚为一贯,也叫一吊),取义“半吊子”,暗喻其不通情理。后“伍百”由一名增为二人,人们则称他们为“二秆子”(因其手持长竿躯赶路人而戏称之。“二杆子”也可解为“排行第二的杆子<土匪>”,即“二当家的”、阴茎<俗称“二毬”>)。同时,人们又故意不以两个“五佰”称之,而将其分称为“二百五”——“二百五”即铜钱“半吊”之半数,意思是他们还不如“半吊子”通情理;另外,“二百五”可指纹银“半封”(即250两),“半封”谐音“半疯”,暗指其为半疯半癫或半疯半邪之人。
(三)源于战国齐王怒斩冒功领赏之假刺客的故事。身佩六国相印的说客苏秦,在齐国被杀,齐王为之恼怒。为拿凶手,他差人把苏泰的头颅悬于城门,张榜说:“苏秦为内奸,杀之者当赏金千两,望领赏。”榜文一出,果有四人一口咬定苏秦为己所杀。齐王问:“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人各分多少?”四人齐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四)源于牌九赌博中“二板五”谐音。赌具牌九中有“二板”(4个点)和“么五”(6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在牌九里是最小的,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这两张牌配在一起为10个点,常被人们称为“毙十(谐音“背时”)”。久而久之,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再久而久之, “二板五”又被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还有没有?知道的不妨也来逗个趣儿玩玩儿?
|
|